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科技的進步促使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很快便進入巔峰階段。隨著這一形勢的發展,我國也開始重視起電子商務,甚至在各個高校建立電子商務專業,想要為我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商務人才,但校園環境不同,培養人才的方向、方法、模式也各不相同。在這個科技的時代,電子信息引領時代的潮流,電子商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但鄉村的電子商務仍沒有得到發展,使得城鄉經濟差異增大。
關鍵詞: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地方經濟發展
引言:在信息時代,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大勢所趨,為了能夠發揮學生的優勢,應該重點培養服務地方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以此來增加學生的就業率,提升地方經濟,減小城鄉之間的經濟差異,促進地方的電子商務發展。為了地方經濟能夠得到發展,高校應該重點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制定培養人才計劃,實施培養人才方案,以培養高質量的創業人才。
一、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1.創新創業教育的產生及發展
國家大力倡導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隨著創業教育的發展,各個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學生進行創新型創業。在我國實施創業教育前,一些發達國家便實施了創業教育。如今,教育發達的國家學校課程的重點已經是創業教育,而創業教育也成了學校課程的重點發展方向和內容。世界經濟不斷發展,在發展的同時不斷改革創新,在高校內,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了教育的發展重點、發展方向。在21世紀初,我國教育部門就已經在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加入了創新的理念。隨后,九所高校成為了教育部門進行創業教育的實驗學校,我國也進入了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階段,在政府的領導下,逐漸進入多元化階段,高校的創新創業發展逐漸被推廣。
2.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共同組成了創新創業教育,二者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發揮著各自的優勢。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式主要由創新教育培養,而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品格要由創業教育來提升,與此同時創業教育還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在創業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業層次;在創業的基礎上融合創新理念,創業能夠更加具有價值、方向,創業變得有意義,不循規蹈矩,有新的方向。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發展的同時誕生了創新創業教育,換句話說,在這樣的形勢下,產生了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而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了國家戰略,從而提升綜合國力。高校實施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電子商務專業互相融合,在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的電子商務實踐能力,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學生就業率,促進地方電子商務發展,提升地方經濟水平。
3.培養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的意義
電子商務教育應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國家在進行學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時強調,高校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的專業課融合,完善專業課程的內容,調整教學方式,增加專業課程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時向學生滲透創新創業理念。目前,我國各個高校都將創新創業理念加入課程中,但部分高校還沒有將電子商務教育和創新創業理念相融合,存在分離的現象。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教師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應清晰地了解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從而將創新創業教育和電子商務教育互相融合,在進行專業教育時向學生由淺入深地滲透創新創業理念。在進行電子商務課程時,教師應該系統化地培養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以此來培養學生服務地方的意識,從而發展地方經濟。在提升學生就業率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學校應該結合電子商務的專業特點,引導學生的專業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電子商務專業主要涵蓋三項內容:技術、管理、經濟,電子商務涉及的相關學科種類較多,許多方面的理論和技術創新都能極大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如今,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迅速,極大程度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有很多年輕人希望在電子商務行業發揮自己的特長,抓住發展的機會,從而發展自己創業的道路。在電子商務行業中實現創新創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個高校應該重視創新創業理念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培養。
二、服務地方與創新創業教育
1.服務地方的含義
“服務地方”重點在于提升地方經濟,促進社會發展,需要政府和學校共同努力,在政府的扶持下,高校培養電子商務的專業型人才,以此來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于社會、政府、人民。高校的主要功能是為政府培養人才、為國家進行科研探究、為社會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的提升和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三個功能。如今步入經濟全球化階段,加上教育的改革,高校的發展對地方經濟有著一定的影響。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高校智力的輔助,地方也給學生提高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高校和地方相互融合,相互支持,在互相促進、互相發展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2.服務地方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關系
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將服務地方看作教育目的,在培養地方人才的同時,高校獲得了發展目標,與此同時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二者互相進步、互相促進。大學課程強調培養人才,地方為大學提供了人才的需求、人才的方向,即需要大量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所以學校應該重點培養專業人才。要求高校了解地方的經濟發展、目前的發展情況,根據當地的需求,結合校園的優勢,建立人才培養體系,明確培養方向,完善課堂內容,改革教學模式,營造學生進行實踐、創新的環境,將學生培養成能夠服務社會的創新創業型人才。高校根據社會的要求,培養定向人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從而政府重視學校的發展,為學校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促進政府與學校的共同發展。高校在政府和企業的扶持下,在進行創新創業理念的灌輸時會得到最佳的資源和便利,從而提升人才的質量,形成穩定的體系,為服務地方的電子商務發展做鋪墊。
3.服務地方的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
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根據經濟的發展,政府強調重點發展電子商務。為開展電子商務的工作,電子商務區在各個省市建立,我國的商家和企業逐漸向電商行業發展。除此之外,電子商務的模式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行業加入電商行列,同時也發展了新興技術。商戶和企業在電商領域中,必須跟緊時代的潮流,有一雙洞察市場的眼睛,在技術創新的同時能夠抓住機遇。上述目標正是高校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目標,所以,在學校進行服務地方人才培養的同時,也要滿足地方的需求,發揮學校的優勢,將每一位電子商務專業學子都培養成創新型人才,以便更好地促進地方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服務地方的高校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途徑
1.制定培養目標
學校在明確社會的需求后,應該制定人才的培養方向以及培養目標,以服務地方為目的,在進行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同時,向學生滲透創新創業理念。在學校形成課程內容前,應該調查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電子商務的結構,并分析往屆學生畢業后參與電子商務行業的就業率,調查地方需要的人才方向屬于技術型還是創業型,分析現在電子商務的不足,結合社會的評價,以及教育部門給出的建議,以培養服務地方人才為目的,開展適合學生的專業課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2.課程體系建設
教師在進行課程的教學時,應適當將電子商務知識和創新創業理念融合,完善課程體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理念的滲透,改變學生傳統的對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用理論知識豐富學生對創業的了解,適當增加創業相關課程,讓學生了解創業的流程,對創新創業理念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系統化的學習。與此同時,學校可以展開法律、產權、融資、稅收等相關的專業課程,提高學生對創業的認知。在進行電子商務課程的同時,要求教師將理念和理論相結合展開教學,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豐富學生的內涵。在進行地方電子商務的工作匯總,需要的是專業知識基礎,以及創新理念,從心理上增加學生對電子商務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服務地方。電子商務課程除了理論學習外,還涉及到營銷、支付、物流等方面的學習,各個高校應該豐富課程的內容,不斷滲透創新創業理念,實現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一體化教學。
除此之外,學校可適當開設企業管理課程,在學生進行創業的過程中,企業經營和管理是面臨的最多的問題,企業的發展不只要靠大的項目,還需要一個好的運營團隊。學校在實施電子商務的理論課程外還應該傳授學生管理能力,傳授學生在團隊、生產、財務、品牌等方面的管理知識,打破學生傳統的創業認知,掌握豐富的創業知識,在畢業創業時能夠盡可能地取得成功,減少創業時的坎坷,更好服務于地方,發展地方經濟。
在跨專業課程中,電子商務無論是在技術還是管理上的應用都具有極大的難度,對知識的要求也極高。因此,高校在進行電子商務課程前,要結合行業發展的需求,為學生開設跨專業的課程,例如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軟文寫作能力、思維能力,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從而服務于地方。
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以培養目標為基礎,在進行教學時,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專業知識中。要求學校對教師教學的內容進行整改,讓學生接受自己的實踐、創新經驗,用啟發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品質、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內在文化,將這種知識轉化為意識。以服務地方為基礎,將理論和技術相融合。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向啟發式教學轉化,將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向學生為課堂的主體進行轉化。教師在進行課程的同時,融入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采用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實現教學模式多元化,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要想將學生培養成服務地方的人才,教育不能只在課堂中進行,應該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將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在進行理論教學時,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多進行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實踐體驗,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此來吸收創新創業理念。
3.實踐平臺建設
在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基礎上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需要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場地,給予設備、資金的支持。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建設實踐場地,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增強學生電子商務的專業技能,有助于學生熟悉電子商務運作。流程以及工作模式,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在學生參加實踐課程后,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參加相關專業知識比賽的機會,學生在競賽中可以直觀地感受創新創業的環境。在比賽準備階段,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發現學生的不足,幫助學生進行改進,以此來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比賽中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除此之外,學校可與企業、政府進行合作,構建實踐基地,研究場地,實現學校“教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結合實踐。將學生帶入企業,體驗企業的運營模式,豐富實踐內容,豐富工作經歷。學校應該為學生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科技產業基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給學生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全面培養學生理論、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創新能力。
4.考評機制
堅持系統整體性、聯動性發展,將評價指標從短期效果評價轉化為長期效果評價,從內部考核轉變為內外共同考核,讓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變成地方經濟、制度發展成果,讓發展成果豐富創業環境,共同增進社會發展,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代替過去的機械的評價標準,讓個體利益融入集體發展,促進集體發展。在進行期末考核時,將創新創業類課程也放在考核內容中,在考核中鍛煉學生的能力技術,實施課外學習考核、項目參與考核、校外實踐考核,并進行學分認證,將以上內容列入畢業要求中。提高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標準,建立激勵體系,豐富考核內容,讓學生重視創新創業的模式,豐富學生的同時培養教師的工作熱情,提升工作效率。
四、結語
高校應該從地方發展的角度出發,提高電子商務知識,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使得學生步入社會后促進社會的發展,實現社會與學生相互促進的發展目標。目前我國高校在進行電子商務授課時,仍然存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教學模式過于傳統、教學體系不夠完善的現象。所以,高校要明確培養目標,在社會進步的同時創新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體系,使學生和時代相互發展。在進行理論課的同時,應該增加學生的實踐課程,大學生在進行體驗的過程就是知識向技能轉變的過程,在實踐的同時,能夠了解電子商務的工作內容,對畢業后服務地方工作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狄娜.基于服務地方經濟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環球市場,2019(007):225.
[2]何嘉揚,蘭青葉.服務地方經濟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404(10):271-272.
[3]嚴敏.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基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視角[J].科技經濟市場,2017(9).
[4]喬瑞,余小權.基于南陽市跨境電商發展背景下的日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旅游,2019(003):1-2.
[5]馮憲偉.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電子商務專業精英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7(009):137-139.
[6]張仁鐘.服務區域經濟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7(12):191-192.
[7]李俊.基于工作平臺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做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知識經濟,2014(022):132-132.
作者簡介:杜金洋(1986.05- ),女,漢族,吉林白山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