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杰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失禁相關性皮炎因大小便失去控制導致的刺激性局部皮膚炎癥疾病。失禁相關性皮炎會造成患者局部發生感染引發疼痛,增加了患者壓瘡的風險,也增加了患者住院費用和時間,失禁相關性皮炎的發生[1]。本次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ICU失禁相關性皮炎的臨床護理效果,現進行報道。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ICU2018年3月到2019年10月治療的ICU失禁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齡在23-87歲之間,尿失禁患者30例,大便失禁患者20例,雙失禁患者10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齡在24-86歲之間,尿失禁患者31例,大便失禁患者18例,雙失禁患者11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納入條件 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失禁情況,包括尿失禁、便失禁、雙失禁情況,在一天時間內出現水樣便3次以上的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的[2]。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方法,大小便及時清理,使用防壓瘡氣墊床,用溫水定期擦身,如出現失禁相關性皮炎使用皮膚保護膜[3]。
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模式,采取相關性干預措施:①評估:失禁相關性皮炎進行評估,判斷患者皮膚損傷的風險因素,對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及時進行危險因素的早期護理干預,開展個性化的皮膚護理方案,預防失禁性皮炎的發生。②高危標準:在患者入院后2小時內進行風險評估,盡早對高危人群進行識別,確定危險人群,對于存在失禁情況患者,無法自理患者,24h存在水樣便3次以上患者,自身皮膚狀態較差并且無法自行移動患者,身體出現局部疼痛或持續發熱患者,存在營養不良或嚴重疾病緩和均為高危對象[4]。③干預工具:對身體上13個部位進行評估,包括臀裂、肛周皮膚、左右臀、上下臀,生殖器陰囊陰唇,左右側大腿,下腹恥骨上,腹股溝等部位。患者入院2小時評估,每班一次評估,根據患者失禁頻率進行調整,評估內容為皮膚破損情況、皮膚顏色、皮疹情況。④預防護理:當確定為患者為失禁相關性皮炎高危患者,應及時預防失禁,做好相應的臨床處理,加強對患者的皮膚管理,在確定失禁原因無法改變后請專家會診治療。根據患者皮膚情況開展結構化護理,對患者便后用清潔劑清洗皮膚,清潔力度溫和,對于潮紅地方可采用拍打方式,清潔后涂抹潤膚劑,保證皮膚濕潤。保濕可增加皮膚的修復和屏障功能,以保證皮膚含水量以減少皮膚的失水率,利于脂質包膜修復,利于水分的重新分配。保濕劑和封閉劑能夠有效改善皮膚干燥缺水的情況[5]。使用透氣性好和吸水性好的防護用品,在潮濕或污染后及時更換。皮膚使用保護劑可有效治療失禁相關性皮炎,保護劑在刺激物和角質層之間形成保護層,并且可加快皮膚修復。目前臨床中使用的保護劑包括粉劑類、膏劑類、油劑類、透明超薄敷料類、無痛皮膚保護膜類、抗生素類等。大便為水樣狀患者應采用造口袋聯合負壓吸引及時清理,以保護患者皮膚,尿失禁者可插尿管或使用尿套。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采用不同護理方式下發生失禁相關性皮炎發生情況,指標包括發生時間及發生率。
1.5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S14.0進行數據分析,發生時間用均數和標準差替代,組間采用t檢驗,發生率用百分數表示,組間采用卡方表示,P<0.05表示統計學差異明顯。
觀察組患者發生失禁性相關皮炎11.7%低于對照組患者發生失禁性相關皮炎28.3%(P<0.05);觀察組患者發生失禁性相關皮炎時間晚于對照組發生失禁性相關皮炎時間(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發生失禁相關性皮炎情況比較
失禁相關性皮炎在醫療機構中為較為普遍的問題。我國正在逐步趨向老齡化,臥床不起的老年人數量增多,特別在ICU中的患者發生是禁相關性皮炎的發生率較高。在ICU失禁患者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進行有效防護以降低患者發生失禁性皮炎的發生率。ICU患者中多為重癥患者多伴有失禁情況,患者皮膚長期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導致皮膚受到刺激發生炎癥反應。目前對于是禁相關性皮炎仍沒引起足夠重視,臨床對于二期壓瘡和失禁相關性皮炎不能進行有效區分,護理人員對于失禁相關性皮炎的辨別和評估存在誤區,臨川共治療方法和經驗也相對缺乏。醫療機構應加強預防ICU失禁相關性皮炎的護理干預和診療研究,提前建立失禁患者的干預措施。在失禁相關性皮炎患者中開展標準化護理流程,并及時監控皮膚改變情況,提高失禁相關性皮炎的防范意識。本次研究顯示開展預防性綜合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失禁相關性皮炎的發生率,推遲失禁相關性皮炎的發生時間。說明預防性綜合護理措施,能夠有效保護失禁患者皮膚,緩解因失禁對皮膚的刺激,減少不良反應,降低患者治療成本,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