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重慶402167)
近年來,課堂教學的育人作用越來越受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升,“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改革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走向。作為一名普通高校教師,應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不僅僅要完成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與解答,更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及思想政治素養的綜合提升,將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藝術類專業課程《草圖大師》課程中進行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進入大學學習,正是一個學生處于思想上的定型階段,因此這個時候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期。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是藝術生,相較于普通的文化生而言,部分學生存在著一些缺點:
(1)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不高,主觀能動性較差,藝術設計的學生大多思維活躍,不喜歡受到約束,對學習缺乏興趣,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較少,自我意識較強,對沒有興趣的課程置之不理,學習中存在情緒化的特點;
(2)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藝術專業的學生從高中甚至更早期開始學習藝術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思想、文化、宗教等,在其還沒有自己非常堅定的主觀意識之前,很容易受到外來不良文化的影響和干擾,造成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
因此,在大學階段,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不僅僅要掌握本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實操能力、設計能力等,更需要健全自身的人格品質、充實自己的學識涵養,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的價值觀以及團隊協作的精神、服務社會的意識等。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在課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內容,把傳授知識和價值觀引領相結合,是塑造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十九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是對所有高校的教師們提出的重要任務,必須不斷推進思政德育教育,堅持社會主義高校的辦學方向,遵循社會主義辦學規律,教書育人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能夠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也體現出了我國高校的辦學特色,為實現高校目標專業技能人才做出保障。
《草圖大師》課程是高校藝術類專業開設的基礎軟件課程,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操性,培養學生運用設計制圖的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在空間上的思維靈活運用,達到實際操作能力提升的目的。在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要對軟件的基本運用進行熟練的操作及掌握,更需要擁有一名設計師的職業道德,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樹立起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責任心,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達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信息時代“互聯網+”的發展,更好提升學生的眼界視野以及藝術修養水平。
對于初次接觸《草圖大師》軟件的學生來說是相對枯燥的,大量的命令重復使用本來就是一件持久的事情,初學者從剛接觸到完全掌握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支撐。《草圖大師》課程的一個經典的原則是:“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應盡量將簡化模型,方便三維模型、景觀布局、城市規劃的打磨和推敲。作為專業課程教師,在《草圖大師》基礎軟件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讓學生高效迅速的掌握軟件的各項操作及基本功能,提高學習效率。
《草圖大師》課程的專業目標主要有三點:(1)了解《草圖大師》產生的原因和背景,了解《草圖大師》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2)熟練掌握《草圖大師》基本的繪圖命令與建模方法。(3)掌握《草圖大師》模型空間與真實效果的轉化。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將課程內容與思想政治知識進行簡單的敘述,而是需要教師在講授專業課程內容時結合社會的熱點問題,代入思想政治教育,引發學生共鳴。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與理解“四個自信”,積極了解認識市場,主動與社會接軌,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出受市場歡迎的作品。在《草圖大師》課程教學中,可考慮采用慕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方式展開,逐步將思政育人與專業教學相結合。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是多樣的,它既能用文字、圖形、數字等具體形式表達,也能用創意及思維等方式呈現。如何構建起以“專業課程為主、思政課程為輔”的教學體系,即強調授課教師要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等與專業課程的知識、技能傳授有機融為一體,使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不斷進步。專業課程教研室深入探討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聯合教師和企業專家確定教學內容。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的平臺,豐富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實踐的經歷。例如參與小型公共區域環境的改造,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際的項目進行調查與分析,更加深入了解社會需求,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提交相關的設計圖稿,授課教師可以與企業相關專家以及區域管理人員等進行指導和點評,既能豐富學生的設計實踐體驗和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專業內容講解過程中融合德育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目的。
在軟件的學習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讓學生了解到很多優秀的設計背后的故事,一個案例就是一個故事,進行優秀設計的專題學習,了解到設計圖背后前輩們的人文素養和專業知識相得益彰,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以及愛崗敬業的精神,并在建模草圖繪制時能自覺遵守各項制圖標準,做到具備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形成小組協作分工完成的模式,促進學生在遇到問題可以多方位思考,增強學習的有效性和靈活性,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與人協作共事的方法和經驗。同時,在實際的項目完成過程中,教會學生學會以禮待人,誠信做事。誠信教育同時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只有對人對事真誠相待才能贏得認可和好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高校德育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相互融合是長期的堅持和努力才可以實現的,通過專業課程,構建“課程思政”詳細評價機制,能夠加強授課教師對課程思政工作的認識。促使“思政育人”功能在課程計劃、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等各方面可以體現。授課教師通過系統有效的評價對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等進行反思與總結,能夠及時有效的形成相應的改進措施,優化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分布,提升教學效果。“思政育人”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針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更是一項嚴謹且責任重大的工作。在“思政育人”課程體系建設形勢下,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學習同向同行的育人效應,有助于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有助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思政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是漫長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因其具有的獨特的知識體系,將課程思政融入《草圖大師》課程教學和實踐中,并積極進行課程教學目標改革。同時,必須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各學科的發展規律,融入相關專業特色,才能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優質結合,促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整體教學效果提升,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