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揚
包頭市蒙醫中醫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泌尿系結石是指發生于腎、尿道、輸尿管以及膀胱等處的結石疾病,臨床中多以腎和輸尿管結石最為常見,患者的癥狀多為血尿、腎絞痛等,隨著病程發展患者還可能出現排尿困難以及尿流中斷等情況。以往對于泌尿系結石患者的治療多采取開放取石術治療,然而創傷較高術后的恢復效果不佳。近年來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運用可有效減小患者的手術治療創傷,為了進一步提升療效還需輔助藥物進行綜合治療[1]。以下將分析對泌尿系結石患者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聯合中西醫藥物進行綜合治療的臨床價值。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本院76例泌尿系結石患者,依據治療方案分組,觀察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齡22~72歲,均值為(46.5±0.3)歲;結石部位:腎臟12例,膀胱14例,輸尿管12例。對照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21~74歲,均值為(46.4±0.5)歲;結石部位:腎臟11例,膀胱15例,輸尿管12例。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組患者均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術前,完善血常規、血壓及尿常規等各項檢查。術前對于輸尿管中段、下段結石以及膀胱結石等患者需要適度保持膀胱充盈,對于腎結石以及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術前則無需進行膀胱充盈。術中結合患者結石類型選取俯臥位、仰臥位或者斜側臥位。術中應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機,其中碎石電壓為6~7kV,碎石次數約,1~4次,患者2次碎石間隔時間為7~10天左右。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西藥治療,即給予藥物平痛新40mg+5%葡萄糖溶液500ml,實施靜脈滴注治療,20%甘露醇250ml行靜脈滴注。合并感染者可針對性的給予抗感染治療;同期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排石湯進行內服治療,中藥組方如下(1)腎結石患者:核桃仁、石葦、金錢草、滑石、海金沙以及薏苡仁各為30g,雞內金為20g,鱉甲為15g,以及琥珀10g。(2)輸尿管結石與膀胱結石方患者:海金沙、金錢草、滑石各為30g,炮山甲、木通、牛膝、萹蓄和車前子各為10g,在此基礎上辨證加減,例如血尿者可增加丹皮、小薊、生地和血余炭各10g,對于腰脅腹痛甚者可增加臺烏和斷續各10g,針對小便不利以及尿痛者可增加黃柏和瞿麥各10g,而對于劇烈腎絞痛者可加用生蒲黃、乳香、五靈脂和沒藥各10g。以上方劑加水后煎煮,濾渣后約取汁200毫升,患者每日堅持服用1劑,并分為2次口服。2組患者均以上述藥物方案治療1個月后評估療效。
1.3評價標準 (1)比較2組患者治療效果,分為痊愈:結石順利排出,同時復查B超提示患者泌尿系內結石消失,且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有效:即復查B超提示結石明顯縮小或出現位置下移,同時癥狀和體征顯著緩解;無效:即復查B超患者結石未改變,同時癥狀和體征仍無變化;(2)統計2組患者治療期間的并發癥情況,例如暫時性血尿、腎絞痛、皮膚瘀斑、腎血腫等。

2.1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97.37%,對照組86.84%,P<0.05。

表1 2組療效對比[n(%)]
2.2并發癥率對比 觀察組:暫時性血尿1例,腎絞痛0例,皮膚瘀斑1例,腎血腫0例,并發癥率為5.26%(2/38);對照組:暫時性血尿0例,腎絞痛0例,皮膚瘀斑2例,腎血腫1例,并發癥率為7.89%(3/38)。2組的并發癥率對比P>0.05。
現階段對于泌尿系結石患者治療通過運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具有療效顯著、創傷性小以及安全性高等優勢,因此受到廣大患者的接受和歡迎。然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應用中存在著一定的結石殘留率和復發率,患者的碎石效果通常與結石的嵌頓部位性質以及大小等有關,在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中明確B超定位十分關鍵,這也是提升療效的重要環節。除此以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排斥效果并改善預后,還需聯合應用藥物療法來進行綜合治療。祖國中醫學將泌尿系結石納入到“腰痛”、“石淋”以及“血淋”等范疇之中,認為該疾病的核心病機在于濕熱久蘊以及熬尿成石,在治療中需堅持清熱利濕以及排石通淋的基本原則。本次研究中在體外沖擊波碎石和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針對觀察組患者應用自擬中藥排石湯進行治療,該方劑當中滑石、金錢草以及海金沙等可發揮清熱利濕以及通淋排石的治療功效;應用雞內金可促進健胃消食,同時有利于磨堅化石,也是中醫治療石淋疾病之要藥;應用金錢草可促進細小結石順利排出[2]。并且本次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總體療效較對照組得到顯著提升,兩組在并發癥率的對比中無明顯差異。表明,對于泌尿系結石患者應用體外沖擊波碎石并結合中西醫藥物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對于泌尿系結石患者聯合應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與中西藥物進行綜合治療,可顯著提升療效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