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玲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福建 廈門361001)
琵琶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作為一種撥弦樂器出現在胡中,之后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動,具有月琴、秦琴等多種形式。但即便琵琶的形式再怎么變化,在外觀形態特征上始終以圓形直徑為特色。在南北朝后傳入曲頸琵琶,當時稱之為胡琴。唐代時期,琵琶已經成為了上到宮廷下到市井人們普遍喜愛的樂器之一,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便是描述一名女琵琶樂師的琴技和遭遇,成為千古絕唱,而其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更是對琵琶的音色和彈唱技法作出了絕妙的比喻。作為流傳至今的民族樂器,琵琶在我國傳統戲劇中具有重要的藝術地位,戲曲演奏中也時常到琵琶的身影,和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響。
作為一種撥弦樂器,琵琶歷經千百年的發展始終都是一種獨特的傳統民族樂器,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琵琶的發展也開始走向創新。作為一種即可獨奏又能伴奏的樂器,別具一格的演奏技藝以及超強的感染力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同戲曲劇種為了實現影響力的拓展,也開始探索發展的創新路徑,而琵琶高手則成為了戲曲樂隊重點邀請的人才,將琵琶引入到戲曲表演中,能夠讓樂隊整體展現出一種文化多元的狀態,琵琶能夠為戲曲表演諸如更為鮮活的生命力。
發展上的創新是傳統戲劇史的一次重要變革,而琵琶的加入也為戲劇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琵琶作為一種古老的樂器,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如今已經承載著新的精神面貌和發展勢態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而如今的琵琶在戲曲樂隊中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在戲曲音樂實踐中也進一步發揮了藝術性優勢,引入到各種戲曲樂隊之中,成為了戲曲樂隊中的關鍵環節。同時琵琶也加入了管弦樂隊,成為管弦樂隊中的重要樂器,與京胡、二胡、月琴等共同組成了管弦樂“四大件”。在樂曲中,琵琶可以獨奏,亦可伴奏,起到托腔保調和渲染情感氛圍的效果,獨特的藝術性和豐富的功能性,使其在戲曲樂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琵琶憑借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藝術表現能力得以發展和創新,而琵琶的表現技法十分豐富,情感感染力非常強,在戲曲演奏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琵琶的演奏技法也實現了創新,琵琶也需要進行重新定位,而作為琵琶的傳承者,也肩負著創新的任務。從古至今,琵琶有著對自身技藝精益求精的優良理念,經過歷代老藝術家的改進和創新,使得琵琶演奏體系也逐漸完善,琵琶演奏技巧也越來越多樣化,而現代琵琶不管是演奏技法還是體系都有了明顯創新。
如今琵琶成為了一種可以獨奏也可以伴奏的樂器,在我國南方曲藝劇中下通常扮演者伴奏的角色,很多經典戲曲作品的演奏都離不開琵琶,而琵琶憑借著自身獨特的技法和文化內涵成為了不同戲曲劇種的關鍵支柱。琵琶的演奏需要演奏人員對戲曲風格以及文化內涵具有深入的理解,把握音樂的風骨與韻味,掌握其中的技術與技巧,正確理解并運用琵琶演奏的特色。
琵琶的表現技法豐富多樣,在情感表達方面也能夠起到很好的舞臺效果,在戲曲舞臺中的各種情感表達都需要整個樂隊的相互配合,而琵琶的作用不可忽視,可以根據曲調的不斷變化而抓住人物特點,將舞臺效果發揮的淋漓盡致。琵琶的演奏需要利用精湛的技巧方法來達到理想的演奏效果,而目前的琵琶演奏已經不再受傳統守舊的觀念的約束,按照不同的劇種風格,琵琶可以通過新的技法——注來實現音色轉變和情感變化等多種操作,表達劇種音樂具備的藝術風格,也讓琵琶演奏與戲曲的融合深度進一步加深,所以很多藝術家都將琵琶用于獨奏,將各種精妙的戲曲用琵琶展現出來,琵琶綿延長遠的活力和現代思維的創新意識奠定其在戲曲樂隊中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和地位。
琵琶演奏具有較高的技術性特征,在戲曲樂隊中的應用可以憑借其較強的表現力與藝術感染力提高整體表演效果。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通過十指撥彈按弦的方式進行靈活演奏,而且在演奏過程中也可以利用換把來產生打音及泛音等音調,能夠適應多種戲曲劇種的不同戲曲特色,琵琶的演奏一般為單手按弦,另一只手通過掃、彈、挑等方式來協同演奏,演奏出高中低三種獨具特色的音效,滿足多種戲曲藝術中情感表達的演奏需求。
琵琶作為一種古老的民族獨奏樂器,從古便有很多演奏家通過多種經典名作使得琵琶在樂器中獲得了一定地位,比如琵琶曲《霸王別姬》將戰場廝殺的慷慨激昂充分表現了出來,讓觀眾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產生畫面感。而《春江花月夜》等曲藝則將月夜的靜好與景物的協調描繪了出來,給人一種閑適恬靜的感覺。琵琶曲演奏的曲目不僅能表達出哀轉的愁怨,還能表現出豪情壯志的血性,不僅能表現出高尚且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蘊,而且還能表達對人性丑惡的揭示。琵琶不僅在音色方面具有顯著特色,而且演奏方式也十分獨特,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氣息。
琵琶演奏能夠將戲曲中復雜的情感元素充分表現出來,不同戲曲劇種和不同演藝主題下都能準確抓住并表現其中的情感,也能將需要表達的藝術特點充分能表達出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便有“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和“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前者表達了婉轉哀怨的情,后者則為慷慨奮進的情,而最后“滿座重聞皆掩泣”又將琵琶的感染力詮釋了出來,聞著皆掩泣的效果足以看出琵琶在情感表達方面所具有的特色。在《琵琶行》改編的戲曲作品中,依照戲曲作品的故事情節以及劇情走向等基調,琵琶演奏將情感激發的作用通過聲色優勢呈現了出來,由于情感表達的整體效果與戲曲中的藝術渲染存在不同的判定標準,因此琵琶演奏戲曲所具有的情感表達深度和內容的呈現深度等方面雖然具有一定差別,但這也恰好是琵琶演奏戲曲所具有的獨特藝術特征。
琵琶演奏在戲曲中的應用,情感表達方面需要貼合戲曲的不同性質進行相應的調整,如一些文曲伴奏中,琵琶演奏的音樂多以情感抒發為主要內容,演奏技法也結合文曲特征側重于推、拉、揉等,對戲曲中的細膩情感實現恰到好處的表現,讓情感表現變得更加形象化,帶給人們更為貼切的感受。“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不同戲曲中所潛在的情感元素通過琵琶的演奏手法表現出來,很多文曲中琵琶演奏所表現的都是婉轉哀怨的曲藝風格,在古人的筆下也有過相關的描述,比如“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這些詩詞都對琵琶所演奏出的情感特征進行了描述,而這一點在現代戲曲中的表現也更加顯著。和文曲中的情感表達特點不同,很多武曲在應用琵琶進行演奏時多表現更加強烈激進的情感特征,不再是隱含且婉轉,而是節奏多變、慷慨激昂,琵琶演奏出的音色也偏向于高音,具有明顯的戲劇情感表達特征,將武曲的特色和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武曲中的《十面埋伏》便是很好的例子,琵琶所演奏出的音色仿佛將戰場中的刀劍碰撞都表現了出來,不管是奮勇慘烈,還是肅殺,蕭條都能夠得以展現。
對于曲藝演繹來說,琵琶是最主要的伴奏性樂器之一,琵琶演奏在種類豐富的戲曲表演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許多戲曲作品演繹的主要演奏或伴奏方式,許多劇種在演奏時都離不開琵琶的伴奏。在戲曲演繹期間,琵琶、二胡、嗩吶、板胡這類樂器是構成曲藝表演的主要伴奏樂器,琵琶則憑借音色多變和情感表現力、藝術感染力等優勢,成為了戲曲伴奏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并且在戲曲伴奏中通常具有托腔保調的效果。每個戲曲劇種都具有不同的風格特色,而戲曲劇種的不同,聲腔腔核以及延伸的特征音程也具有一定區別,根據各自的腔核來創腔,即便節奏上變化多端,但不同劇種仍然能演奏出其專有的風格特征。而琵琶在不同劇種中具有托腔、演奏、伴奏等公用,唱腔伴奏的手法更是豐富多樣,傳統的伴奏以“托腔色調”為主要特征,通過托、保、襯、墊等手法進行伴奏,涵蓋了多種伴奏技法。琵琶的托腔功能一般同步彈奏的唱腔及過門,通過琵琶的音色特色,以搖、彈、挑等方式讓整體旋律進一步細致化,保持戲曲劇種的說唱性。琵琶的演奏功能一般指在戲曲中的獨奏及領奏方面,在近些年的戲曲創作中非常常見,琵琶的伴奏也可以和唱腔一同,也有些伴奏并不需要跟隨唱腔,只需要在唱腔的間隙空擋發聲,實現唱腔的一種延續,兩者之間的互補使得戲曲聯系為一個整體。
琵琶作為傳統的民族彈撥樂器,在現代曲藝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的助推作用,而琵琶的應用也逐漸向著普遍化的趨勢進發,在戲曲樂隊中的應用為民族樂器和現代曲藝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在多種戲曲劇種中,琵琶的應用都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并且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戲曲演奏中更加組中曲藝的韻味和風骨,同時注重琵琶彈奏的基本功,在藝術風格之上實現情感的正確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