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得以建立,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注入了活力,破除了阻力,提供了動力。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一些老大難問題得以破局,一些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在打贏藍天保衛戰方面:持續實施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加強“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大力推進“公轉鐵”;嚴厲打擊非法黑加油站點和劣質油品;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對重點行業按企業環??冃綄嵤┎町惢芸卮胧?。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全面完成長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持續開展工業園區污水整治專項行動,長江經濟帶95% 的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測裝置;推進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啟動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點;組織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等。在推進凈土保衛戰方面: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堅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深化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從 2020 年開始公開污染物自動監測數據等。
這些治理措施有效保障了生態環境安全,改善了環境質量,提高了人民生活幸福感。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正處于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任務更加艱巨,需要進一步創新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有力有效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向縱深發展,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進環境治理能力創新,既要蹄疾步穩,又要信風揚帆。一方面,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態文明提供可靠保障;用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手段,為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撐;大膽改革,創新實踐,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效實現路徑。另一方面,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全面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為打造全球環境治理新格局不斷注入新動力、開辟新前景。
中華環境編輯部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