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王 磊
遼寧電力中心醫院醫學影像科,遼寧 沈陽 110006
伴隨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數字化越來越先進,降低輻射劑量這一課題成了專家們重點研究的內容。通過先進的影像處理技術保持影像質量,取得影像最適化效果,為臨床醫生診斷提供數據,并經過改變患者拍攝劑量的方式來直接降低患者輻射吸收劑量[1]。胸部影像攝是當前臨床常用并且應用范圍極廣的一個攝影項目,其影像不僅能夠給臨床提供大量價值信息,同時還是臨床診治患者疾病的一種依據[2]。當前國外已有臨床研究報道指出,胸部CT攝影術雖然僅占總放射攝影術三分之一,單次數字胸部影像劑量并不高,但是卻能夠致使患者的累積劑量呈現上升的趨勢,胸部攝影劑量在全部攝影劑量中占據到30%-40%比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作者對100例接受胸部CT檢查的胸部占位性病變患者作出以下報道,以期為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部分參考數據。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年收治的100例胸部占位性病變患者分為常規120kV掃描組與ASIR功能啟用掃描組。ASIR掃描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30-77歲,平均(54.87±5.69)歲。常規120kV掃描組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31-76歲,平均(54.36±5.47)歲。組間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常規120kV掃描組:常規120kV進行掃描,并且使用FBP重建獲取圖像及數據。
ASIR掃描組:ASIR功能啟用掃描條件,使用FBP與ASIR兩種技術來重建獲取圖像及數據。
兩組患者的掃描儀器主要為GEDiscoveryCT750HD寶石能譜CT機,該儀器配備ASIR平臺,雙筒高壓注射器使用EZEM Empower。準直器寬度40mm,DFOV36cm,SFOV50cm。給予患者仰臥位,從胸廓入口至肺底層面,主要接受平掃、動脈期與靜脈期。其中需要在平掃注射對比劑前,而動脈期掃描則使用對比劑跟蹤軟件,待動脈期掃描完成后30s開展靜脈期掃描。取300gmI/ml歐乃派克對比劑95-100ml,追加40ml注射生理鹽水,注射流速控制在3ml/s。
1.3觀察指標 掃描結束后,重點對兩組患者圖像各ROI、SNR與CNR作出詳細的觀察及記錄。

2.1 兩組掃描數據分析 常規120kV掃描組管電壓為(120)KV、管電流為(90.51±15.73)mAs、CTDIvol為(6.18±2.52)mCy、DLP為(201.37±77.23)mCym·cm、ED為(2.68±1.21)mSvT,ASIR掃描組管電壓(100±4.27)KV、管電流為(126.82±31.41)mAs、CTDIvol為(4.28±1.39)mCy、DLP為(164.17±51.32)mCym·cm、ED為(1.31±0.68)mSvT,組間對比,p<0.05。擇的脂肪肝患者數據,肝功能指標、脂肪肝改善效果等指標均經行t與卡方檢驗,其中計數、計量資料分別用(n,%)與表示,差異如果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1清晰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與血脂指標 觀察組患者經治療,ALT(32.7±5.1)u/L、AST(28.5±3.6)u/L、TC(5.6±0.7)mmol/L、TG(1.7±0.6)mmol/L,較治療前與對照組,均存在明顯改善,P<0.05。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與血脂指標對比表
2.2評估患者脂肪肝改善效果 觀察組脂肪肝正常14(43.8%),多于對照組,重度2(6.2%),少于對照組,P<0.05。

表2 患者脂肪肝改善效果對比表(n,%)
中醫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視為飲食不節、生活無序,導致患者出現肝郁脾虛,痰濕內生[2]。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醫上以痰濕阻滯與肝郁脾虛兩種類型最為常見,同時還伴隨夾熱夾瘀。丹梔逍遙散中梔子、牡丹皮具有清熱活血與疏肝健脾作用;以柴胡為君藥,不僅能能疏肝解郁,還能調達肝氣;以白芍為臣藥,既有助于陽肝揉肝,又有助于補肝助用;輔以茯苓、白術及炙甘草,可有效健脾化濕[3]。患者受病情影響易發生夾淤血、郁熱等癥狀,通過增加梔子,具有解郁除煩與清宣郁熱功效,牡丹皮更具有活血與涼血作用。
研究表明,患者經丹梔逍遙散治療,觀察組患者ALT(32.7±5.1)u/L、AST(28.5±3.6)u/L、TC(5.6±0.7)mmol/L、TG(1.7±0.6)mmol/L,較治療前與對照組,均存在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脂肪肝正常14(43.8%),多于對照組,重度2(6.2%),少于對照組,P<0.05。
總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接受丹梔逍遙散治療,降低了患者肝臟脂肪沉積發生風險,對患者血脂水平與肝功能具有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