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男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廣西 北海536000)
中華民族是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民族,在中國傳統的繪畫當中,花鳥畫根植于中華文化的土壤之中,經過了長期的發展與變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中國的花鳥畫占據了畫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明,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流傳于發展?;B畫是中國畫種類中的一種,所謂的花鳥畫就是以花、鳥、蟲、瓜果蔬菜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種。在中國畫中,凡是以花鳥、魚蟲、花卉等為題材的畫,都可以統稱為花鳥畫。
最早把花與鳥放在一起的是唐代杜審言的詩《渡湘江》中有所體現:“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宋代的著名花鳥畫家崔白多用古格,作花鳥必先作圈線,勁利如鐵絲,填以眾采,逼真。一幅優秀的花鳥畫離不開作者對花鳥的研究,對生命精神的追求,那么寫生和傳神是花鳥畫的精髓所在,也是畫家們在花鳥畫創作中不斷探索的精神支柱。在人與自然界的對話中,不斷激發人的內在生命力,自然界中主客體的相互融合與對話,提高了人們的精神生命。中國的花鳥畫在發展過程中,就是從自然的生命過渡到藝術的生命,從自然的美上升到藝術的美,在此過程中不斷的產生新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互相區別又相互聯系的動態過程。
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通過描繪自然界中的花卉、蔬果、禽獸、翎毛等一些物項,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在花鳥畫中深刻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生物為審美客體的審美關系。這些事物能夠很好的書寫畫家們的思想感情,間接的反映了社會的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的精髓。
在長期的花鳥畫發展中,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寫意和寓興為歸依的傳統,在這當中都是為了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所謂花鳥畫的寫生,就是“移生動質”,通過形態不同變化的方式表現花鳥的生命力和不同的特征。所謂寓興就是通過對物象的刻畫,并把作者的情感賦予物象中,托物言志,緣物寄情。在中國花鳥畫的立意方面,往往關乎到人和事,不再是為了描繪物象而描繪物象,不能把自然界中客觀物象原原本本的放到畫面中,而是要選擇一些與自己情感相似的物象或者某些物象能真實的表達畫者思想情感的加以強化和表現。
縱觀歷史,古人留下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在研究這些作品中不難發現,一些花鳥畫的創作與發展中離不開成熟的寫生體系,這些將會在花鳥畫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古人重視寫生,并在創作中從自然界中吸取養分,使得作品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將自然界中的花鳥魚蟲繪制于器皿上進行裝飾,那個時候的圖案都是比較簡單和樸素的,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一種感受和生活的態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隋唐南北朝時期,由簡單的圖案逐漸變形、抽象,人們的審美有所提高,并注重裝飾性。到了南北朝之后,已經初步出現了花鳥畫并逐漸成型。
唐代的花鳥畫已經發展成獨立的畫科,在《宣和畫譜》有這樣的記載,唐邊鸞,削足適履攻丹青,最長于花鳥,折枝草木,亦精蜂蝶之妙未之有。下筆輕利,用色鮮明,善于用色,窮羽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妍,傳世的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邊鸞深入生活,并有著深刻的寫生經驗,所以在唐代花鳥畫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進入五代、兩宋時期,花鳥畫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五代時期的花鳥畫家以黃筌和徐熙為代表,黃筌的繪畫風格色彩鮮明工細,下筆輕利,手法嚴謹,可謂黃家富貴,代表作《寫生珍禽圖》,畫中十分重視寫生與創作的理念,將寫生的技法融入到繪畫當中,使畫面栩栩如生。
到了宋代,花鳥畫已經發展到了頂峰,宋代的花鳥畫注重寫生,畫家們深入自然和生活,態度十分嚴謹和求真,畫家筆下的花鳥生機勃勃,描繪的花鳥具有生氣與生機。畫家們對待寫生的態度以及當時皇帝的極力支持,使得花鳥畫在宋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繁榮,達到技術與藝術完美的結合。
至元明清時代,元代花鳥畫也是比較繁盛的,但此時的花鳥畫中已經融入了一些水墨的技法,通過筆墨意味的追求,已經成為當時一些畫家的著力點。王淵為當時水墨花鳥畫的代表,作品《桃竹錦雞圖軸》,以筆墨來寫萬物的生機。明代的花鳥延續了工筆與寫意兩大系統,呂紀和邊景昭都是宮廷畫家,他們都十分重視寫生,對花鳥的形態和神態上都會觀察的細致入微。到了清代,花鳥畫發展的達到鼎盛。這一時期以寫生為主的花鳥畫家我們首推惲壽平,他的作品《寫生圖冊——菊花》,運用獨特的“沒骨”寫生畫風,設色清雅,生氣盎然。
促使花鳥畫朝著成熟的方向發展,寫生占據了重要的作用,使得花鳥畫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力量。
中國的花鳥畫具有獨特的繪畫風格,樸素的民族意味,在世界的藝術體系中都是獨樹一枝的,值得我們在學習中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唐代的張璪所提出的繪畫理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的內心感悟。在此句繪畫理論中說的就是藝術創作的題材要來源于大自然的師法,但是大自然中真實的美并不是能動的轉化為畫家們藝術的美,在這一轉化的過程中,是真實大自然中的美與通過藝術家內心情感寄托于自然的主客觀感受相融合的結果。
花鳥畫的真正要義是深入自然和在生活當中去發現和體會萬物的美,描繪源于自然中的萬物生氣,同時這也是寫生賦予我們的能力。只有在大自然的寫生過程中,畫家們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真實的自然,在觀察物象的同時與自然進行心靈的交流,去體會自然界中萬物的生生之氣。每個畫家都是一個個體,在觀察自然物象中會有角度的不同,理解的不同,所以表達的也就不同。在選取物象時會發掘出之前沒有的自然形象或是題材,這樣就會使花鳥畫的藝術形象具有時代的特點。深入自然開拓視野,在花鳥畫的創作當中,寫生是第一要素,只有深入自然才能真實的細致的觀察所要表達的物象,結構表達的準確。現在人的審美方法和習慣與前人相比各有不同。古代人花鳥畫的尺幅都不是十分的大,以小品的居多,很講究構圖,以小見大,這源于古人欣賞畫的方式與角度和現代人的不同?,F代的人更追求的是畫面的大小,越大越好,實則里面所描繪的物象跟照片沒有什么區別,甚至就是某些照片的再現,除了畫面的大之外,再也看不到畫家們真實的情感的表達。也許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別于古人,所有觀察自然界中物象的“角度”就有所改變。所有的構圖和達意都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到自然界中去尋找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形象。
寫生對于花鳥畫的創作是分不開的,成熟的花鳥畫中能凸顯出畫家深厚的寫生功底。如果一個畫家沒有寫生功底的積淀,他們的作品就會空洞無味。作為畫者要深入自然,用心與自然交流,通過作者的眼睛和心去真正的感受大自然中的美,抓住自然中的美,培養正確的寫生觀念,只有這樣中國畫才能在繪畫的歷史長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寫生是“心”與“物”的直接溝通,在實現花鳥畫寫生的同時,可以最直接的最快地主觀與客觀產生共鳴,主觀意識進入客觀的物象,當主客觀不斷碰撞、交融的時候,寫生出來的花鳥畫中的藝術形象承載著主客觀生命的氣息。如果在寫生過程中只注重對客觀形象的描寫,忽略主觀情感的滲入,那么這幅花鳥畫就只是流于物體簡單形象的描摹,畫面中沒有生命和活力。相反,整個畫面中只有對主觀情緒的描寫,那將是空洞的抽象的主觀表現,這也不符合花鳥畫中所含有的藝術特征。
寫生是花鳥畫創作重要的法寶,古代的花鳥畫家們以他們獨特的對生命所謂理解與對觀察自然界中客觀事物的生命信息,并從客觀的生命信息中感悟到新的生命,將這種主客觀的融合,創造出生機勃勃的藝術形象?;B畫如何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創造出新的形式語言,用新視角去詮釋“生生之氣”在花鳥畫題材中的應用與表現,傳遞當代人對生命的新感受、新理解和新的詮釋過程。重視寫生,就要深入自然和生活,去追尋自然界中創作的源泉和繪畫的靈感,不斷的提高我們對自然美好事物的表達能力和感受能力?!斑w想妙得”、”目識心記“,用新的方法去觀察生命萬物,從而創造出符合當代人審美要求和理想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