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峰 劉 虎 楊祖驍
(東光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東光 061600)
當前,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鄉級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設置和崗位編制也塵埃落定,從整體看,多年的“三農”服務職能終于粘合在一起,大農業的服務格局確定,和以往的機構改革相比,農技推廣服務職能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更鮮明的時代色彩,成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民職業化的實踐者和見證者。在邁入“十四五”的關鍵期,鄉鎮農技推廣服務職能要充分發揮一級政府的公信力和指揮能力,利用好時代條件和經濟環境變遷,完成職能的五個轉變,發揮體系建設和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四個提升,從而把鄉鎮農技推廣服務工作推進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高度,為實現鄉村振興和時代遠景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撐。

1.1 單一指導向綜合服務職能轉變。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職能一般包括:負責農業、畜牧、林業、水利、農機等技術推廣和服務工作;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負責指導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和信息咨詢服務;負責動植物病蟲害及災情的預報、防治、處置;負責指導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體制改革、農村土地承包、扶貧開發、水土保持和綜合治理等工作,負責農村環境衛生工作;負責愛國衛生日常工作。從內容分析,技術人員的工作崗位和崗位職責范疇有了很大改變,也就要求原來的專職技術干部不但在涉農技術上要掌握先進性,更要把農民群眾急需掌握的市場信息、產業化經營、金融知識、資本運作、農業互聯網等刺激農村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調動起來,進一步證實了當今知識型崗位人才是做好鄉鎮綜合服務的先決條件。
1.2 駐足田間向搭建平臺轉變。傳統的指導生產已經不能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以往的走到哪說到哪的“撒胡椒面”方式正逐漸被網絡信息交流平臺所替代,微信群、技術平臺、特色品種專網、各類APP 等成為農技服務和獲取新知識、咨詢新問題的主要渠道。農業的發展,需要與時代接軌,先進的設施設備、物聯網+農業等手段需要通過先進的傳輸終端促進傳播和覆蓋。
1.3 指導個體向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轉變。農業的集約化經營和規模化種植方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落實上級政策,加大對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園區、休閑園、協會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點對點的指導,對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季的指導或許能增加幾百畝、幾千畝的單位產量,一畝地增加了一、二百元的收入,但是造就一個特色品種、發展起一個產業,會形成一處基地、造就一個品牌、創造一個產品、帶動一方百姓致富,其效果不言而喻。
1.4 指導說教向項目實施轉變。現代農民的年齡結構和掌握傳統技術的能力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五零后耕地都外包出去,六零后用的是機械,七零后種的是規模,八零后種的是特色,所以,公益性農技服務必須由原來被動的看天、看地、看莊稼,向設計生產、規劃發展、計算效益的項目實施轉變,改變理念,重點導向企業化管理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品牌化資本農業成為農技綜合服務農業的基本路線。
1.5 單純一產向三產融合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接入市場,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農技干部的職能不可能只能停滯在技術增產、節水降耗、引進品種等圍繞單產上打轉轉,要實現農業的大發展、快發展,必須發展雙打、團隊進攻,要創新挖潛動腦子、眼界望遠動身子、暢游市場挖金子,以往的技術員、畜牧員、水利員、林業員都要轉變職能,成為多面手,同時要成為二產加工的信息通、網絡通、企業通,成為三產的市場通、經濟通、金融通、項目管理通,真正成為搭建農業產業經營的行家里手。
新時代的農業推廣服務工作要引領農業向現代方向發展,在實現農技推廣服務轉型的同時,要圍繞貫徹落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技推廣法》 實現四個提升:
2.1 要有利于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尊重農村勞動者、經紀人的意愿,在恪守原則上提升。要加強落實中央政策,保護基本農田和糧食安全,完善農村耕地地力保護,指導經營、尊重市場,不搞“面子農業”、“觀花農業”,政府支持、鼓勵農民搞訂單農業、特色農業、設施農業。
2.2 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引導資本向農業轉移,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上提升。不斷綜合農業發展的各類資源,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帶動、農資牽動,組合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經營主體、工程咨詢機構等串聯農業發展所需求的資本、人力、物力,形成政、技、物、網、廠相結合的農技服務網絡,構筑各類性質主體融入進來的活躍的服務體系。
2.3 明確政府服務機構的公益性職責,在綜合服務能力上提升。機構改革明確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實現鄉鎮人民政府管理、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業務指導的體制,在此基礎上,賦予了專職機構在綜合服務能力上必須走上快車道,踏上高速車,雖任重道遠但前程無限光明。
2.4 實施驅動創新任務目標,要在實現標準化生產上提升。在積極推進農業穩步發展,重點在技術部門的指導下,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四個農業”,擴大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操作規程的覆蓋面,推進“兩品一標”評審數量、培育品牌、打造產業基地,培育農業精品、亮點和孵化基地。
新時代的改革要求新部門適應新形勢,在新崗位利用新職能完成時代賦予的新任務,從而實現農業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此次基層機構改革,用發展自我、提高自我、時不待我的態度轉好型、起好步,農業工作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的打好基礎、夯實基石,才能穩步推進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