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當你的病情得到控制,癥狀得到緩解時能否馬上停藥?其實有些藥物使用后,隨著病情的控制,人體對藥物也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一旦驟停身體不能立即適應,會出現一些不良后果,使用時應予以注意。常見的有:
如苯妥英鈉、阿普唑侖等,患者若驟然停藥,會導致癲癇頻繁發作,甚至出現癲癇持續狀態。所以癲癇患者服藥期間除非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必須立即停藥,切勿突然中止治療。即使需更換藥物,也應采用逐漸過渡的方法,在原用藥基礎上加上新藥后,才將原用藥物逐漸減量至完全停用,停止治療須在6~24個月內,逐漸減量至完全停藥。
如果在血糖控制正常后立即停用降血糖藥物,可使血糖濃度急劇上升,病情惡化。特別是平時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治療顯效后如突然停用胰島素,可發生酮癥酸中毒,甚至昏迷。
長期服用安定、安寧、去甲羥安定、舒樂安定、硝基安定、利眠寧、水合氯醛等藥物,驟然停藥會出現焦慮、興奮、震顫、肌肉抽搐、頭痛、胃腸功能失調、厭食、感知過敏、癲癇發作等癥狀。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服用氯丙嗪等藥物期間,雖然一段時間內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驟然停藥,會導致病情急劇惡化。因此,這類患者必須待癥狀緩解后逐漸減少藥物用量,并在一段時間內維持用量(50~100mg/天),使療效得以鞏固,防止復發。
長期服用抗抑郁藥,如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突然停藥后易出現惡心、嘔吐、眩暈、頭痛、肌肉痛、焦慮等癥狀。抑郁癥是一種有復發傾向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療不充分,復發次數增多,會增加治療的難度,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費用。
許多細菌感染患者在用抗生素后,發燒、乏力等感染癥狀迅速消失,實際上細菌尚未徹底清除。如果這時患者以為藥到病除就擅自停藥,會導致病情反復、惡化及細菌耐藥性產生。另外,各種抗結核藥物,目前采取短程督促強用藥9個月,甚至在癥狀消失后還要繼續服用,以防復發。如果停藥過早,不僅容易復發,且會轉為晚期結核和全身血行播散性結核,給徹底治療帶來困難。
長期使用強的松、地塞米松等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會使患者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皮質激素分泌功能受抑制。但若突然停藥,會導致——
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大多數患者停藥后,在感染、創傷、手術等誘因下,會出現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表現為頭昏、惡心、嘔吐、休克及低血糖昏迷等癥狀。
停藥反跳:患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可致原發病復發或惡化。
腎上腺危象: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突然停藥后,少數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乏力、低血壓、休克等臨床癥狀,需及時搶救。
抗心絞痛的藥物:如消心痛、心得安等,若隨意中斷,易導致心絞痛發作,甚者引起心肌梗死。
抗心律失常藥:驟停抗心律失常藥奎尼丁、利卡多因,可導致嚴重心律失常,甚至誘發心房顫動。
硝酸甘油類藥物:驟然停服,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
降壓藥:突然停用降壓藥甲基多巴,會造成血壓短期內重新上升,甚至超過治療前,出現頭痛、頭暈、眩暈、嘔吐、視力模糊等高血壓危象,嚴重者可導致腦出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