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晉江
烏魯木齊達坂城區烏拉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38
闌尾炎是患病人數較多的一種常見疾病,臨床癥狀主要為為右下腹持續性疼痛,伴有體溫升高、嘔吐、中性粒細胞增多等,屬于一種急腹癥,致病因素是細菌進入到闌尾管或闌尾管有堵塞情況[1]。對于該疾病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多采取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此次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討并評價對闌尾炎患者進行手術時輔以小切口治療的效果,通過為兩組闌尾炎患者分別實施以往常規的切除手術和輔以小切口手術治療,并對比其臨床治療效果,為更多的闌尾炎患者帶來福音,總結如下:
1.1研究對象 此次研究對象的入選年份: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這一時間段;選取例數:闌尾炎患者100例。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過明確診斷,為新發病例;(2)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了解的很清楚,同意參加研究,本人在協議書已經簽字。排除標準:(1)患有心肝腎嚴重疾病者;(2)有精神類疾病者;(3)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此次研究符合倫理道德,患者及其家屬已簽署協議書。回顧分析研究對象資料:對照組患者50例,其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齡在20-52歲之間,平均(36.28±4.19)歲。研究組患者50例,其中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齡在19-54歲之間,平均(37.35±4.23)歲。兩組資料可比較(P>0.05),可在后續研究中進行對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按照以往常規的切除手術治療,具體為:給予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幫助患者取仰臥位,逐層切開患者腹部皮膚及皮下組織,找到闌尾,隔離小腸,充分暴露闌尾,用荷包縫合盲腸壁,對闌尾根部進行結扎,將闌尾切斷,實施消毒處理,然后包埋闌尾殘端,然后逐層縫合,實施關腹。給予患者服用抗生素藥物等,預防感染。
給予研究組實施小切口手術治療,具體為:給予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幫助患者取仰臥位,在患者右下腹取麥氏斜切口,長度約1.5-3厘米,沿右下側腹壁把小腸推向內側,可用闌尾鉗尋找闌尾,找到闌尾之后將其提起,實施闌尾切除,進行消毒處理,使用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皮膚全層三針縫合法關腹。常規給予患者實施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情況以及住院時間,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2)觀察兩組患者傷口感染、腸梗阻、腸粘連等并發癥發生率。

2.1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大(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00%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6.00%,兩組比較差異大(P<0.05)。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闌尾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腹癥,發病因素與患者飲食不當、便秘、細菌感染、闌尾梗阻等相關,治療的方法主要是手術,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常規闌尾切除術、小切口手術、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2]。其中常規闌尾切除術的技術最成熟,具有一定的療效,但是手術切口較大,手術時間長且出血量比較多,術后恢復慢且瘢痕遺留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高,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切口手術在操作中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具有切口小、疼痛輕、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可滿足患者對美觀的需求,不會損傷患者腹腔臟器,術后恢復快,費用也合理,療效顯著又可減輕患者的負擔[3-4]。此次的研究,以常規闌尾切除術和小切口手術進行對比,結果為: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00%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6.00%(P<0.05)。從研究結果可看出在闌尾炎患者的治療中,小切口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常規闌尾切除術。
綜上所述,對闌尾炎患者進行手術時輔以小切口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恢復更快,預后更佳,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