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徐家琪,錢鈺
(西安財經大學,陜西 西安 710100)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審計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新生,從而為審計全覆蓋工作的實現提供了有效的幫助。高校目前規模大、數量多,而且大多數都是擁有豐富資源和先進教學設備的,近年來高校招生人數也在不斷擴招,學生數量多、隨之而來的資金量激增,對高校審計工作的要求也增高,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校園建設高質量地發展,將審計全覆蓋融入高校的財務管理中,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一項舉措了。
內部審計工作是為規范高校的業務流程,在審計的作用下保障高校財務收支、資產管理、科研經費、基建項目等的規范和合規性,高校作為財政撥款的重要事業單位,如何實現內部審計監督工作不留死角,有效防范經濟風險成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課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審計注入了活力,創新審計方法與手段,因此,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直接關乎著人才的培養和向社會輸送優質棟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大數據技術下實現高校的審計全覆蓋是當前審計機構和學者們研究的重要課題,是值得我們在實踐中認真探討和落實的重大任務。
目前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等都產生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大數據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新型生產力,已經在養老保險基金、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醫保審計、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政府審計利用大數據進行打擊犯罪上等方面都有顯著的作用。早期對于大數據在審計的研究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現階段早已突破理論付諸實踐探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以理論為指導,以實際情況為需要,借助于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找準兩者的結合點,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具體工作模式和流程,能夠使大數據技術廣泛運用到生活的各個角落,推動數字化生活,是現階段各級審計部門工作人員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根據國家審計要求,利用大數據進行審計,其需要以建設信息化為基礎。只有被審計單位滿足數據化建設的信息要求,大數據技術才可以得以運用,才能夠徹底改變傳統的審計方式,才能夠從數據源和采集上首先改變,進而實現當前對于高校審計全覆蓋的要求。
在審計全覆蓋概念提出,就意味著審計范圍擴大、深度加大。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審計全覆蓋是實現其可能性的必然選擇,面臨其多種數據,無論是要全面搜集數據還是進行數據分析,其儲存量就很驚人,在對其實現全面分析,發現問題,找尋疑點,重點解決的任務就更加繁重。大數據給審計帶來了新生,猶如雪中送炭般地解決了數據采集、分析、結果分析和結果運用的重大難題。因此,運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推動各部門數據之間的融合、信息的互通,確保對高校審計的內容能夠通過大數據手段得以實現。
現階段倡導的是審計全覆蓋,以全體樣本替代部分的思維模式,避免了抽樣審計所帶來片面性,但是僅僅依靠目前的審計方法去對全體樣本搜集,會造成時間長、任務重、工作繁瑣等,反而會讓審計人員對重要審計工作審計不深,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因此,要對信息搜集全面,僅僅依靠現在的技術和手段是遠遠不能夠達到的,但大數據技術為審計全覆蓋的實現帶來了曙光,徹底地改變了審計方式。
高校審計信息化是通過線上的真實可靠的電子數據和資料信息,以及各系統之間交叉互通的共享信息,以數據庫建設為基礎而建立的審計數據信息系統。在對其數據進行真實性處理、去除冗余實現數據清洗。在信息化建設下,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其自身數據、關聯數據、包括非結構化數據深入挖掘分析,隨時掌握數據動態變化,預測發展趨勢,并將其與審計聯系,實現事后審計向事中和事前發展,充分展現審計的預測和監督性,促進高校審計效率的提升。
高校依然處在不斷擴招生源的狀態下,加之二三本院校的合并,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那么高校里收取的學費和資金支出隨之增加,對資產采購,基建項目建設也在逐漸增多,例如新校區的建設,宿舍樓建設等,這樣一來高校里各部門的經濟活動增加,數據量增大,審計人員的工作量也變多。大數據以其規模性、多樣性、價值性、快速性的特點正好解決了數據量大帶來的審計工作緩慢和審計取證難度。在大數據技術下速度快,數據關聯分析、及時發現審計疑點,著重進行現場審計證據的調查取證,極大地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性和準確性。
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高校的辦學經費也大幅度提高,帶來了資金收入和支出事項的增多,其包含的范圍也在隨之擴大。從高校審計處的人員設置上來看大多數為4-7人,即使審計業務范圍擴大、數量增多、深度加大,但其人員并沒有隨之增多,造成審計隊伍專業性不強,一人身擔多項職責。在現今的經濟和網絡發達下,對于審計人員素質背景也要有一定的規定和要求,審計部門既要有財務、造價、法律、管理等專業人員,也要有從事信息化的專業人員。尤其是在數字經濟的時代,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對于數據分析和信息化人才的需要就更加迫切了。因此,在大數據技術下完成高校審計全覆蓋,對高校信息化建設和審計人員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
內審部門在規范高校管理和運行方面的重要性很強,但是在實際中高校內部審計是否發揮了其應有的規范作用還有待考量。審計工作游離于形式實質性作用未得到發揮,審計結果運用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高校審計組織職能作用的發揮和工作業務的全面開展。
因此,我們要重視審計工作帶來的益處,對于高校重點項目加以高度重視,對財務收支、資產管理、學生教育教學等發揮其監管效力,保證資金支出運用合理,資產日常維護和采購價格合適,盡量減少閑置資產,避免資源的流失和浪費。一方面對審計的自身觀念加強、意識到審計工作的不可忽視性之外,領導也需要加強監督,對審計重視性加大,基層工作人員才有動力。
現階段各高校都在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在審計全覆蓋的工作要求下,其審計任務加重,傳統的審計方式顯然是無法完成新時期審計任務的。在高校內沒有建立全面的信息化建設,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和流動受到阻礙,調用信息資料不夠,沒有建立起基礎數據庫,造成工作的重復性以及效用性都降低,一體化建設以及數據之間的整合都無法實施完成。即使現在利用大數據也無法順利實施全覆蓋審計,沒有基本的數據庫為支撐,就是很難去為實現業務部門之間信息的共享,直接阻礙了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審計中的運用。
鑒于以上探討大數據下實現高校審計全覆蓋中存在的問題,對其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高校大數據審計平臺可以實現審計全覆蓋,利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系統,在數據平臺上實現數據的共享,這就得需要以建立基礎數據庫,從其數據庫里調取信息,包含了高校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在綜合信息系統里涵蓋高??傮w情況、了解高校發展的趨勢和動態。同樣地要求將注意力從結果向其過程轉移,全面提升審計監督質量和效率。
構建大數據技術下審計監督體系,提高質量和效率,擴大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首要問題是健全審計數據采集機制。建設以高校財務、業務數據為重點,公開的行業數據、經濟數據等各類信息為補充的專業審計數據庫,確保審計所需電子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真實性、安全性。同時在采集數據時充分考慮被審計單位數據的管理狀況。下圖1展示了從數據搜集到分析得出審計結果的大致流程。

圖1 大數據審計流程圖
新時期審計要求的逐步提高,單一財務人員已經難以適應審計工作,復合型審計員才是迎合市場需求,完成審計工作的順利推進。審計部門要求素質高的內審人員,加強對內審人員的思想教育,定期加強審計業務學習,不定期地行業交流,學習他人經驗、提高業務認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審計業務作出較多貢獻?,F階段尤其需要信息技術的核心人員,對于計算機技術的熟練運用相當重要,是為了更好適應高校內推行大數據技術。
對于審計整改結果,在必要時要建立完善的審計公開制度,讓職工們明確業務的規范性。對于發現的問題,公示出來接受大家的共同監督,對其追究應該明確到個人和部門,也可以召開大會進行總結,規范下年的實施計劃,調整制度和加強措施整頓,明確整改時限,實行跟蹤審計,這將極大促進被審計部門整改的積極性。高校還可以將其納入年度考核指標中,對于整改不力的單位進行批評通報或不能評優評先,對于整改效果好的部門表揚、評獎,有激勵的措施才能刺激部門之間的有效整治,這樣才能引起全校各部門對于審計整改的重視。以上這些手段的有效落實,其目的都是在于發揮審計結果運用而不是將其放任一邊置之不理,僅是走走過場。因此,建立健全審計結果運用制度,制定規章制度,將極大促進審計整改的落實,直接促進審計作用的發揮。
綜上,新時期下審計工作得到了新的活力,改變了原有思維,創新了審計方式,在高校推進審計全覆蓋,是保證高校穩定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需要適應信息化數字時代,建立實際且有效的措施,完成審計整改,為實現全覆蓋審計做好充足的準備,期待早日在高校完成大數據技術下審計全覆蓋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