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赤峰市醫院腫瘤內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腫瘤患者病情延伸至晚期階段時,非常容易發生骨轉移性疼痛,此并發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活動受限、病理性骨折以及頑固性疼痛等,少數患者也可出現高鈣血癥,進而造成患者出現脫水、嘔吐、心律失常以及腎衰等情況[1],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應該對此并發癥實施積極治療,有研究稱唑來膦酸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療效,為了進一步研究唑來膦酸的應用效果,此次研究在2018.9~2019.6這一時間段內,選出50例在我院治療的腫瘤骨轉移性疼痛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做下列報道。
1.1一般資料 在2018.9~2019.6這一時間段內,選出50例在我院治療的腫瘤骨轉移性疼痛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并以隨機式分組法將其均等分兩組,第一組為對照組,第二組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的男女例數分別為16例和9例;年齡43~77歲,均齡(57.06±5.68)歲。觀察組中的男女例數分別為17例和8例;年齡44~79歲,均齡為(57.79±5.72)歲。研究已獲患者同意,知情同意書已簽訂,且倫理委員會也對此研究同意。將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發現在各方面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化療治療,方案為: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順鉑聯合依托泊苷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使用順鉑聯合吉西他濱治療;胃癌患者采用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乳腺癌患者采用表阿霉素聯合紫杉醇治療;大腸癌患者采用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方案基礎上聯合唑來膦酸(國藥準字H20041956,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生產)靜滴治療,4mg/次,靜滴時間應該在15min以上。兩組均需持續治療6周。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主要將疼痛緩解率[2]及不良反應發生率作為觀察指標。

2.1兩組疼痛緩解情況對比 從表1可知,觀察組在疼痛緩解率方面比對照組高,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疼痛緩解情況對比[n(%)]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從表2可知,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腫瘤骨轉移性疼痛是轉移癌最具代表性的臨床癥狀,屬于癌癥晚期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此病在臨床中采用的主要療法包括化療、放射性核素治療、鎮痛劑治療、放療等,在對患者實施化療治療的過程中,會因患者惡性腫瘤是否發展到晚期以及患者身體素質等方面因素所影響,在使用嗎啡類鎮痛劑時,會出現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且存在成癮問題;核素治療能夠導致骨髓抑制發生,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而言非常不適用;采用放療治療雖然能夠獲得確切的療效,但不適用于多病灶患者[3]。隨著醫學發展,雙磷酸鹽類藥物得以應用于臨床之中,本次研究的唑來膦酸便屬于其范疇,將此藥物應用腫瘤骨轉移性疼痛方面,能夠使療效得到有效改善,能夠降低病理性骨折發生率,可改善治療結局[4],該藥物能夠對破骨細胞活性產生阻滯作用,使其在骨質吸收處聚集得到抑制,同時還能夠對各類刺激因子產生發揮阻止作用,從而使腫瘤細胞凋亡進行促進,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擴散、浸潤,并且能夠抑制骨基質黏附,可發揮非常突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5]。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疼痛緩解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比對照組更具備優勢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說明采用唑來膦酸聯合化療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疼痛癥狀,并且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腫瘤骨轉移性疼痛患者采用唑來膦酸聯合化療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感,并且能夠減少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應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