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霏
(中國傳媒大學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北京 100024)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變得多元。人們可以借助手機和電腦等設備直接利用互聯網找到自己想觀看的節目,給傳統電視領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因此,圍繞大眾傳媒視域中的電視節目策劃工作展開專業的分析與研討,以期進一步推動大眾文化和大眾傳媒視域中電視節目的發展和改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眾傳媒實現了飛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的聯系更加密切,甚至出現了較大程度的融合。大眾傳媒的發展更加重視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得大眾傳媒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產生了融合。只有保證大眾傳媒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相互融合,才能確保大眾傳媒有較大范圍的受眾群體[1]。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眾傳媒的發展進程中,文化始終與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文化的發展甚至可帶動大眾傳媒領域的發展。因此,大眾傳媒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文化的進步,需要以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為基礎和平臺。在大眾傳媒的發展進程中,電視節目策劃人員和相關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明確社會文化與大眾傳媒之間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文化識別能力,逐漸強化文化構建能力和文化組織能力,善于識別大眾文化中不利于社會發展的不健康內容和部分,合理引進對傳媒發展有推動作用的文化組成部分,從而推動大眾傳媒與社會文化雙向發展。
在我國文化和傳媒的發展進程中,大眾傳媒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僅能夠對人們的意識形態產生一定影響,而且能夠體現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發展的主要特點,并將世界文化與我國文化融合交流,進一步推進大眾文化的共建。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活質量逐漸改善,精神文化需求變化較大。特別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盡管不同地區的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水平有所差異,但是生活類似性較強,因此會存在較多的認同感和生活共識,導致不同地域甚至是國外的大眾傳媒節目逐漸流入我國傳媒領域,推動了我國本土大眾傳媒的發展[2]。
在充分發揮優勢作用和積極影響的同時,大眾傳媒也可能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主要體現在大眾傳媒對人們思維態度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塑造和影響。例如,在《娛樂至死》一書中,作者強調了媒體對人在精神領域的負面影響。大眾傳媒雖然在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實現了巨大的革新和進步,傳播過程更加便捷,受眾覆蓋面更廣,社會話語權更多,但是也導致大眾傳媒逐漸消解人們的理性思維方式,使人們的思維更加扁平化,甚至失去其應有的深度。這是電視節目策劃工作需要著重警惕的問題之一。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眾傳媒視域傳統電視節目迎來了新媒體的巨大挑戰,隨之而來的還有重大的發展機遇。傳統電視節目穩定性強,制作水平有所保障。在節目制作過程中,電視節目策劃的優勢逐漸凸顯。電視節目制作需要從節目主題確定入手,層層審核,規范節目制作流程,確保電視節目的整體質量[3]。參與電視節目策劃和制作的工作人員大多專業技能水平較高,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此外,電視節目策劃和制作技巧已經成熟,工作模式穩定。因此,在大眾傳媒視域中,電視傳媒節目需要在保證節目質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內在優勢,結合當前大眾文化和大眾傳媒的發展,不斷推進電視節目策劃工作的深入開展。
傳統電視節目策劃相關工作大多從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發,從大眾范圍廣泛了解人們的需求,針對需求調整節目策劃的相關細節,使大眾文化能夠通過電視節目充分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電視節目策劃工作可以根據階段的不同確定不同的工作重點。電視節目策劃工作需要明確節目的重點和主題,根據大眾需求和節目的實際播放需要選擇合適的風格和特色,并針對已經確定的主題和風格,全方位地組合電視節目內容。電視節目策劃也要強化對節目播出效果的預判和分析,使策劃工作更加全面地貫徹落實在具體的策劃實踐中,不斷豐富節目內容,補全節目結構[4]。因此,電視節目策劃工作需要更加嚴格和規范地遵循策劃工作相關流程,確保工作有序開展,以保障電視節目的呈現效果,全面提升節目收視率。
4.1.1 分析電視節目觀眾特質
電視節目策劃人員在進行節目定位時,需要著重分析節目受眾的特質??梢詮牟煌挲g段觀眾群體入手,全方位地進行節目定位和策劃,并確定電視節目的主題。當前電視傳播媒體面臨的競爭較為激烈,挑戰較多。為了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人們的觀看需求,電視節目策劃人員需要轉變以往問卷調查和電話調查等傳統的調查方式,充分應用當前飛速發展的大數據信息技術,精準定位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從而更加廣泛全面地分析觀眾特質。工作人員需要明確當前的電視節目不是孤立發展的,要充分認識到電視節目與網絡節目間的共通之處,掌握兩者呈現出的一體化發展態勢。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通過手機App或網絡觀看電視節目,雖然與傳統電視節目觀眾相比,此類觀眾數量有限,但已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年齡特征。這需要節目策劃人員根據節目的實際定位,更加精準地策劃節目內容。
4.1.2 了解電視節目觀眾需求
節目播放過程中,電視節目需要實現與受眾的內容溝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出于自己的需求進行溝通。例如,可以通過觀看的形式實現與節目的直接溝通。這類溝通模式依賴于節目定位的精準性,只有這樣才能使觀眾看到自己想看的節目,使節目更加符合觀眾的文化娛樂需求[5]。另一方面,內容溝通體現為觀眾與電視節目制作單位的聯系和溝通。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類媒體不斷涌現,人們在觀看節目時已不單單局限于觀看已經編輯好的電視節目內容,更加傾向于在觀看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使得很多電視節目受觀眾的意見影響而發生變化。例如,很多綜藝節目采用選秀的模式,使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為自己心儀的選手投票,而投票結果決定節目中娛樂比賽的結果。近幾年這樣的方式較為常見,更加適合年輕觀眾群體。可見,為了進一步實現精準化的節目定位,電視節目策劃過程需要不斷強化與觀眾的溝通,廣泛了解觀眾需求。
電視節目策劃需要全方位把握和塑造電視節目的風格。完成節目定位后,策劃人員可以將大眾的需求進行劃分,實現分層把控。在電視節目策劃工作中,策劃人員需要了解和認識到電視節目的風格在于節目的獨特魅力,而風格和魅力恰恰是電視節目最能吸引觀眾的因素。因此,在大眾傳媒和大眾文化發展的背景下,電視節目策劃工作需要逐漸發掘獨特的節目內容,并將其塑造為節目特色,使廣大群眾能夠廣泛接受,避免出現節目風格無法被觀眾接納而產生“曲高和寡”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電視節目的風格并不需要始終如一,可以根據節目的具體定位和節目內容策劃隨時調整,同時也要確保電視節目整體全面發展,確保各種風格緊密融合。例如,可以在節目開場后的不同階段強化某一類節目的風格特色,可以在節目播出過程中根據節目收視率、觀眾反饋意見及其他大數據信息,對電視節目中觀眾普遍接受度較高的內容部分進行重點發展,從而充分發揮電視節目策劃的重要作用。
在電視節目策劃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到大眾傳媒的重要意義,根據不同方面的策劃需求,時刻強調電視節目的運營和宣傳工作。在進行系列節目的策劃時,工作人員可以將同一系列不同內容或不同風格的節目進行組合性宣傳,在確保充分發揮節目自身影響力的同時,著重強調系列節目的整體作用,從而不斷強化節目的整體影響力[6]。另外,根據不同節目的內容定位和受眾群體預測,工作人員可以全方位組合節目內容,根據不同的特點強化宣傳和運營,做好電視節目策劃工作。
在策劃單一類型的節目時,宣傳運營工作要與電視節目策劃緊密融合,著重宣傳節目的獨特優勢,強化節目內容的優質和穩定。內容方面要充分展現節目的獨特風格,擴大電視節目對受眾群體的影響。電視節目的宣傳運營和策劃工作要始終強調電視節目的獨特優勢和特色,確保電視節目更加引人注目。例如,部分地方媒體在策劃文化類節目時,可以著重強調文化的原創性,結合本地區文化的獨特優勢,將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定位為本地區受眾人群,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和節目運營。
內容是電視節目的的核心部分。節目內容策劃要始終強調內容的豐富和創新,達到解放思想、提升節目的實際內涵。有些電視節目需要充分展現其娛樂性,因此節目內容策劃需要著重強調其寓教于樂的獨特內涵。節目內容策劃過程中,工作人員要解放思想,充分體現節目的價值和內涵。例如,《國家寶藏》充分發揮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優勢和強大的民族內涵,通過不同地區博物館的展品展示和場景再現,激發觀眾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情感共鳴,使觀眾能夠從電視節目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此外,電視節目內容策劃也要強調創新性,充分激發觀眾觀看電視節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借助當前飛速發展的新媒體技術和手段,使更多觀眾參與到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強化電視節目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進一步實現電視節目策劃過程中的大眾傳媒效能。
在大眾傳媒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電視節目策劃工作人員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節目自身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成長優勢,在策劃工作中既要滿足節目風格與大眾需求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也要充分發揮傳統電視媒體的獨特優勢和引導作用,不斷深化融媒體平臺的節目互動意識,發揮傳統與新興平臺的融合優勢,進一步促進大眾傳媒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