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慧敏 蔣少萱

28歲成為高級技師,33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待遇,37歲成為集團首席專家……從一名鉗工成長為集制作、設計、建模、組裝等各項技能為一體的全能型技術人才,鄭志明從未停止對技術的追求。
日積月累提升技能
1997年,鄭志明進入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從鉗工學徒干起。
鄭志明幾乎每天都是最早到車間、最后一個下班。在日復一日的磨礪中,他的技能變得爐火純青,成為集車、刨、焊、銑工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專家,并練了一手絕活。
2005年,作為鉗工的鄭志明,成為企業(yè)的高級技師。此后,他并沒有停下攀登技能高峰的步伐。鄭志明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接觸的工種已不局限于鉗工,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大能人。
2014年,鄭志明成了集團的首席專家。同年,以鄭志明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
鄭志明所在的廣西汽車集團柳州五菱汽車工業(yè)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工裝車間,目前主要負責制造生產汽車零部件的設備。鄭志明也成了一名機器人裝備設計制造者。
不懼挑戰(zhàn)自主研發(fā)
隨著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零部件生產設備也不斷升級,工廠每次研發(fā)設計新設備都能看到鄭志明的身影。
2017年,公司底盤工廠需要制造一條后橋殼自動化焊接生產線。該生產線由氣密性檢測、液壓調直、機加工、機器人工作站、環(huán)焊專機等多種復雜設備組成,要求自動化程度在80%以上。
鄭志明與團隊經過多次評審、優(yōu)化、討論、驗證,最終拿出自動化生產線的整體數模和方案,順利完成任務。該項目實施后,基本實現全線自動化生產后橋總成,投產后整線每年可以節(jié)約人工成本30萬元,而且產量保持不變。目前,該生產線是唯一一條國內自主研發(fā)的微車后橋殼自動化焊接生產線,填補了國內后橋殼自動化焊接生產線空白。
最近,鄭志明又開始了一項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要在短時間內將工況復雜的舊設備翻新,改造成為制造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線。面對新的挑戰(zhàn),他越戰(zhàn)越勇。
無私奉獻甘居幕后
2020年2月14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鄭志明接到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求援:口罩生產線缺出料組件,無法正常運轉。
鄭志明二話不說,立即安排10多名職工緊急生產出料組件。受疫情影響,生產遇到了采購不到鋁合金材料的難題。鄭志明一家家打電話,一家家登門,懇請供應商支援,最終解決了鋁合金材料供應難題。
此后,鄭志明每天早早來到車間,他帶領團隊沒日沒夜奮戰(zhàn),一共完成了14套共7條口罩生產線的出料組件。
經過他和工友們的共同努力,順利保障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以最快速度生產出第一批口罩,并以76小時的紀錄生產出口罩機,大大提高了口罩的生產效率。
獨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鄭志明長期工作在生產一線,從一名普通鉗工成長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guī)ь^人,在用心工作的同時,他還帶了很多徒弟,毫無保留地把技藝傳授給年輕人。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