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波 王從兵
(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0)
技術的進步及思想的轉變促進了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和優化,將傳統的人工管理逐漸向信息化管理方向轉變,可加快信息數據處理速度,準確把控教育教學的具體情況,并根據現有規范及發展需求,做出及時調整和優化,為我國專業型、綜合性人才供應奠定堅實基礎。在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數據量成倍增加,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達成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目標成為學校考量的重點內容。
大數據與傳統數據存在本質性差異。大數據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可以處理海量化的數據信息。大數據技術不僅數據處理規模較大,而且可以對來自不同渠道的不同類型的數據加以采集、存儲與處理。大數據的數據編碼格式與數據處理形式是不唯一的,是多種多樣的。與傳統數據相比,大數據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數據信息處理速度快。通常情況下,人們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在短時間內完成數據信息的采集、整合與分析。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要保留各種不同渠道來源、不同編碼格式的數據往往需要一定的存儲空間。在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會產生海量化的數據信息,尤其是企業大規模的生產加工,數據信息的增長率更是尤為顯著。大數據對高校教育管理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大數據管理模式摒棄了傳統教育方式,做到了教育教學的信息化管理,促進了不同地區的學術交流、知識共享與文化傳播。
大數據具有數據信息容量大、包含數據信息種類多樣、信息資源可利用價值高等特點。正是因為大數據具備的這一系列優勢,已被廣泛運用到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決策制定、個性化服務及風險預警防控等各個方面。
在教育部大力倡導全面普及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國內高職院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各高職院校的招生標準不斷降低,招生規模擴張。由此,高職院校在發展中產生的數據信息量也隨之增加。傳統數據信息管理模式與數據信息膨脹速度之間的矛盾沖突日益凸顯,傳統數據信息管理模式存在的數據信息處理效率低、數據信息處理精確性差等缺陷進一步顯露。將大數據技術拓展到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可以快速地對海量化的數據信息加以采集、整合、處理與分析,深度挖掘數據信息的潛在優勢價值[1]。
縱觀國內教育事業發展現狀,數字化、信息化與集成化已經成為未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導方向。促進大數據技術與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機整合,可以加強院校專業建設,完善課程結構體系,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科研活動,調整師資配置,進而為高職教育教學體制改革助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環境的多元化與復雜化,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在互聯網快速普及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受到網絡思想的干擾。互聯網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思想,對政治立場不堅定、心智發育不成熟、自主控制能力較差的學生造成了深遠影響,甚至導致部分當代學生思想價值觀扭曲。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則可以全面掌控當代學生的思想意識變化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當前,國內高職院校對大數據的重視度較低,大數據應用意識薄弱,尤其是在決策層中。相應地,高職院校在建構數據應用機制方面的投資力度也較低。由于缺少資金與設備的支持,使得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難以發揮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作用。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單從學生管理層面來說,就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又由于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標準不統一,極大地影響了教學資源共享與管理信息交互,妨礙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提升。由于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始終保持著獨立運作狀態,使得各職能部門形成了“數據孤島”,不僅降低了大數據運行效率,還影響了大數據分析的全面性。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未建設統一標準的數據交互平臺,這就使得各院校的數據信息的潛在價值沒有得到深度挖掘。
高職院校作為教育體系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向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與社會各部門單位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其中包括社會用人單位、人才市場和教育行政結構。在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特征研究中了解到,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及專業設定,需結合社會企業人才需求加以確定,并要求高職院校與社會用人單位之間保持良性的、長期性的溝通和聯系,在企業幫助下完善育人機制,增加就業率,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鑒于此,首要工作是做好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夯實信息數據收集、匯總和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的對外溝通交流的機制,及時掌握社會發展趨勢及企業用人結構的變化特征,注重專業調整和優化,達到最終的教育教學目標[2]。
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在這方面的建設一片空白,不僅信息化體系不健全,校內外信息傳遞速率相對較慢,甚至存在完全不了解外界信息的情況,導致人才培訓存在盲目性,很多學生在畢業后無法找到對口工作,人才流失嚴重。
將大數據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對于完善系統功能、提高數字化處理效率有顯著效果。同時在該技術的推動下,對于相關機制及配套設施的完善也有促進效果。但實際情況則是,由于這方面人才缺失嚴重,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導致大數據技術在信息化建設中的融合效率不高,甚至會存在矛盾,反而降低了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加了管理難度。
在“互聯網+”模式的推動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許多行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條件。高職院校作為教育行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化建設中也應加強大數據技術的融入,注重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優化和調整,為人才培養及教育教學工作落實提供科學保障。
在信息高度密集的大數據時代下,信息不單單是工作開展的依據,還是一種資源,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應先建立正確的大數據理念,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完成數據處理,促進資源的科學利用。在大數據理念樹立過程中,一方面需建立數據驅動文化的理念,將數據作為工作開展的核心內容,且要求工作人員和學生明確了解數據作用和優勢,學會利用大數據技術完成數據開發及價值挖掘,在此基礎上完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建立正確的管理思維,不斷嘗試管理模式的創新和優化,增強信息化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要建立用數據管理的思維理念,提高數據利用率。不可否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借助大數據提升了管理水平,實現了管理方式精細化、集約化發展,但大數據分析結果只能提供一種可供參考、借鑒的管理方式,而非“標準答案”。為此,工作人員應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大數據分析,實行數據篩選和分類管理,以解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各類問題[3]。
首先,做好數據資源的整合處理,將其納入統一的管理平臺,實現科學化管理和應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包含的內容較多,涉及部門繁雜,每日產生的數據量較為龐大,為改善管理水平,實現數據的合理利用,需建立完善的大數據平臺,注重資源自動整合和處理,以及資源數據管理的統一性。同時該平臺對于較為零散的數據也能進行整合處理,開發操作便捷、實用的數據系統,將現有的數據資源有效地植入大數據平臺中。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便于今后對平臺的信息加以維護和更新,在對信息整合、納入的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平臺自身的開放性。
其次,完善數據分析系統,維護其功能性。數據分析系統是數據深入挖掘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完善數據分析系統,提升功能性,才能準確掌握數據內涵蓋的深層次內涵,改善日常管理水平。在分析系統完善中,要注重與原系統間的無縫連接,減少矛盾的產生,促使系統快速運轉。
最后,落實校企合作模式,共同進行大數據平臺的開發和建設。對于具備一定研究和開發能力的高職院校來說,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完成大數據平臺的開發和建設,建立健全的數據處理中心,以提高數據分析和處理的效率。同時該平臺也可降低院校開發中資金的投入,緩解存在的資金緊張問題。由于該平臺系自主研發,在后續使用中可以根據校企自身實際加以優化、升級,從而更好地為教育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性、前瞻性的數據支撐。
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是教育管理與學生、學校事務間的科學處理,也關系到外部參與主體的相關數據分析和處理。為了降低內外差異化帶來的影響,應建立綜合管理機制,達到協同管理目標。在建立綜合管理機制過程中,可從數據孤島和強化校外協同這兩方面進行。
數據孤島的產生與現階段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實際情況有直接關系。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本就是一個綜合性、復雜性的工作,工作涉及部門較多,且每個部門在日常工作中都會產生大量數據,再加上部門間數據流通效率較低,一些數據會存在獨立性,久而久之就形成體量不小的數據孤島。院校借助大數據技術開展的教育管理若想取得實效,就需構建完善的機制破除“數據孤島”帶來的種種障礙,促進數據在各部門之間的快速流通,使每個部門都能及時、全面地獲取所需數據。這一方式可降低管理難度,減少工作量。
在校外協同機制建設中,要先了解院校與校外企業及社會的關系。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是為社會企業輸送專業人才。為了學生畢業后能夠更好地就業和發展,院校開展的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為該目標服務,所以要做好與校外的緊密聯系,準確掌握校外發展需求及市場趨勢,注重教育教學的改革和調整,以達到最終目標。為此,需要校外協同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注重數據收集和研發,明確專業教學目標,加強管理效果,為院校發展提供幫助。另外,建立院校外部數據搜集處理機制,實現院校管理數據與社會行業數據的共融,這是確保大數據技術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真正發揮作用的關鍵舉措[4]。
大數據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為行業及工作開展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學校需要加大安全體系構建力度,注重數據安全化管理和控制,以降低風險系數。
首先,建立專門的數據管理機構,加快數據采集、分析、管理等工作,在此基礎上開展數據深入挖掘和研究。其次,設立保密等級,各階層人員需按照要求進行數據閱讀和借調。按照數據內容開展等級劃分,注重保密處理,低等級人員禁止查詢高等級數據資料。如果存在特殊情況,需由專業人員進行資料獲取、移交后方可使用,且在使用過程中,遵循保密協議要求,維護數據安全性。再次,根據現有法律法規完成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數據從初期采集階段開始到最終存管,均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注重每個環節工作的監督和控制,深化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加大數據保護力度。最后,落實連帶責任,實現人員間的監督和管控,保障數據安全性。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已經成為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教學行業進步的重要手段,在未來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還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采取有效手段不斷推進信息化管理工作,以此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教育教學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