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穎 李曉翠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二醫院)青少年肝病 肝病免疫科,江蘇 南京 210003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臨床上常見的免疫性肝病。患者主要病理表現為進行性肝內膽汁淤積,若不及時治療,最終可發展為肝功能衰竭,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據數據統計顯示[2],PBC在我國發病率約占肝病患者的1.0-2.0%。患者臨床表現包括肝腹水、黃疸、全身乏力以及皮膚瘙癢等,繼而發生肝硬化,預后較差。近年來研究顯示[3-4],有效的護理模式可促進PBC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綜合護理干預是近年來興起的新型護理方式,通過對患者心理、飲食、用藥、運動、睡眠等指導,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促進疾病治愈。本文對我院PBC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模式進行護理,對比常規護理模式,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影響,進一步為PBC患者的護理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1-2019.12期間南京市第二醫院收治的60例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進行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46.8±5.4)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3.6±0.2)年。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34-79歲,平均年齡(47.4±5.8)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3.8±0.4)年。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性別、年齡以及病程)均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1)經檢查和診斷符合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診斷標準的患者;(2)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排除標準:(1)其他因素導致肝硬化的患者;(2)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對研究結果有影響者;(3)精神異常等交流有障礙者;(4)同時參與其他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內容包括:護肝、退黃等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內容包括:(1)健康教育:有計劃、有組織的向患者講述肝硬化的病因、臨床表現及相關知識。定期開展講座對患者提出的難題進行解答。對患者家屬進行宣教,督促患者家屬監督患者的日常行為,改善患者不良習慣。(2)心理干預:詳細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談,了解患者家庭情況,根據患者日常表現,制定心理輔導計劃,有針對性的給予患者心理輔導。多傾聽患者心聲,取得患者信任,幫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用藥指導:每次發藥前向患者講解肝硬化藥物治療的作用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叮囑患者長期堅持服藥,養成服藥習慣。若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需及時向責任醫師反映。督促患者家屬監督患者用藥。(4)飲食指導:由專業的營養師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制定患者每日的飲食食譜,保證患者按制定的食譜進行飲食。戒煙戒酒,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同時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及水果。在有飲食禁忌患者的床邊標出提示牌。(5)睡眠指導:指導患者形成良好的失眠習慣,定時早睡早起。對存在睡眠障礙的患者適當播放音樂助眠。必要時適量給予安眠類藥物進行助眠。(6)運動指導:指導患者做早操,適當進行散步、太極拳等運動,促進患者康復。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情況。采用自制依從性問卷評分評估患者護理依從性情況,滿分100分,依從:90-100分;一般:80-89分;不依從:<80分。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5],其中包括36條目,分為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職能(role-physical,RP)、活力(vitality,VT)、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SF)、機體疼痛(body pain,BP)、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情感職能(role emotional,RE)以及健康總體自評(general health,GH),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患者滿意度情況,滿分100分,滿意:90-100分;一般:80-89分;不滿意:<80分。

2.1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情況對比 觀察組依從率(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情況對比(n=30,例)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PF、RP、BP、CH、SF、RE、MH以及VT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對比(n=30,分)
2.3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例)
PBC是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之一,其發病隱匿,進展緩慢,但若不治療,可發展為終末期肝病,導致肝功能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據研究發現[7-8],多數PBC患者對疾病的知識缺乏認知,且生活習慣存在問題,加上疾病本身帶給患者巨大心理壓力,導致患者容易發生負性情緒,治療依從性較差,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
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護理在治療疾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促進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既往的常規護理主要以護理患者身體為主,對患者心理健康情況較少關注。即使是健康教育也以灌輸模式為主,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模糊,難以形成堅定的康復信念[9]。PBC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配合尤為重要,因此常規護理難以滿足PBC的治療需求,導致治療效果較差,患者預后較差[10]。綜合護理干預是近年來興起的護理模式之一,通過心理、宣教、運動、飲食等干預,達到綜合護理效果,從而有效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促進治療效果[11]。本研究對我院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是由于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定期開展講座以及制定講課計劃,使患者更輕松的了解肝硬化相關知識,患者接受能力更佳。而心理干預則能使患者更信任護理人員,達到良好配合護理的目的,依從性更高[12]。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無差異,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這是由于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睡眠指導、用藥指導等,促進患者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而觀察組患者良好的依從性也更有利于患者接受護理人員的指導,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在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時發現,觀察組對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這是由于觀察組通過綜合護理干預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因此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效果較好,明顯提高患者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