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國
(遼寧金融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2017 年11 月4 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正式刪除了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強制性規定,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正式取消,新《會計法》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而專業能力在“大智移云” 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2019 年1 月24 日國務院頒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其中第六條要求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1+X 證書”即一個畢業證加若干職業等級證書,是新興的與行業崗位密切相關的“資格證書”,證書制度的推出開啟了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歷程。
21 世紀初,在預算單位首先興起了會計集中核算,政府所屬各個部門紛紛成立了會計核算中心,會計核算中心是在會計電算化技術基礎上為了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規范財政性資金的使用而出現的新事物,是把預算單位的財務核算歸集到會計核算中心,各單位只保留報賬員的初級財務集中核算,會計核算中心重在規范會計核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簡稱FSSC)作為一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并非起源于我國,1981 年福特公司創建了第一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2005 年中興通訊在中國成立了第一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之后財政部也要求在分公司較多,地區跨度較大的集團企業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新的業態之所以受青睞是因為共享服務將集團內各分公司的某些重復性的簡單工作集中處理,實現規模效應,降低運作成本。
為應對行業新業態,截至2020 年3 月教育部共公布了三批“1+X 證書”職業教育培訓試點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涉及會計專業的評價組織有:中聯集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冠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管會教育培訓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職業等級證書包括智能財稅、智能估值數據采集與應用、財務數字化應用、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大數據財務分析、數字化管理會計、金稅財務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等八個等級證書,職業等級證書與證書評價組織的推出在職業教育領域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教育主管部門非常重視“1+X 證書”培養工作,要求各學校積極參與證書試點,試點以“三教”改革為引領,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以訂單、定制、定向培養為突破積極融入職業院校“1+X 證書”培養。
應對未來新業態、新技術與新需求,應圍繞基于為中小微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會計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緊緊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的戰略目標,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指導,培養動手能力強、技能水平高的技術人才,為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以產學研相結合為基礎,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結合會計專業特點,創新、實施并深化雙主體育人(學校+企業)、雙導師指導(教師+師傅)、雙課堂教學(校內課堂+企業課堂)、雙身份學習(學生+學徒)、雙評價(學歷證書+技能證書)機制的“五雙”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緊密聯系引進證書培養內容,做到課證融通、書證融通、證證融通。及時修改人才培養方案,把財務大數據分析、云財務智能會計、智能財稅初級實務等課程引進課堂,以課程思政為基礎建立課征、書證融通的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大國工匠”精神的新時代技能人才。
結合證書培養試點與未來會計新業態,應與證書評價組織共建會計專業等級證書對應的專業方向,在共同修改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引進評價組織課程體系與教材,聘請企業專家進行專業共建。引進評價組織教師教學同時參與學生管理,在新專業方向實行雙班導師制,評價組織導師在教授部分證書專業課的基礎上,不定期為專業學生舉辦課外講座,積極帶領學生參與課外創新創業活動,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考證學習熱情。
以校企合作育人為基礎,按現代學徒制建設要求,聯合證書認定組織實行校企雙主體育人,招生即招工,校企共同培養,工學交替,以“師帶徒”崗位培養為主,崗位成才[1]。以現代學徒制為依托,以開展訂單、定制、定向式培養為切入點,校企協同育人、深度融合,結合“1+X 證書”培養模式與證書評價組織簽訂新的現代學徒制培養協議,在學徒培養基礎上使學生畢業就獲得X 證書,畢業即就業。
由于證書處于試點階段,證書的等級評定及師資培養處于探索階段,有些評價組織地區人員不足,需要與試點院校緊密配合共同完成,證書考核前期報名審核、考點審批、硬件測試等工作占用了教師大量的非培訓工作時間,特別是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參與培訓組織的線上培訓與線上教學存在時間沖突,證書培養使得校內師資數量明顯不足,評價組織培訓教師也存在嚴重短缺問題,不能為試點院校教師及時提供線上咨詢,培訓任務重更凸顯了教師數量短缺。
自1+X 證書評價組織及證書公布以來,面對未來專業的發展方向,教師急于提升能力參與熱情很高,會計專業“1+X 證書”是基于“大智移云”的現代化信息技術開發的,是基于智能化、數字化、共享化的理念開發的新型技能資格證書,證書需要的知識結構綜合性較強,傳統的理論教學與手工實訓結合的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信息化水平不高,一部分教師受專業限制對培訓內容接受比較慢,很難迅速成為證書培訓的“種子”師資,有些教師沒有信息化、電算化、供應鏈等課程的講授經歷,對培訓中的知識技能只能表面接受,同時證書課程培訓中所遇到的問題很難直接與評價組織教師及時交流,培訓過程事倍功半。
一項制度能夠順利執行,好的激勵績效管理制度是重要保障,從國家層面來說“1+X 證書”制度激勵政策還存在空白,導致部分院校參與熱情不高影響了教師參與深度。普通教師對未來教學改革新方向、新知識感興趣,更關注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對如何培養學生做好課征銜接關注度不夠,究其原因是教師激勵機制匱乏,缺少證書培養考核評價與激勵機制。由于培訓課程沒有納入繼續教育管理,也沒有納入二級學院教師工作量管理,打消了部分教師學生培訓、知識升級、人才轉型的積極性。
學生對新出現的“1+X 證書”不是很清楚,對證書社會認可度及適用范圍知之甚少,同樣社會企業和學生家長對“1+X 證書”認可度還有待增強。相對于“1+X 證書”考核獲取,學生更愿意參加助理會計師考試,雖然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取消了,但是助理會計師的社會認可度更高,企業更認可取得助理會計師資格的學生。同時學生對一下子出現的會計專業8 個資格證書面臨選擇困難,不知道如何選取證書進行培訓,學生報名參與熱情不高,第一批證書考核費用由財政補助給學生,但是補助范圍和標準還未制定,如果收費標準過高將進一步降低學生參與度。
與證書評價組織聯合,建設新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選擇校企合作穩定、社會聲譽好的的證書評價組織,在申辦以證書培養為導向的會計專業新方向基礎上,完善基于會計專業共建的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的產業學院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內涵,通過辦學理念、辦學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等多個方面創新,提升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人才供給側與企業需求端的無縫對接。在新技術、新商業的時代背景下,突破與代帳公司合作的現代學徒培養模式,與證書評價組織簽訂新的現代學徒制培養協議,簽訂新的訂單、定制、定向人才培養合作協議,遵照“國家專業課程標準”研發新的會計崗位能力分級模型與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模型。利用評價組織本身的人才需求以及評價組織服務于企業的大就業平臺,實現學習—考證—學徒—員工遞進式的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新型產教融合基地,改造提升實訓室軟硬件使之成為真正產教融合、業財一體、課證結合的仿真實訓室。
充分發揮學校人才資源優勢,搭建校企合作、證教一體化的教學平臺,匹配涉及人才評價、課程評價、教學評價的人才培養全方位評價機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安排專業帶頭人進行學習交流、培訓、調研,開展會計及職業教育等領域的學術研究,不斷更新職業教育教學觀念,了解課程教學改革方向;鼓勵專業帶頭人到企業實踐實習,掌握行業最新制度政策、專業技術、用人需求信息。鼓勵骨干教師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改革,主持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建設或實驗實訓室建設,在青年教師中起骨干帶頭作用,成為專業教學能手、教科研骨干和技術研發的中堅力量,從而進一步推動專業教學和產學研工作總體水平的提高,支持教師參與證書課程體系的培訓,加大“1+X 證書”種子師資及證書培訓教師的培養培訓力度,提升學校專業社會知名度,同時建立校外專家工作站,積極引進行業技能人才、證書培訓專家入校指導工作,成立校內名師工作室,培養校內證書培訓種子師資成為校內名師,以名師為引領促進等級證書培養。
按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每年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五年內每人完成為期半年的企業掛職學習,建立教師培訓檔案,教師可以利用假期和其他時間自行到企業學習,學院建立了完整的培訓機制及監督考核制度,對按時完成培訓任務的教師優先推薦成為二級學院骨干教師,對證書培養業績突出者在職稱晉升、科研立項方面給于支持。與證書評價組織簽訂培訓協議,主要對證書課程和企業運營進行培訓,做到深入企業一線理實結合。在教學工作量計算上適當傾斜,并給予相應的報酬。同時對從證書評價組織聘請來的校外輔導教師授課,納入成人教育學院外聘專家進行管理,相應提高課酬標準,努力做到培訓效果做得好,物質上有回報,精神上有鼓勵,夯實證書培訓各項基礎工作。
“1+X 證書”培養是適應新時代,新業態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職業教育水平評價的新指向標,試點工作是人才培養的糾錯機制,認真總結試點工作中的問題,才能為未來人才培養提供解決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能使職業教育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