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冬云
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湖北 宜昌 443500
腰椎爆裂性骨折屬于外科骨折類型之一,一般由于外力暴力所導致,引發錐體中柱及前柱出現損傷及破壞,導致患者脊髓神經出現壓迫性損傷,如果沒有為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導致患者軀干功能喪失,病情嚴重會導致患者出現下肢癱瘓及功能不全等。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能夠對于傷椎椎體進行復位,但會存在位移的情況,遠期效果觀察中發現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脊柱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能夠對患者機體傷椎高度進行固定,并避免對于脊髓神經進行壓迫,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及生活質量[1]。本次對于脊柱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抽取在我院治療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時間段:2016.1-2019.1,例數:82例,納入標準:研究依從性良好,能夠與醫護人員之間默契配合,家屬能夠聽從醫護人員指導及配合,溝通情況優;排除標準:精神狀況較差,無法遵守研究規定。
分析組:患者總例數共41例,男患、女患例數:21例、20例,患者年齡平均30.36±1.42(歲),致傷原因:10例重物砸傷、 l0例高處墜落傷、11例車禍意外致傷、10例暴力致傷;參考組:患者總例數共41例,男患、女患例數:20例、21例,患者年齡平均30.25±1.62(歲),致傷原因:10例重物砸傷、 11例高處墜落傷、10例車禍意外致傷、10例暴力致傷;對于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實施統計及分析,相對比后發現差異性較弱,所以P>0.05,可將兩小組進行對比,屬于可對比研究對象。
1.2方法 參考組采取傳統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術前為患者實施麻醉,不進行后路入路,在術中將相鄰的椎體傷椎及骨折部位與正常椎體進椎弓根螺釘固定,按照6個長節段方法實施固定,每隔2個椎體利用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實施固定治療,為合并神經損傷者實施減壓。
分析組實施脊柱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麻醉,患者取俯臥位,將腹部懸空,利用C型臂對于傷椎部位定位,在傷椎部位利用克氏針進行標記,沿著標記部位實施1.5 cm縱切口,作4處切口,將患者皮下、皮膚及深筋膜部位切開,在X線透視下,將穿刺針尖放置在椎弓根投影部位,并向內傾斜15°角,實施終板方向穿刺,將穿刺針放入骨質內2 cm后對于穿刺針尖端穿刺到未突破的內側皮質中,從側位進行透視,對于穿刺針與終板平行情況進行確認,繼續穿刺到椎體后方0.5cm處,將內芯拔出,置人導絲,取出穿刺針,在其中置人3枚椎弓根釘,為患者實施置棒器置入,隨后將螺帽擰緊,通過撐開器將其進行復位,使其能夠恢復椎體高度,實施引流管置流,將切口縫合。
1.3觀察指標 本次治療效果判定指標:術前、術后 Cobb角、前后徑、橫斷面積變化情況。

手術效果比對
治療前組間患者 Cobb角、前后徑、橫斷面積對比不具有較大差異(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分析組、參考組患者 Cobb角、前后徑、橫斷面積均改善,將分析組指標與參考組指標進行比對,分析組指標優(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對
腰椎爆裂性骨折一般指L2至T11椎體發生骨折,大部分椎體骨折均為爆裂性骨折,腰椎爆裂性骨折會導致脊柱前中柱出現爆裂無法支撐的情況,影響骨折的穩定性,同時椎體后緣部位的骨塊會壓迫患者的神經與脊髓,對患者的機體造成較大損傷。脊柱胸腰段為胸椎后凸以及前凸的轉換部位,同時也是常見的骨折部位,當超過軸向負荷,錐體會出現四周爆裂。腰椎骨折大部分屬于不穩定性骨折,出現骨折后會導致椎體骨折塊出現突出,影響椎管及對于脊髓進行壓迫,腰椎爆裂性骨折屬于臨床骨折損傷中常見類型,病情嚴重會使治療難度增加,同時由于腰椎骨折會導致軸向壓縮,對于脊柱平面的穩定性產生影響,不利于脊髓神經的功能修復。因此,對于脊髓神經功能修復以及預防復發屬于脊柱骨折的治療首要目標[2-3]。
臨床上一般利用手術方式為患者實施治療,脊柱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能夠為各個關節進行固定,穩定性較強,由于后柱能夠起到張力帶效果,有效實現前中柱植骨的融合,脊柱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能夠不破壞后柱結構,并保持脊柱的穩定性及完整性,加強錐傷、椎體的支撐,利用人工骨植骨能夠實現雙錐的有效支撐,避免治療后產生畸形,同時在恢復過程中能夠實現前中柱的有效重建,發揮較強的穩定性[4]。
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分析組患者 Cobb角、前后徑、橫斷面積均改善情況相比參考組更優(P<0.05),因此,脊柱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效果明顯,屬于安全性較高的爆裂性骨折手術方法。
綜述,脊柱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能夠保證患者脊柱穩定性及高度的恢復,最大程度改善脊柱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