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良燕

摘 要: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本文以機械制造常識課程為例,探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采取合理的授課方式,驅動學生掌握教材內容,從而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為課程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 ? ?線上線下混合式 ? ?機械制造常識
課 題:本文是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校園App在中職學生中的應用研究——以《藍墨云班課》為例”(編號GXZZJG2017A100)研究成果。
課堂教學是學校授課的主陣地,傳統教學以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為主要特征,教師在課堂中處于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教學方式往往較為死板,課堂教學效果不顯著。機械制造常識課程除了教師進行理論講解外,還需要學生進行大量課堂實踐。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滿足這一教學需要,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藍墨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概述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應用移動信息化教學工具——藍墨云班課,把傳統課堂教學升級為信息化教學。在機械制造常識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法,結合藍墨云班課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推送預習內容學習資源(微課、PPT等),供他們課前預習,在線下結合課堂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學生從原來“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此外,藍墨云班課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顯著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藍墨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策略
(一)改進機械加工課程方式
借助于藍墨云班課軟件,教師明確教學重點,設計與教學相關內容,有效提升了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在講解“量具”知識點時,以游標卡尺為例展開講解。課前教師布置了游標卡尺的預習任務,供學生提前了解和學習,學生通過微課初步掌握本節課知識。授課開始后,教師提問關于鉗工的基礎知識,引出工件測量基本內容,為本節課學習游標卡尺測量做好鋪墊。緊接著,教師以問題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游標卡尺的規格、掌握游標卡尺刻線原理與讀數方法,體會和理解游標卡尺的測量過程,形成初步測量能力。在學習完成后,教師布置測量任務,班級學生先獨立測量,再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探討、交流測量中出現錯誤的地方,通過學習、交流、思考來完成學習任務,形成測量能力。此時,教師在課堂中來回巡視,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答存在的共性問題,同時通過視頻播放游標卡尺測量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高測量能力。
(二)推動虛擬加工教學
近些年來,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使得虛擬加工成為可能,學生只需要在教室中就能體會到真實的加工過程,避免了實地實訓可能出現的危險。借助于虛擬仿真技術,學生們可以探討仿真過程中的工藝流程,體會工件加工過程,提高制造加工能力。
在課堂中,教師利用模擬仿真技術實現模擬加工仿真,學生在數字化虛擬工廠中進行仿真加工,從而實現數字化教學。以數控加工設備教學為例,學生無須到現場實踐,教師可組織以某零件加工為任務的教學實踐,學生依據企業生產流程,在虛擬環境中選擇工藝編制、備料過程、準備刀具、零件加工及質量檢測,結合已學知識編寫和設計技術文件,設置和選擇各工序的加工過程與步驟,拓展自身專業知識,提高實操能力。在虛擬化情境中,學生一邊探討加工過程,一邊對加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更好地體驗企業機械加工的流程。
(三)以學生團隊為單位開展教學
目前,中職院校機械制造常識課程教學往往是以單道工序傳授和講解為主,實際上,機械加工過程包含了原材料采購、加工工藝編制、工具及刀具加工過程、質量檢驗、裝配調適等一系列過程,需要多道生產工序緊密配合方能完成。在藍墨云班課實際學習過程中,一個人很難獨立完成某個零件的設計和制造過程,這就需要發揮團隊協作優勢,幫助學生形成團隊協作意識,理解團隊化、標準化在零件制造過程中的重要性,體會團隊間競爭的趣味性。
在“組合件加工”章節中,軸和軸套是制造企業中最為常見的加工零件,但因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有限,除部分學優生外一般學生很難獨立進行機械加工,因此可采取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以軸套的加工為例,教師先給出零件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思考如何選取原材料,如何編制加工工藝,如何編寫數控加工過程,如何進行質量檢驗,各小組發揮學習積極性,展開深入討論。在課堂學習交流中,各小組你追我趕,查閱互聯網資料、教材內容,找到最優化的加工路徑,選擇最優化的測量方法,積極應用所學專業知識。這樣借助于團隊化教學訓練,學生體會到團隊協作帶來的優勢,增強了自身團隊意識,提高了加工能力。
(四)借助大數據驅動教學
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借助數據展開研究成為可能,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毫不夸張地說,誰擁有了數據,誰借助數據進行分析,誰就會成為時代強者。教師要客觀采集真實有效的數據,然后借助采集到的數據分析學生課堂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度教學,提升課堂授課質量。
一般而言,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兩種方法,借助藍墨云班課驅動機械制造常識課程教學。一是相關分析法,即判斷出現的結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分析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如教師兩次講課后分析課堂數據發現班級學生參與程度出現明顯差異,此時不妨列出與學生課堂參與度相關的因素,如學習內容、教學方式等,分析其中的差異,研究如何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二是對應分析法,即結果發生后判斷出現結果差異的原因。如教師發現某節課兩個班級學習完成后學生課堂參與度有差異,分析其中的原因,羅列相關因素(教學對象、方法、時間等),分析對比相互對應因子,找到原因。這樣借助大數據驅動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總之,借助藍墨云班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學習主動性,提升課堂授課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團隊協作意識形成,使學生熟悉機械加工工藝流程,從而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娜.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7(4).
[2]邱純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探究[J].科技風,2019(3).
[3]何航紅,王麗萍,覃鈺杰.基于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的機械制圖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J].輕工科技,2018(10).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
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