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苡君 王 嬌 梁 嬌
(1.湖南女子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湖南 長沙410004;2.長沙理工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湖南 長沙410015)
數字化產品設計課程屬于應用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常設課程,尤其在應對藝術設計產品市場的全覆蓋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多樣性方面,都讓課程的教學過程、課程設計、成果展示等環節呈現出靈活多樣的表現。
目前,國內線上數字化藝術設計類課程以美國Udemy 在線課程的資源最豐富,隨著近年來國際“慕課”、“微課”教育、學習勢頭的迅猛發展、國內院校也陸續提高了對“慕課”、“微課”課程建設與教學應用的重視程度和建設力度。[1]但是隨著國際環境的動蕩與變化,境外網站瀏覽的不穩定性已然成為目前各個在線教育平臺無法逾越的難題。因此,適時的推動國內在線教育平臺建設,尤其是藝術設計類課程的在線教育,成為各個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在線課程建設的當務之急。
中國慕課自2013 年起步,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經過6 年的快速發展,建設與應用成績斐然。迄今,共有12000 余門慕課上線,2 億人次學習,6500 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全社會廣泛受益。[2]而慕課課程設計往往會通過前期構成設計、設計概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作為引導,借助現有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和多元化的在線教學大數據分析手段,以及通過第三方專業設計類軟件及數字化虛擬現實技術支持,提升學生在數字化藝術設計課程中產品設計與研發、產品制作工藝與實操、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強化應用型高校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與市場接軌的能力,并進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主導思想。
國內目前在線課程的教學任務設計,主要是針對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以及對支持學習活動的條件設計。對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以及對支持學習活動的設計應該建立在對學習需求、學習目標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習者特征分析等工作的基礎上。然而,在學習者的特征分析這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上,目前國內的在線課程整體表現差強人意,特別是在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獨立性特征的藝術設計類在線課程的設計上顯得力不從心。學習者是在線課程完整閉環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卻少有沉浸式的課堂體驗,且缺乏線下的實操能力訓練,以及師生互動環節的缺失,成為國內藝術設計類專業在線課程設計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理論上來說,數字化藝術類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僅需要設計和開發學習資源,還需要支持設計學習的服務等活動。授課過程中,課程組必須結合更多穩定的第三方軟件平臺、信息化網絡直播平臺,甚至對接企業導師提供技術支持等全方位教學介質,形成對該課程在線教學平臺的支撐,達到在線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完整閉環。
信息化教學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高校現代化教學的必然趨勢。[3]作為高等教育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相對遲緩的一個部分, 高等藝術院校在線課程的開發目前尚比較滯后,國內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匱乏與藝術教育市場火爆形成強烈反差。[4]因此,寄希望于在藝術產品設計在線課程的優化過程中,繼續吸納先進的技術手段、智能教育、人機交互等內容,才能夠豐富壯大課程內涵式發展,打造更加具備深度的沉浸式體驗的精品線上藝術設計類課程,這也是本文通過總結分析現有各大教育平臺主要的相關應用,形成自己獨特的論證方向和理論依據。
數字化產品設計在教學任務的設置上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安排教學時數與教學內容,以其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實踐教學為主,數控設備的實操教學為輔的鮮明特性,運用“一體兩翼”的教學思路和線上“快課”的教學手段,通過課程對接生產實踐項目和大學生創新設計項目,滿足廣大同學實際在線學習時量與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第三方大數據分析平臺和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的支持,為數字化藝術設計相關課程提供了強大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同時,通過相關數字化產品設計線上教學環節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回避的諸多問題:(1)課堂教學設計環節程式化的問題:課程教學環節相對比較單調,學生在學習之前缺乏對教學內容的預習過程,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引導,課堂教學氣氛容易變成“滿堂灌”的狀態。通過線上課程設計環節總結的大數據分析,逐一對在線學習的前期準備、中期過程、后期考評等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并引導、共享、討論課程教學過程可能遇到的一些疑問和重難點,全方位、高效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節奏滯后的問題;(2)課程教學知識內容時效性及互補性問題:基于線上共享精品課程、慕課教育的資源,彌補各級地方課堂教育資源與教學條件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差距,使學生在線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教師要求接觸多視角、多觀點、多維度的相關知識點以及前沿的科學技術、藝術思潮。
以上內容形成數字化產品設計在線教學的諸多優勢,且能夠在滿足教學要求和實操條件的前提下,為進一步深化教育資源共享的基本要求,合理分配現有的教學資源,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滯后的問題提供了先決條件。
基于以上的教學訴求,線上課程教學設計的變化可以更加靈活,學生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會更加寬泛,教師互動交流的環節會更加直觀,這也是線上課程能夠獲得高校設計藝術類專業師生認可的先決條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應該保持主導地位,即便是對待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基礎統計數據,也不應該完全將其作為藝術設計類相關課程教學內容品質優劣與否的評判標準,當前在線教學平臺的多樣性、多元化以及智能化,使得教師教學方法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狀態,適時地產生了更多的藝術設計類課程教與學的全新手段,同時,由于大量新媒體的介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遠程遙感技術等等先進科技的輔助,更是讓藝術設計類課程的從傳統課堂教學方法中剝離出來,利用網絡視頻教學資源和課程設計,通過實時直播、共享文件、聯機互動等教學手段,給予學習者更加逼真的現實感受,使得線上教學環節的設計能夠帶來更大的可預見收益。
數字化產品設計線上教學內容在“一體兩翼”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對學生學習成果產生積極持續的影響力。但是,主觀的引導還不足以調動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能動性,這也是目前在線學習過程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除開教師教學質量差異化問題外,在學生能動性引導的過程中,還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精煉課堂講授時間
原則上,每堂線上課程授課時間不超過二十分鐘,為的是在學生最佳的記憶和學習時間里,讓學生充分利用好這段學習時間,對每天在線接受授課時長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為的是給到學生在課中及課后獨立思考、討論、分析、總結的時間。數字化產品設計與工藝的課程需要大量的在線實踐學習的時間,課程組需要對每堂課的設計做詳細的預案,針對授課時長對學生在線學習的影響,以及課后討論、互評、抽查、教師點評等等互動環節的設置,做了深入的評估與分析。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整體反應來看,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對課程本身強烈的好奇和求知欲,和教師保持緊密的互動聯系,并且學生與學生之間因為有了大量的協同工作需要完成,無形之中也會增加學生們在實踐環節中團隊協作的能力培養。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線上活動
對于目前90 后、00 后這一代青年學生,積極的線上課程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長時間的居家學習顯然是比較乏味的,課程組在總結各個教學平臺的一些基礎互動功能的設置之后,果斷地引入企業教育資源協同開展“一體兩翼”教學法,結合產品設計專業學生課程的特殊性,讓企業一線的師傅在線傳授數字化產品設計與工藝技巧,將機械的平臺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和產學研結合起來,同時,不拘泥于課程教學的固有內容,為了拓寬學生在創意思維方面的想法,要求學生根據當地企業要求完成對當地民俗風情的實地調研并轉化成實際可以落地的工藝產品。同時對課程在線教學成效、學生學習收獲、課程教學反饋等等環節做了專題討論,及時發現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幫助。積極回應與課程組對苦難學生的整體幫扶,能夠進一步縮短師生之間現實存在的距離感,促進師生在線教學過程也可以碰撞出激情和火花。可以說學生整體表現優秀,課程組教師和企業技術支持也在集體備課環節,提出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技術問題及改良方法,使得學生在線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掌握該課程實踐環節的第一手咨詢,并取得了十分積極的成果與社會效應。
高校數字化產品設計線上課程形成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式的教授環境,可以帶動教師理念方法的與時俱進,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斷革新全新的教育形態。“產品開始向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將信息技術融入數碼繡花工藝產品之中, 加快數碼繡花工藝產品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優化研發設計流程, 推進設計仿真和優化。[5]基于以上的理解,藝術設計類課程的線上教學設計還應具備以下特點:
課程需要基于快課教學模式下,借由多平臺信息交互技術、各教學工具協同教學,在優質的信息網絡資源保障下,發揮線上教學的諸多優勢,讓線上課堂的發揮出沉浸式教學應有的效果,也是督促課程組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動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受到巨大地沖擊,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國內慕課、SPOC 等早期在線教育平臺的深入普及,快課、云課堂等更加高效、快速、便捷的授課形式正逐步取代以往的授課方式,混合學習環境包括在線學習平臺和現場教學場所, 其中在線學習平臺需要提供上傳整合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進行教學監控、學習評價等功能[6],教師授課方式更加自由,學生學習自主性更強,從而對課程組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通過在線教學讓教師和學生體驗到教與學的愉悅感,不再受到教學場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師生之間可以保持一種十分快樂的在線交流的氣氛,雖然存在著現實的距離,但通過網絡在線教學,完全可以讓課程組的教學方式方法在網絡上得到延續,并且由于在線共享教育資源的豐沛,學生更可以通過課程教學的內容,學會網絡學習、掌握網絡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結合課程教學的進程持續發力,夯實課程的教學成果。
同時,結合線下實體課堂的教學,能夠更加激發學生參與實操訓練的源動力,課程前期需要完成的產品信息化處理過程,是本課程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即便是到了實驗室操作,也要通過在計算機上不斷的調試之后才有可能將設計效果落地成實際的產品。可見,對于與本課程屬性相似的藝術設計類實踐類課程,在線教學不僅可以為后續的實驗和實操內容留下重要的參考信息,更重要的一點是未來的在線教育,所有的教育資源都將在云端共享,即便是需要接軌實際產品加工的數控設備,其未來的改造也必將圍繞智能化、云控制這些技術去發展,這也是在線教育的大勢所趨。
藝術設計類在線課程教學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人民群眾中所擁有的的廣泛基礎,結合課程組教師科研課題以及當地企業需求的實際意義,課程完全有機會為政府扶貧項目提供強有力支撐。針對當地勞動力進行在線職業教育,成為加大再就業人群社會職業技能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高校具備相同屬性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組織規模化、成體系的教育資源,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結合高校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鍛煉學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能力,進一步與企業接軌,幫助學生提前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有效促進就業。[7]能夠高效實現高校教學信息的廣譜性傳播,這樣,不僅可以借由源生地的文化資源推動教育業態下的文化傳承與保護,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技能、就業素質普遍不高的現狀,以超星云課堂和雨課堂等教學管理平臺為基礎,自建教學管理平臺為輔,提供學生在線學習的教育平臺、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在線技能直播講授等功能為輔的教學管理平臺,提供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趨勢等,拉近企業和學生的距離,更好地體現藝術類在線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特色。[8]也能夠通過高校優質的信息教育資源促進當地優勢人文、環境、文化旅游資源創新之路不斷得到優化與創新。
藝術設計類在線課程的未來應立足教育的根本,教與學的過程也需要與時俱進,基于智慧樹、“快課”、“云課堂”、“超星”、“中國MOOC”等相關在線課程資源,結合大數據、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可以進一步加快課堂教學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提振教學,采用以網絡為依托的線上授課模式,構建高層次、高質量藝術設計類在線課程,解決目前國內在線教育存在的問題,優化數字化藝術設計線上課程教學方案設計,革新線上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手段、教育方式、教學信息,使之具有前瞻性、持續性、廣譜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