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偉 王建華



摘要:為發現更優的機箱設計及機箱形態的更多可能性,文章基于環境心理學的研究角度,從機箱的各層次環境分析其結構與特征, 探究基于環境心理學的機箱設計策略。以期證明環境心理學對機箱設計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及優化作用,并為機箱設計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產品設計;DIY電腦;機箱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3-0059-02
1 環境心理學概念
環境心理學著眼于人的心理、行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基于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一基本前提,對于論題常常會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模擬等方法,在個體到群體直至社會進行多層次分析,從而尋求環境問題的優化解決方案,旨在使人類生活與工作的環境質量得到不斷地提高。為環境問題、公共設施建設等提供了理論依據,經常通過公共資源的結構性改變,以及參與者之間的社會關系改變展開設計策略。近年來,環境心理學也在建筑設計、室內設計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將公共環境映射到更微觀具體的“人—產品—環境”層面,運用環境心理學引申到產品層面作為設計指導。
2 機箱產品概述
DIY電腦類產品已有近40年歷史,相較于品牌電腦,用戶根據自身需要購買兼容型硬件組裝的電腦,不僅選配上自由可控,而且性價比高,這使得DIY電腦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熱度。機箱是DIY電腦中的主要部件之一,是整個電腦的外形基準。尤其在側透機箱和RGB燈效技術出現后,更多用戶愿意把機箱放到桌面上,使機箱變成了可供欣賞的巨大“擺件”,大大增加了其在使用環境中的存在感,也促使側透機箱在DIY電腦市場中成為主流。近年來,高端的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出現了“NZXT”“Fractal Design”等高端機箱品牌,原本主打低端性價比的“酷冷至尊”“安鈦克”等品牌也拓展了其高端產品系列。
3機箱產品的環境心理分析
從機箱存在的環境層次上劃分,機箱設計可以分為兩種環境緯度:機箱外環境和機箱內環境,見圖1。下文將分別從這兩種環境入手,分析其環境與用戶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機制。
3.1 機箱外環境
針對于機箱設計,機箱外的桌面、室內可以歸結為一個研究對象,即機箱外環境。機箱外環境是用戶使用電腦時會產生交互的主要環境,由于用戶選擇DIY電腦的原因基本限于游戲等娛樂需求,或是視頻編輯、建模、渲染等專業需求。這決定了機箱外環境往往是用戶的家、工作室,或者是其他類似形式的用戶個人空間。
圖2為表示環境擁擠度的模型。以環境內容總是符合其環境類型為前提,且在人類能接受的環境信息及刺激的負荷范圍內時,環境情景越偏向于嚴肅,則環境中事物越擁擠所造成的壓力越大;環境情景越偏向于休閑,則環境中事物越擁擠所造成的壓力越小。通俗舉例來講,假設用戶在比較嚴肅的工位上工作,周圍的事物和人越密集,用戶就會越緊張,工作效率越低;若工位之間保持相當的距離,用戶會感到更清凈,工作也會更加專注。假設用戶在某個休息區或是家里,身邊有很多自己的私人物品,空間比較擠,反而會使用戶更有安全感,工作效率也會更高。
此模型解釋了機箱桌面化設計的合理性,并且為機箱外形設計進行了鋪墊。作為一個在當前用戶個人空間里最為顯眼的物體之一,機箱必然會承擔相當多的“個人領地標志”作用。例如傳達“這是某人的東西”或是“這是某人喜歡的風格”等信息,成為用戶在DIY電腦中重要的個性展示載體,這要求機箱外形特征應與用戶的個人空間特征一致。
3.2 機箱內環境
對于大多數DIY電腦用戶而言,機箱內環境是同樣重要的部分。圖3為主流的機箱內部結構示意圖,右側線框部分為一般情況下的布局余量示意。機箱內的硬件中通常僅顯卡可以通過轉接改變位置,其它硬件的位置則基本固定。這種情況下機箱內環境從視覺上會被顯卡分割為上下兩層,上下都有一定集中的空閑空間,但大部分硬件都集中在上半層。這種主流的機箱機構是由長期以來硬件標準化以及經濟成本所決定的。然而上下空間密度差的割裂感、頭重腳輕,以及硬件之間、硬件與機箱之間的體積比例不平衡,這些問題都會使用戶產生迷惑感和不和諧感。盡管高階的DIY玩家可以制作復雜的水冷系統,完全充滿這些殘缺的空間,但大多數用戶并沒有這樣的成本和能力。這要求機箱內環境中的布局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
在自己組裝電腦的基礎上還要再進行改裝,對于一般用戶來說確實是更高的門檻,不過也有很多簡單的辦法來處理機箱內環境的空余空間問題。很多玩家會在機箱內放置美少女手辦、模玩公仔等,甚至布置微縮景觀。用戶自發的在機箱中加入自己所喜愛的觀賞品或是對機箱內部加以改造,是一種對機箱的“故事要素”的豐富,而“故事要素”通常是某個品牌、某種特定的風格,或者游戲IP、動漫角色等等。機箱內環境對于用戶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基于一般意義上的美學規律,而是基于機箱內放置的這些手辦角色背后的故事和人設,這些才是用戶所期望的機箱內容信息。然而往往在對機箱和硬件的設計時僅會考慮自身的外形,忽略對機箱內部空余DIY空間的針對性設計,所以對這種現狀的改良設計要求其內部結構與內容特征一致。
4基于環境心理學的機箱產品設計策略
4.1 機箱外形設計――外形特征與個人空間特征一致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知機箱外形設計應注重與其所在的用戶個人空間特征一致,所以機箱外形設計不應由其內部結構功能主導,而需要由外部意象主導。而意象在產品和用戶之間傳遞的過程中會發生轉變。以下是為傳遞相對準確的意象構造的通感轉譯方法。
圖4為基于通感轉譯的產品造型設計語言聚類的方法流程。根據此模型針對機箱外形設計進行通感轉譯,首先要從用戶個人空間的風格意象入手。
例如,2020年的優秀MOD機箱作品Tweaked Era ITX。我們可以通過逆向分析推斷出其意象的轉化過程。整體為螺旋型的機箱機身線條以及筋肉感的回轉面,具有雕塑感,整體呈現出螺旋上升的生命力,以及與桌面材質統一為木紋的安定感。 通過對上述感性判斷的解構就可以得到該作品意象的轉化過程(見圖5)。
考慮應用在室內家裝中,例如“簡約現代”這一最普遍的風格,多為黑白啞光或木飾面的色彩質感,以及矩形、圓形等規則的形態。以此得出機箱外形與其一致的通覺意象應為“簡潔”“安定”“規則”等,以此轉化為本覺意象,于是我們認為這種環境下的機箱應具備以下設計元素:整體上規則的矩形造型;啞光柔和的表面發色;紋飾極少且皆為直線與圓;用少量木紋裝飾與環境相呼應。
4.2 機箱內環境設計――內部結構與內容特征一致
4.2.1 使內環境本身與用戶期望內容一致
類似現在比較常見的各式周邊產品的設計手法。假設要對應“美國隊長”這一“故事要素”主題,首先要確定這一主題下應有的“紅藍配色”“圓形盾牌”“肌肉猛男”“執行正義”等元素。機箱內配色上使用其標志性的紅藍色,而考慮硬件結構不易改變,可以使用圓形的側面開窗,從而弱化硬件整體的矩形形態,另外利用在散熱風扇上投射或噴涂美國隊長的標志等。整個過程是將主題分解成數個元素,再將元素融入產品各個細節中。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遠遠超過一般用戶自身的DIY能力,可以使內部結構和內容特征形成高度的一致,但另一方面生產成本較高,也限制了用戶自己動手改造的空間。
4.2.2 為用戶創造可以進行一定程度DIY的空間
通過重新設計結構高效利用機箱的內空余空間。例如,針對絕大多數想要放置“人形手辦”的需求。圖6為優化后的機箱內環境的可行結構,將顯卡通過轉接豎直放置,電源移到一側,減小機箱整體厚度,使硬件布局更加緊湊,將空閑空間集中到一側使其更容易容納用戶的擺件,增強機箱內所有部件的一體感。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適用于更加廣泛的用戶群體,也更容易激發用戶自主發揮的欲望。
5 結語
當某類型產品技術發展長期趨于穩定時,人們必然會在更高的需求維度上尋求新的突破,DIY電腦領域也是如此。環境心理學為DIY電腦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指導理論。只有充分考量機箱內外環境的特性,以及其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才可能設計出更好、更符合新時代DIY電腦用戶需求的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