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用藥時會選擇不看說明書,而看藥品包裝盒上的簡要使用說明,因而忽略了注意事項。下面,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些用藥的注意事項。
合適的服藥時間,有時不僅能提升療效,還可以減少不良反應。比如:脂溶性維生素飯后服用療效更佳;腸溶型阿司匹林早餐前空腹服用對胃腸刺激更小。但這些“空腹、飯前、隨餐、飯后、睡前”,具體是指什么時候?
空腹:指的是胃腸道內沒有食物,一般在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若是完全空腹,則是指8~10小時未進食,一般是清晨起床后。需要空腹服用的常見藥物有鹽類瀉藥硫酸鎂、頭孢氨芐或諾氟沙星等抗生素。
飯前:吃飯前15~30分鐘,有助于減少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保護胃黏膜、促進胃動力等。常見的藥物有多潘立酮(嗎丁啉)、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抑制胃酸的藥物奧美拉唑等。
隨餐或餐中:吃飯的同時吃藥,有助于充分發揮藥效或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常見藥物有部分降糖藥、抗真菌藥灰黃霉素、某些抗高血壓藥物(如卡維地洛)、某些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緩釋片)。
飯后:一般指吃完飯后15~30分鐘,有助于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并使藥物更好地起效。大部分藥物都可以在餐后服用,尤其是對胃腸刺激較大的或脂溶性藥物,如普通阿司匹林、甲硝唑、多西環素、復合維生素等。
睡前:睡前15~30分鐘,有助于改善睡眠或促進早晨排便等。常見藥物有棗仁安神液等安神助眠藥、洛伐他汀等調脂藥、氨茶堿等平喘藥、撲爾敏等抗過敏藥。
需提醒的是,以上藥物的服用時間、具體情況最好以藥品說明書或醫囑為準。
有人問,每天1次的藥什么時間吃呢?一般來說,沒有特殊說明時主要是看自己是否方便。“選定一個時間”比“選擇什么時間”更重要。每天同一時間吃藥能更好地保持藥物濃度穩定,而且養成習慣不容易忘。建議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選一個最不容易忘記、且不易受其他事情打擾的時間。
有些人在吃藥片時因為不好吞咽,所以一般會掰開服用。但藥片是否能掰,建議先看一下藥片上是否有刻痕。有刻痕的藥片能沿刻痕掰開,因為這道凹槽就是為準確掰開藥片而設計的。有的緩釋片也有刻痕,并且在說明書中注明了“可以掰開”,這種情況廠家已經確認過掰成半片不會破壞緩釋結構(但依然不可以磨碎或嚼碎)。對于沒有刻痕的,除了特別說明可以掰開,其他所有的緩釋片、控釋片和腸溶片都不要掰。沒有包衣的普通片劑掰開問題不大,不過手掰可能會劑量不準。
此外,膠囊一般也不建議拆開。拆開膠囊不僅會影響服藥體驗,比如嘗到里面的藥粉很苦、容易弄灑等,更重要的是,腸溶膠囊拆開會影響藥效,如有特殊需要應先向醫生確認。建議吞服膠囊時不要仰頭,因為膠囊比水輕,低頭比較好咽,藥片反之。
有的人在吃了某種藥以后覺得效果不佳,會再吃另一種藥。但有些藥只是名字不同,組成成分有相同之處,這樣一來就相當于加大了服藥劑量,容易增加副作用,甚至出現藥物中毒的情況。比如:帶有“氨”“酚”“撲”等字樣的感冒藥,雖然名字不同,但一般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這種成分,若是同時服用,很可能因藥物過量而造成肝損傷。所以,服藥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看是否存在相同成分;如果用藥后效果不明顯,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此外,還有一些藥物在服用時也需注意,如不宜熱水送服的藥物:止咳糖漿類、維生素類、抗菌藥物、助消化藥等。總之,只有科學、合理的用藥,才能讓藥效發揮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