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勇
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神經性偏頭痛屬神經系統發作性頭痛,不同年齡段人群均可發病,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單側頭部搏動性頭痛,病情遷延反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質量。臨床治療神經性偏頭痛的常規方案為鹽酸氟桂利嗪等西藥治療,部分患者用藥后遠期療效不佳,且合并多種不良反應[1]。丹珍頭痛膠囊屬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包括夏枯草、白芍、丹參等,適用于經絡受阻及肝陽上亢所致頭痛,關于該藥物治療神經性偏頭痛的療效及安全性尚缺乏系統性研究分析[2]。本次研究匯總我院相關患者基線臨床資料,探究分析丹珍頭痛膠囊應用的相關問題。
1.1一般資料 2017年1月-2019年12月為本次研究年限范圍,納入樣本共50例神經性偏頭痛患者,以治療藥物差異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患者臨床表現為單次顳部、眶上部疼痛,持續時間超15min,合并同側瞼下垂、面部出汗等癥狀,經組胺試驗可誘發疼痛,確診為神經性偏頭痛,且同意參與研究。統計分析兩組基線臨床資料,研究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跨度區間值25-64歲,平均(45.28±2.01)歲,發作頻率2-6次/月。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跨度區間值24-66歲,平均(45.42±2.07)歲,發作頻率3-6次/月,基線資料差異對本研究結論無不良影響(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鹽酸氟桂利嗪治療,每日睡前服用1次,單次用量為10mg,共用藥1個月。
研究組患者行丹珍頭痛膠囊治療,每日早、中、晚餐后各服用1次,單次用藥劑量為1.5g,共用藥1個月。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停止服用其他止痛及鎮靜類藥物,嚴格遵醫囑用藥,并保持良好心理狀態,控制情緒波動。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分值范圍為0-10分,得分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顯效標準設定為VAS評分降低超50%,神經性偏頭痛癥狀消失。有效評估標準為VAS評分降低20%-50%,神經性偏頭痛臨床癥狀減輕,其他情況為無效。
對比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

2.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更具優勢(P<0.05)。

表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
2.2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研究組更具優勢(P<0.05)。

表2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n/%)
2.3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常規及肝腎功能均無異常,各產生2例輕度疼痛,未治療干預,癥狀自行消失。
神經性偏頭痛主要指單次搏動性發作性頭痛,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頭暈、頭痛、心率加快等,可導致情緒及心理狀態異常。誘發神經性偏頭痛的因素包括氣候變化、疲勞、生活不規律、藥物等,該疾病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嚴重,需及時治療干預[3]。
鹽酸氟桂利嗪是臨床治療神經性偏頭痛的常規藥物,起效迅速,可緩解頭痛等癥狀,其主要缺陷為停藥后易復發。中醫理論認為,神經性偏頭痛的發病機理為肝風上逆,氣血逆亂,痰瘀化火,氣血運行受阻,清竅受累,進而導致疼痛持續加重。丹珍頭痛膠囊主要成分包括珍珠母、雞血藤、丹參、細辛、熟地黃、夏枯草、菊花等,細辛可化痰及散寒,通絡止痛[4]。雞血藤、白芍、熟地黃等可滋補肝腎,活血養血,疏通經絡及氣血,止痛效果顯著。菊花及夏枯草可瀉火清熱。珍珠母及鉤藤等藥物可疏肝解郁,平肝息風,靜心安神。經藥理學研究證實,白芍可調節機體免疫力,細辛具有麻醉效果,川芎及丹參能夠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丹珍頭痛膠囊可緩解腦組織缺血及動脈痙攣,提高神經元細胞膜結構穩定性,并能夠抑制血栓形成,調控血管活性物質濃度,緩解炎性反應,鎮痛效果顯著[5]。同時,丹參頭痛膠囊可改善神經系統功能,調節微循環,平衡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從根源上清除偏頭痛誘因,進而降低復發率。總結分析本次研究,研究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臨床療效均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接近,可認為丹參頭痛膠囊治療神經性偏頭痛安全有效。
由此可知,神經性偏頭痛治療中應用丹珍頭痛膠囊安全有效,可在各級醫療機構中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