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嬌
石家莊市鹿泉人民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B族鏈球菌作為條件致病菌易感染于女性圍產期[1]。從目前研究成果上看,其一旦出現不僅增加了妊娠不良結局概率,對新生兒健康也存在嚴重威脅[2],有學者發現采取抗菌治療對母嬰結局存在較好改善,本文對其開展探察。隨意抽選于我院經確診為B族鏈球菌感染的110位妊娠晚期孕婦開展討論,起止時間分別為2018.05.21/2020.05.21。依據是否開展抗菌干預將其分為兩組,并觀察對照其凝血指標及母嬰結局。
1.1一般資料 隨意抽選于我院經確診為B族鏈球菌感染的110位妊娠晚期孕婦開展討論,起止時間分別為2018.05.21/2020.05.21。應用亂數表法將擇取對象分于對照、觀察兩個組別,兩組人數均在55位。前組中年齡最低及最高值在22歲/36歲,年齡均值為(29.1±2.7)歲。后組對應值在21歲/35歲,均值為(29.4±2.3)歲。兩組別對象信息可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孕婦不采取抗菌干預,觀察組孕婦先行青霉素試敏,如過敏者予以克林霉素磷酸酯靜滴,如未見過敏現象則行500萬U青霉素鈉注射。兩組對象均行空腹下1.8ml靜脈血晨起采集,相應處理后應用儀器開展凝血分析。
1.3觀察指標
1.3.1凝血功能指標 對照兩組對象部分凝血分析結果,含括血漿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及國際標準化比率。
1.3.2妊娠結局 記錄孕婦妊娠結局,參照院內標準判斷孕婦是否出現早產、胎膜早破、感染情況。
1.3.3新生兒結局 記錄新生兒結局,含括肺炎、窒息、腦膜炎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依照本研究:妊娠晚期B族鏈球菌感染孕婦是否采取抗菌治療內容施行數據統計剖析,軟件應用:SPSS20.0、Excel數據庫。計數及計量資料檢驗應用χ2、t,以百分率、均數方差顯示。P數值在0.05以下表明差異顯著。
2.1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凝血功能指標 差異抗菌治療后,觀察組指標檢測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改善(P<0.05),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表1 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2.2比較兩組盲選人員妊娠結局 區別性干預下,觀察組孕婦妊娠結局較好(P<0.05)。

表2 妊娠結局對比(n,%)
2.3比較兩組新生兒結局 經對照,觀察組新生兒結局與對照組結局比對存在明顯改善(P<0.05)。

表3 新生兒結局對比(n,%)
在此范疇研究報道中,有學者發現B族鏈球菌感染與新生兒敗血癥有關聯性,且數據表明孕婦感染后對其自身及新生兒結局均存在不良影響[3],需及時給予適宜的干預措施,另外為保障母嬰安全,在孕檢中開展B族鏈球菌篩查十分必要。
研究內,觀察組孕婦凝血指標、結局及新生兒結局與對照組情況比照均存在明顯改善。表明適宜的抗菌治療應用于妊娠晚期B族鏈球菌感染孕婦中效果顯著。得到上述數據的因素可能在于抗菌干預下可有效改善孕婦凝血指標,如本文數據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增加,其作為機體部分凝血因子的表達可提示孕婦血液狀態[4],對照組時間較短證實孕婦血液有高凝表現。而纖維蛋白原的存在可影響凝血活性及血小板聚集性,觀察組孕婦數值較低表明其影響減小,證實抗菌藥物具有較強應用價值。觀察兩組母嬰結局可發現,對照組不良結局的概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可證實及時且準確的應用抗菌藥物能夠降低B族鏈球菌感染影響,保障母嬰安全。在此范疇學者研究內,新生兒結局中有數據顯示,非干預下窒息發生率19.51%,干預組窒息發生率數值為4.88%。與本研究數值開展對照發現其均較高,造成此現象的因素可能在于母體或新生兒個體差異或其他干擾項[5],但通過數據觀察依然可表明干預組新生兒出現窒息情況的概率較小,證實抗菌干預下新生兒結局有明顯改善,對新生兒安全保障有促進性。
綜上言論可表明,將適宜的抗菌藥物應用于妊娠晚期B族鏈球菌感染孕婦中可有效改善其凝血狀態,降低母嬰不良結局概率,對孕婦及新生兒安全保障有提升性,應用價值及科學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