黃凌鶯
(欽州市欽北區那蒙鎮屯陳小學,廣西 欽州535027)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根本標準是立德樹人。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①。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②。早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就曾給出了精辟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新時期,中國中小學德育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③。學校德育教學內容豐富,鄉村小學在實施過程中如何利用好鄉土文化資源優勢,結合地方自然地理特點、民族特色、民俗文化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等,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能力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師生樂于接受的德育教學活動,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思想狀況,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讀書中,弘揚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四史,傳承紅色革命,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激發愛國情懷。
通過“欽州歷史名人我知道”、“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等形式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學習家鄉的名人,了解他們為欽州的發展進步做了卓越的貢獻。一直以來,這些名人在欽州享有很高的聲譽,深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①五嶺鴻儒馮敏昌出生于書香世家,9歲時第一次隨父親登上欽州的文筆峰,便即興作了《登文筆鋒》一詩,博得文人雅士一致稱贊,名揚千里。馮敏昌還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遍游五岳,詩作不斷,著作頗豐。后人評價他:“誠五嶺之鴻儒,非只一鄉善士也”。②愛國將領黃明堂是清末壯族農民起義首領之一,把鎮南關那棋村最為革命根據地,組織壯大反清抗法的隊伍,在孫中山領袖下,成為中國革命軍重要首領之一。③抗日英雄張世聰,為了抗日救國,他毅然輟學,服從組織派遣到合浦開展革命工作,與其他同志在一起,開辟了白石水地區革命根據地。激勵后人奮發前進。
開展“弘揚民族精神,養成一種品質”主題活動,學生們激情盎然,用心歌頌偉大的祖國,贊美偉大的革命英雄,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的美德,從小點滴做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讀書與革命的歷史教育相結合。每年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讓學生銘記:革命先烈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民族危難之際,共產黨與進步學生一起深入圩鎮、農村進行抗日宣傳,號召人民保家衛國。在欽州這邊土地上,先后舉行了白石水武裝起義,小江龍門起義,靈山泗峽坳抗日血戰、小董起義等壯大共產黨的革命隊伍,成立了大片抗日游擊區。
欽州灣烽火——小董起義。1944年12月,日軍侵華打通湘桂線,分兵兩路經欽州殺向廣州灣。為了抗日,南方局的指示,作出發動抗日起義的決定。1945年春,特派員盧文同志到靈山白鳩埠村,聽取了黨組織“關于起義決定和有關事宜”的傳達后,在板城鎮六蝦小學,召開黨組織骨干緊急會議。面對日寇的暴行,欽州人民同全國人民一起,進行了英勇的抗擊。無數欽州志士用鮮血譜寫了一首首保家衛國的歷史詩篇④。教育學生永遠不會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了解革命歷史,激發愛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要從小學習做人”。要做一個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要堅持品德為先,懂得感恩,知恩圖報。多開展“學會感謝,學會感恩”等主題活動,改變未成年人日漸冷漠,親情淡薄的趨向,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義,使更多的同學投入到感謝與感恩的實踐中來。
在系列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誦讀《三字經》,搜集孟郊、冰心的感恩詩歌,舉行演講匯報和文體活動。例如: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旅程,體驗著生活的斑斕色彩。成長過程中,父母等家人給予關愛,寄予了希望。雖然很多父母無法滿足子女奢侈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我們最美好的生命。父母是子女保護傘,當你受傷時,哭泣時,憂郁時,難過時,他們站在身邊,為你解憂;當你高興時,他們站在身邊分享快樂,這便是幸福。
電視曾播過一則廣告:一個萌萌小男孩,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奶聲奶氣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時至今日,仍在熱播,不是演員當紅,而是它的感情真摯。
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莊稼獲得豐收,是大地的哺育;學習有所成,有著老師辛勤的汗水、親人的關懷。學會了感恩,體會更真切,更能感悟深厚的親情和友情。笑看人生的失意與不幸,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進取的人生態度。
隨著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召開.一場更新環保觀念,節能減排追求“低碳生活”的綠色行動正式在全球揭幕。通過讀書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賽,讀書征文,變廢為寶小妙招大比拼等進行環保教育。例如:隨手關燈、使用節能燈泡、雙面使用紙張、節約用水、將廢品改造利用、多選購綠色食品、植樹、種花、種草美化環境、取消電腦、電視機的待機狀態。應完全關閉并切斷電源;我們平時看到的分類垃圾桶就是變廢為寶的一種舉措。垃圾分類是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區分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等,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還可以節約資源,例如將自己不用的書包、書籍、舊衣物、舊家電捐給需要他們的人,這樣既能變廢為寶,又能傳遞愛心,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環保行為簡單易行。
倡導低碳環保,就是要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形成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引導學生知行有機結合起來。要創造性把活動內容與環保教育結合起來,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增強人們保護環境意識,從而自覺加入低碳環保的隊伍。
要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課程特點,充分發揮各門課程德育教育時機,將德育內容有機滲入到教學中。
梅花凌寒獨放,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象征。在《梅花魂》這一文中,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精神,最有靈魂的花,還代表著華僑老人那顆眷戀祖國的心。課文圍繞“梅花魂”花開五瓣,寫了吟詩落淚、弄臟梅圖、提起回國、贈送梅圖、贈送手絹五件事。
緊緊抓住外祖父贊頌梅花的一段話,引領學生由淺入深,三品梅花魂。
初品花魂——不畏嚴寒的精神。“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梅花從不與百花爭艷,素潔清香,從不畏懼風霜。引導學生不畏嚴寒,不怕困難,虛心向學,勇往直前。
再品花魂——民族精神,逐步體會梅花魂所象征的民族魂和愛國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品花魂——赤子之心。指導朗讀課文:“我曾經悲哀,但從沒絕望;我歷盡坎坷,但從未彷徨;我熟悉異邦的繁華,但并不向往。人生的得失悲歡、苦辣甜酸,都會隨著時光消逝。永不磨滅的,是我心中不變的祖國之戀。”從中拓展教學《錢學森》這篇課文,錢學森赴美留學,成為馮卡門教授最得力的門生,享受著優厚的待遇,過上富裕的生活,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啊!但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盼望著有朝一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報效祖國。“一個錢學森絕對能抵得上五個師。”怎么可能輕易回國呢?經歷了漫長的五年歲月,錢學森終于踏上回國的征程,為我國的的導彈運載和火箭的發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引導學生體會錢學森游子的“趕車、趕船,一踏上故土滿眼是春天……”赤子之心。
藝術課程是綜合了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門類的課程。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文化傳統,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在藝術與人類生活中、情感、文化、科技的聯系中領悟藝術。學會欣賞藝術,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完善人格。
2017年,我們迎來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春天,精心打磨“傳承書畫根脈,共筑民族未來。”為學校文化主題。以“弘揚書畫藝術,建設特色學校。”的辦學特色。圍繞校園文化主題,開展書法、繪畫、泥塑興趣小組活動,在學校的走廊設置文化長廊,裝裱師生作品展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情操。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傳承國粹,打造書香學校。
一山一水中國畫,一橫一豎中國字。在藝術課程中滲透了德育,教育孩子們好好學習,傳承國粹,做共產主義接班人。
某適齡兒童該上一年級了,但因為先天性聾啞,無法到校讀書,學校相關班級的教師送教上門,但怎么教學呢?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送教上門給他準備了油畫棒和一套適合認識色塊的兒童繪畫本,從教認識色塊開始,教他學畫畫。引導孩子學繪畫,希望他將來能有一技之長,做個身殘志堅的人。
家校合作是教師(學校)與家長(家庭)共同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港灣,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只有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做好家長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隨著近年來國人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家校合作的理念也深入人心。
2018年春季學期,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以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部署要求,區婦聯將協同有關部門以“心手相牽 傾心關愛”為主題,在學校開展相關慶祝慰問活動,旨在通過宣傳展示我區少年兒童品學兼優、勤儉節約、明事知禮、自立自強的良好精神面貌,引導家長注重良好家風傳承,關注家庭教育,關愛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1.圍繞著“快樂六一、健康成長”的活動主題,5月29日市婦聯、市教育局、區婦兒工委辦、區婦聯、市女企業家協會、桂林心之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單位等相關領導前來參加——“兒童家園”政府購買服務啟動暨“雙扶雙百”進家園進校園進村屯活動。
2.活動當天,代表們踴躍發言,專家團隊簽承諾墻,市區領導及區婦兒工委成員單位參會領導向村委管轄的兩所學校及學生代表贈送慰問品和慰問金。其中我校有8名優秀學生和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孩子一共16名學生,得到了200元的慰問金。我校全體學生每人都得到一個書包、一個文具盒和練習本。師生們倍感上級領導對我校孩子的關愛和殷切期望。孩子們感恩的笑容里藏著堅毅,藏著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決心!
3.孩子們的舞蹈《踏浪》、《不想長大》以及白海豚演藝公司豐富多彩的節目,給大家帶來了一頓精神大餐,把活動推到了高潮,深受學生、教師、家長們的歡迎。
4.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黃麟生教授,開設了父母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黃教授娓娓道來,為家長指引一條了光明大道——把教育孩子當成最成功的事業去奮斗!家長陪伴孩子成長,適時督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發展成就,把德育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增強德育工作的感染力,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重視德育知識的傳授,形成良好的認識人生觀、價值觀。在關愛、慰問、幫扶、感恩的活動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認識自己,明白道理,學會做人,這才是教育的魅力。
注釋: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20-10-1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②德育[EB/OL].北京:百度百科(2013-11-17).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B7%E8%82%B2/7382230?fr=aladdin.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EB/OL].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2017-08-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④秦運生,蘇麗麗.欽州灣烽火----小董起義[J].當代廣西,2011(1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