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龐麗霞
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 風濕免疫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免疫疾病,會對于自身細胞進行殺傷。研究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與患者自身內分泌、免疫及遺傳相關。系統性紅斑狼瘡常見的免疫系統疾病,如果引發狼瘡性腎炎會導致患者出現為發熱、關節炎、腎功能異常等臨床癥狀。系統性紅斑狼瘡在臨床上一般利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通過誘導性治療為患者實現炎癥控制,降低紅斑狼瘡的活躍度,但糖皮質激素過量會使患者產生不良反應,對機體產生嚴重損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勞動能力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對于糖皮質激素的安全治療劑量進行探討。本次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劑量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8.5-2020.5入院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例數:80例,納入標準:具備較高的治療、研究依從性,能夠配合醫務人員工作;排除標準:存在風濕性疾病、感染等對于骨代謝的影響的患者;為患者采取雙盲法方式進行分配,組別:①研討組、②比對組,研討組分配40例患者,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年齡均值域35.42±2.12歲,比對組分配40例患者,患者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均值域35.36±2.16歲;對于兩組患者的常規資料統計及分析比對,統計學分析顯示:數據差異符合P>0.05,能夠將兩組進行比對,可作為合理研究小組。
1.2方法 比對組:初始治療利用甲潑尼龍(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098生產廠家: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實行沖擊治療,一日1000mg,連續治療3天,第四天改為口服1mg/(kg·d),治療2個月后,實現劑量遞減,遞減到口服劑量在10 mg以下,累積劑量為(17.23土3.48)g。研討組:應用甲潑尼龍80mg/d,治療2個月后,實現劑量遞減,每周遞減5mg,減量至維持量,累積劑量為(14.01±6.41)g。
1.3觀察指標 本次治療效果判定指標:治療有效率、骨損傷率(骨質疏松、骨量下降)。治療有效評判要求:患者癥狀顯著好轉,檢測指標趨于正常;治療無效要求:患者癥狀指標均無改善;治療顯效評判要求:患者癥狀消失,檢測指標處于正常范圍。治療有效率計算結果=(本組患者總例-本組患者無效病例)/本組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糖皮質激素治療劑量研究采取統計學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卡方檢值包括:治療有效率、骨損傷率(骨質疏松、骨量下降),指標利用(n%)進行表示,研究結果比對:P<0.05表示存在指標差異,指標為有意義研究數據。
2.1比對組、研討組治療效果比對 對研討組、比對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研討組、比對組均較高,比對差異性較弱(P>0.05),比對情況數據見表1。

表1 比對組、研討組治療效果比對(n,%)
2.2研討組與比對組骨損傷率比對 研討組患者骨損傷率(骨質疏松、骨量下降)為2例(5.00%)與比對組16例(40.00%)比對,研討組骨損傷率更低,骨量正常患者比例較高(P<0.05),骨損傷率比對數據見表2。

表2 研討組與比對組骨損傷率比對(n,%)
糖皮質激素使用途徑、使用劑量以及激素的親和力會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本次對于糖皮質激素進行劑量分組,探究最佳治療劑量,使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減少。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需要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相關研究發現,大劑量使用激素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骨質疏松,糖皮質激素與β受體進行結合,能夠實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有效治療。但此種結合會引發骨丟失,導致骨丟失的主要原主要部位是松質骨[1-2]。例如,腰椎三角區及近端股骨頭部位骨丟失,在患者治療研究中發現,糖皮質激素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女性患者治療過程中會引發骨質疏松,因此,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骨損傷率情況,由于骨損傷的發展過程較長,需要對于糖皮質激素引發骨損傷進行長期進行追蹤,實現糖皮質激素劑量的有效調整,減輕患者的治療不良反應,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實現安全有效的臨床治療[3-4]。
本文研究顯示,對研討組、比對組治療有效率情況進行分析,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性較弱(P>0.05),在對于兩組治療骨損傷率比對中發現,研討組更具有比對優勢,其骨質疏松、骨量下降的比例均較小(P<0.05),因此,需要在治療過程中對于糖皮質激素劑量進行有效調整,保障患者的骨量及臨床療效,推薦使用累計劑量14g糖皮質激素治療。
綜述,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在實施治療過程中,應用累計劑量14g糖皮質激素治療能夠保證治療的安全性,減少骨丟失率,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