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凱 范利斌 王 莉 周 靜
武警河北省總隊醫院重癥醫學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是由心律失常、左心室負荷過重、心臟結構異常、心肌功能損傷、高血壓急劇升高、冠心病相關心肌梗死等引發的危急重癥[1]。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脈壓下降、急性肺水腫、體力下降、唇指紫紺、心率加快等癥狀。普遍具有發病率高、起病急、進展快、死亡率高等特征[2]。因此,對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尤其是重癥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給予及時、有效治療至關重要。本研究以80例患者為例,意在通過分析無創呼吸機治療重癥急性左心心力衰竭臨床效果,為臨床實踐提供有益指導。
1.1資料 8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重癥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利用計算機隨機系統分成兩組,對照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55~74(66.58±2.74)歲,冠心病18例,風濕性瓣膜病10例,肺源性心臟病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4例;觀察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55~75(66.51±2.49)歲,冠心病19例,風濕性瓣膜病9例,肺源性心臟病7例,高血壓性心臟病5例。基線資料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心力衰竭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相關診斷標準[3];(2)NYHA分級為Ⅲ~Ⅳ級;(3)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1)對治療依從性差;(2)不符合無創呼吸機治療指征;(3)中途轉科或轉院。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治療,包括面罩吸氧治療、心電監測、擴張心血管治療、利尿治療、抗凝治療、抗心肌缺血治療、鎮靜治療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無創呼吸機治療。即患者取半臥位,選擇適宜面罩固定,通氣模式設置為S/T模式。呼吸機參數:潮氣量8~12mL/kg,呼吸頻率10~16次/min,吸氣壓8~14cmH2O,呼氣壓5~8cmH2O,通氣量5~8L/min,氧氣濃度50%。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能夠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各項參數科學調整,待患者病情穩定之后,送入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治療。
1.3觀察指標 (1)生命體征指標水平:包括心率、血氧分壓、呼吸頻率、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等。(2)臨床治療有效率:根據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相關檢查指標改善情況進行判斷:癥狀基本消失,各項檢查指標基本恢復正常,視為顯效;癥狀明顯改善,各項檢查指標趨于正常,視為有效:癥狀無變化或病情加重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心率、血氧分壓、呼吸頻率、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等生命體征指標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

表1 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2.2臨床治療有效情況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0%(P<0.05),詳見下表。

表2 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n(%),n=40]
重癥急性左心心力衰竭作為臨床常見危急重癥,對患者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威脅較大,需要通過及時、快速、有效治療控制病情進展,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4]。既有研究表示,無創呼吸機能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通氣治療,降低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對患者心腦功能的損傷[5]。由本研究結果可知,相對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心率、呼吸頻率、血氧分壓、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改善效果更好,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97.50%。說明在重癥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治療,給予患者無創呼吸機治療可取的較好臨床療效,促進患者健康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