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靖野
摘要: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新材質、新工藝的出現為家具設計行業帶來了更多可能性與可行性。結構精煉、造型豐富的框體家具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并在家具設計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框體家具歷史久遠,如中國典型的明式家具,意蘊豐富,獨具一格,詮釋著東方美學的獨特內涵。不僅如此,框式家具還接受了西方理性思維的洗禮,形成了簡練精致、線條流暢的家具形態。新科技的出現促使框體家具突破了傳統材質、結構、形態的局限,使其擁有更為寬闊的發展空間。本文從框式家具的發展歷程、結構特性、材質運用等方面進行思考,探索新時代背景下框體家具設計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框體家具;中西交融;表現形式;材料特性;框體結構
中圖分類號:T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3-0051-02
所謂框體家具即指以框架結構為主體的家具設計,在家具設計中對環境條件的影響尤為突出。樹木生長,花草相織,設計者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汲取啟示。自然植物的堆砌和交錯,啟示設計者從自然中提取框體結構,并將之應用于生活生產之中,從而改善設計。或將花草形態進行歸納總結,幻化成眾多紋樣演繹成初級的裝飾體系。其基本結構形式簡潔明了,占地面積較小,相對其他家具形式更為輕便。因此,在各式家具種類中利用率較高,在各段歷史時期中應用廣泛。
1中西方框體家具設計的發展
17世紀的雅各賓式各類桌椅在形式上即可歸為框體家具。大量運用的車木技術取消了過剩的裝飾,形成了眾多樸實而耐用的餐桌、座椅等框體家具,受其影響而形成的鄉村風格家具在現代家具市場中仍然備受歡迎。新藝術運動后,現代主義覺醒,框體家具設計又隨著結構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影響而更加簡練和側重細節。
在中國歷史上,明式家具作為中國家具設計的頂峰代表,其主要表現形式也可歸為框體結構形式。合理的結構與藝術的造型,及著重于家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將線條的雋永融入框體形式之中,精于取舍的結構組合為后世框體家具提供了典范。
橫向對比中西方框體形式,框體家具在東西方的歷史發展中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姿態,明式家具的出現使框體形式家具達到了頂峰,框體形式著重于外部輪廓,通過各種線與面之間不同的裝飾效果,營造豐富的藝術情趣。同一時期,西方經歷了數次思想文化解放運動,科學意識漸趨覺醒,表現在框體結構家具的設計上,便是不斷地對框體結構的合理性進行理性的科學計算,并據此逐漸形成實用科學的框體形式。近代以后,隨著東西方交流的不斷加深,東西方框體家具在設計上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并形成了現代框體家具的雛形。
2框體家具的表現形式
2.1混搭的風格
在框體家具的設計過程中,對框架結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具有較高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利用點線的受力結構形式將家具的體積縮至最小。具體表現為:將獨一材質縮減,同時混合使用其他形象、材質、風格;融合不同韻律,在框體結構上形成均勻或間歇的停頓點綴;將易于單調的單元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精于細節的角落點綴,或加強魅力的穿針引線。即在節奏中推敲韻律感,在視覺上形成錯落有致的美感,在材質上引入混搭風格,例如金屬與木材的混搭。
2.2空間的對比
框體家具的框架堆疊中往往穿插著點與線的交錯,使得橫縱交叉的框體投影出正負兩種空間形象,以此構成鏤空框體對環境的界定與顯現。具體表現為:以框架的結構實體對空間進行切割,使得精簡的框架以輕巧的體量感加強空間對視覺所產生的隱露關系,以此形成框架之間的相接與舒展,在語義上可表達為空間的分割,即將不同空間的使用功能區分開來,從而在結構上豐富家具設計的使用功能。框體內部作為家具的主體,框體的外部形態則可以構成家具的一部分,其柔和溫純的風格能夠將家具的主體融入空間之中,形成和諧自然的美感與外觀形式。
2.3多變的形態
在自然環境中,花草走獸乃至人類,其形態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歷史更迭,物種演繹,人與物總是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生命形態。因此,在家具的設計中,遵循人與自然的運行規律,通過家具中不同單元的組合變換,使其呈現出變幻莫測的形態,構造出不同的使用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唯有變換的形態才能夠滿足家具因地制宜的使用要求。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隨著各種技術的發明與運用,家具也呈現出更多的動態形式,這種動態的表達形式更能夠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而家具所呈現出的多變形態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們對創新性與科學性的雙重追求。
3框體家具的材質特點
如果把表現形式比作家具設計的精神,那么材質的選用就勢必影響設計的筋骨。家具設計中材質的質感與特性對家具的整體設計風格具有導向作用。木質的和諧自然,金屬的強勁魔幻,都能夠轉換成特色鮮明的家具形式,使其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以植物材料(木、竹)為例。自然生長的木材性情溫和,堅固耐用。天生的生長紋路給人以貼近自然之感,縱向的生長使大多數木材具有天生的韌度優勢。當框架結構進行受力時,合理的紋路拼接則有利于加強組件的強度。木紋的舒緩具有時代的滄桑感,當與框體結構契合時也更加貼近于自然。框架主體可以利用紋路較強的木質增強設計的體量感,利用細致的工藝為設計保持流暢的木作紋路,使其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正是因為木質材料具有這些特點,所以,木質材料在框體家具內部占據較大的份額。少數木材還具有金屬般的強度,可以增強框體結構的韌性。而將具有濕度的原木材加以彎曲經過烘烤變形,并經由正確的保養和維護后,可以保持穩定、結實、長久的框體造型。比如,毛竹作為竹質的代表具有驚人的生長速度,是中國栽培悠久、面積最廣、經濟價值最高的重要竹種,其篾性優良,光滑亮潔,堅韌而富有彈性,通直的紋理和高挺的生長形態一直是高雅謙遜的象征,其呈現出來的幽靜素雅、溫純耿直的審美風格也足以融入設計作品的靈魂,成為其精髓所在,因此毛竹的材用價值十分明顯。總體來說,植物材料類框體家具較金屬類框體家具的應用歷史更加久遠,其成本價格及施工工藝也相對成熟穩定。
相對來說,金屬材質則大有不同。金屬材質大多光滑堅硬,具有魔幻的強烈反光效果,是剛毅傲骨氣質的象征載體。在具體使用過程中,金屬材質經過提煉熔鑄,敲打拉制表現出多變的形態,能夠適應不同的設計要求。在家具設計中,不同的金屬材質也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及價值。例如,鋼鐵強大的硬度使其可以以最小的比重承受最大的壓力;柔軟的銅質經過手工或機器的敲打可形成各種裝飾形態,其溫純的顏色給人以懷舊之感,富有文化內涵;鋁質的輕薄則在一定程度上賦予家具以便攜性,增強了家具的實用性能。金屬型材的使用能夠體現出工業化時代人們對效率的追求,而型材的組合則為框架的基本組成提供了良好的材料,節約了大量的生產資源。
4關于框體家具設計的思考
傳統框體家具的結構簡練通透,簡練的幾何結構符合西方文化中的符號崇拜,而其空靈的美學感受則體現出中國藝術精神中的逍遙灑脫和禪意內蘊。在簡練的結構與精巧的細節相互映襯下,人們的審美需求得到滿足。因此,為季節性家具設計中的框體結構利用提供了較好的視覺條件。例如,避暑用的涼椅很大一部分利用了框體結構。在家具設計中,框體家具能夠以骨架或形式符號的視感為設計奠定造型基礎,其框體的起伏跌宕、彎曲波折則具有視覺的創新價值。
框體家具由于其特殊的結構特性,即利用框架受力承托的方式形成主要結構,在受力上體現為點或線的方式,有異于大多數市場板式家具的結構。結構的變化能夠給人們帶來其他家具所不具有的新穎感,其形態占用空間較小,相互疊放組合相對容易,極大地節約了空間占地。
框體家具的主要結構來源于框架支撐。在木材節約方面,在不做過多造型的情況下能夠完成家具的主要受力。而金屬壓膜或金屬標準件的利用既有利于環保,又能夠延長家具的使用壽命。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現今家具多種設計形式并存的狀況依舊存在,但是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產品的生產方式將發生巨大變化。與此同時,設計者對框體家具的設計、造型也會更加大膽,框體家具設計中的曲面造型和有機形態的運用也會逐漸增多,各式形態的延展也會更加流暢。框體家具因其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將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或豐富某些類別的家具設計領域,并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融合改變整個家具設計的風向。
5結語
框體家具由于其特殊的結構特性,即利用框架受力承托的方式形成主要結構,在受力的方式上有異于其它類別的家具。因此,在呈現方式上會給人們帶來不同于其他家具的新穎感。且其形態靈活多變,同時又能節約空間。在簡練的結構與精巧的細節的相互映襯下能夠較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框式結構在各種家具中利用率較高,由于在國內外各個歷史時期都得到相對普遍的運用。因此,不同類型的框式家具又浸潤著不同的文化,散發著不同的審美意味。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家具設計風向也會有所改變,通過設計者對框體家具設計的推陳出新,框體家具設計中的造型優勢也會逐漸彰顯,各式形態的延展也會更為流暢。在這種情況下,框體家具將會迎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受到更多專業人士和購買者的青睞。面對這一發展機遇,設計者應在充分發揮當今框式家具現有優勢的同時,把握其獨具一格的藝術美感,合理利用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質,將框式家具引領向新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