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新
偏癱是常見的腦中風后遺癥。當患者病情平穩后,康復訓練即可開始。一般來講,正規的康復訓練開始得越早,康復效果越顯著。但是康復訓練必須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分階段、按步驟進行。如果急于求成,不僅會事倍功半,而且很容易導致“誤用綜合征”,就像煮飯煮成“夾生飯”一樣。
“誤用綜合征”是指病后治療方法不當引起的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
用力過度造成關節損傷 如果患者家屬或沒受過專門訓練的護理人員貿然在患者患側肢體不能主動做各種運動時幫其做過多的被動運動,就極易造成患者軟組織損傷,甚至引起關節脫位和骨折。這種損傷最常出現于肩關節和髖關節。
反復練習加重痙攣 很多偏癱患者患側的肢體會出現肌肉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于協調。一旦使用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則會使患側上肢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反而不利于手功能的恢復。其實,偏癱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練習不當帶來“劃圈”步態 偏癱患者各關節均呈僵直狀態,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長”,抬離地面困難,只能借助向對側傾斜軀干同時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費力地將患側下肢向上拉起。而這種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使該下肢順利地向前邁出,還需向外側劃弧線后再落回身體前方。這就是人們常見的偏癱患者所特有的“劃圈”步態,其根本原因就是不當訓練加重了負責下肢各關節伸展的肌肉痙攣,使得關節屈曲動作很難完成。如能在偏癱早期開始正規的康復訓練,在患側肢體運動協調的基礎上再進行步行訓練,則能形成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態。
(摘自《家庭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