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梅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防城港 538021
嬰幼兒重癥肺炎是兒科常見的急危重癥,可由病原微生物、藥物、過敏、免疫損傷等因素所致,引起患兒肺通氣、換氣功能障礙,是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抗生素治療該病有效,但近年來因廣譜抗生素的濫用,細菌耐藥性增加,使得重癥肺炎的整體療效受到影響。因此,免疫生物制劑逐漸受到重視。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快速吸收,可有效調節患兒體內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在嚴重感染中具有較好的療效。為提高患兒免疫力,本研究對2017.01~2019.12本院接收的35例重癥肺炎患兒進行研究,將常規治療與加用丙種球蛋白治療作對比,觀察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將2017.01~2019.12本院接收的35例重癥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抽簽法分為對照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齡1個月~3歲,平均(1.26±0.32)歲;病程5h~5d,平均(2.45±0.62)d。研究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齡1個月~3歲,平均(1.28±0.33)歲;病程6h~5d,平均(2.48±0.63)d。兩組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吸氧、強心、止咳、解痙、抗感染、退熱、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治療。
研究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丙種球蛋白(廠家:同路生物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63139;規格:2.5g/瓶)400mg/(kg·d)靜脈滴注,連續給藥3d。
1.3觀察指標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體溫正常,臨床癥狀消失,胸X片顯示炎癥完全吸收;有效:低熱,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胸X片顯示炎癥部分吸收;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治療效果指標:以退熱時間、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進行評價;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兒外周靜脈血2mL,經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采用ELISA法進行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檢測[2]。

2.1臨床療效 研究組臨床有效率為88.24%,對照組為72.22%,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對比(例)
2.2治療效果指標 研究組退熱時間、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治療效果指標對比
2.3炎癥因子水平 治療后,兩組血清PCT、CRP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嬰幼兒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肺泡巨噬細胞及體內抗體少,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襲易發生擴散,病情迅速發展,肺部易出現嚴重感染,導致氣道阻塞加重而引起低灌注、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目前,重癥肺炎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主要采用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機械通氣等對癥治療。由于嬰幼兒免疫及屏障功能低下,體內缺乏多種病原體抗體(尤其是IgG),故臨床上予常規對癥治療外,還需增強患兒的免疫功能。
丙種球蛋白含有病毒、細菌及其他病原體的特異性抗體,同時還含有豐富的自身抗體,注射后可迅速升高患兒體內的抗體水平,增加機體免疫功能及抗感染功能;除對病毒抗原進行免疫封閉外,還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效清除病毒;同時還能通過抑制淋巴細胞的成熟和分化,對白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產生抑制作用,從而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部炎癥[3]。本研究結果顯示加用免疫球蛋白組退熱時間、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短于常規組,且血清PCT、CR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常規組,說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免疫球蛋白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肺部炎癥的吸收,改善癥狀,效果顯著。張應績[4]等研究結果顯示免疫球蛋白組臨床有效率達到89.7%,高于常規組的74.1%,差異顯著,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免疫球蛋白能夠提高臨床療效,防止病情加重,促進患兒的康復。
由此可見,在嬰幼兒重癥肺炎中應用免疫球蛋白治療能夠提高患兒機體的免疫力,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患兒癥狀、體征的消失,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