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葉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基于班級管理視角開展的生涯教育對激發初中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最終實現個人理想,具有重要意義。把生涯教育管理模式引入到現行班級管理中;建構相應的課堂管理模式,作為班級管理的有益補充;可以為班級管理模式注入新鮮血液、增添新的活力。
關鍵詞:生涯教育;初中;班級管理;研究
2018年以來,零五后已成為中小學班級管理的主要群體。對于從小就熟練使用手機、iPad等移動互聯網工具的學生來說,網絡游戲、玄幻文學、手游、動漫在這個群體中廣為流行。他們受互聯網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特點的深刻影響,更加注重自己的“小時代”,因此,這個群體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班級管理模式產生。
在生涯教育中,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霍蘭德生涯類型論、克朗伯茲生涯決定的社會學習論、善用機緣論、薩克斯的生涯建構論等,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出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人格特性及對自我有更清楚地認識和主觀評價。彩虹圖、生命線、生活角色、生涯故事等生涯規劃工具可以讓學生明晰自我概念、掌握自己在初中階段的任務、找到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形成個人成長計劃、建立終身發展的理念。
一、生涯教育管理模式內涵
生涯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或任課教師通過生涯意識喚醒、鞏固學生的自我認知,從而產生強大的內在力量驅動自己向生涯目標行動。以生涯教育優化未來為目標,促進個體發展,用生涯教育工具和技術助力班級管理,實現“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管理方法。
筆者在試點校的兩個班級嘗試運用生涯教育模式對實驗班級進行管理,經過一年半的實踐探索,無論在班級紀律、學習成績、學習自覺性、學習氛圍、班級整體風貌、自信心等方面均比同時期的平行班優秀。因此,將生涯教育管理模式引入到現行班級管理中,對縣域初中班級管理有較大地助力作用。
二、 生涯教育管理模式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教師利用生涯彩虹圖理清管理思路
埃里克森八階段論中,青少年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即“自我認定”,而其危機則是“認定混淆”。埃里克森認為,具有自我認定感的人,會發展出穩定的自我概念,有明確的生活目標接納自己,能毫不猶豫地做決定且具有責任感。然而,由于青少年期是兒童期與成年期之間的轉換階段,青少年的生理狀態與社會環境正在發生變化,與父母分離并成為一獨立的個體,性別角色認定的矛盾沖突迅速膨脹。于是,來自父母、學校、同學、異性、或整個社會的各種壓力接踵而至,且互相矛盾,使得青少年很難找到一種穩定的自我認定感,導致自我認定的混淆,容易產生迷茫。因此在初中階段,讓學生有明晰的自我定位,對避免角色混亂至關重要。
所謂“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對“我是誰”問題的回答,是生涯發展理論的核心概念。知道個人對自己興趣、能力、價值觀、人生特性等方面的認識和主觀評價。生涯發展的過程就是“自我概念”發展和實現的過程,是持續一生的。舒伯認為人在一生當中必須扮演九種主要的角色,依次是:兒童、學生、休閑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長、父母和退休者。各種角色之間是相互作用的,一個角色的成功,特別是早期的角色如果發展得比較好,將會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關系基礎。在每一個階段對每一個角色投入程度可以用顏色來表示,顏色面積越多表示該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多,空白越多表示該角色投人的程度越少。生涯彩虹圖主要是對自身未來的各階段進行調配,做出各種角色的計劃和安排,從而成為自己的生涯設計師。
教師通過讓學生利用生涯彩虹圖明晰自我概念,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人生設計師,從而明確學生才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學生在理解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后,才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促使自己向生涯目標前進。
(二)教師利用生涯測試工具助力班級管理
MBTI是Myers-Briggs TypeIndicator譯為: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類型測試量表。它是一整套迫選型、自我報告式的性格類型測試工具。解釋了人們的天資差異,描述了由外傾和內傾、感覺和直覺四種主導心理功能,與思維和情感、判斷和感知四種輔助心理功能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十六種人格類型。MBTI為我們認識自身或他人打開了方便之門。
1.利用MBTI幫助學生發揮潛力。MBTI作為一個定位人的本性,定位人內心如何運作的工具,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洞察自身及他人的情緒,并且分析他們產生的原因。對教師來說,他們了解人格類型是為了更好地鼓勵并幫助學生遵循自己的天性,并在屬于自己的道路上最大程度發揮出自己的潛力。他們會認識到每一種人格類型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感知類型上,每一種人格類型都各有優缺點。只有學生清楚自己的人格類型,才可以揚長避短,幫助自我更好地理解和改善個性,并充分利用人格類型中的優勢助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減少生活中的煩惱,增添快樂。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說他已經預測到了自己的未來,而是說他已經知道了自己該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實際上,這就是外在的命運內化為自己的性格,他把握住了自己的性格,也就把握住了所謂的“天命”。
2.利用MBTI幫助教師因材施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心理功能的成熟度,來確定最利于他們成長的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不同人格類型的學生學習風格自然會存在特定的差異,對于不同教學方式的反應肯定也會不同。理解了不同人格類型的不同特質,教師就會理解為什么有些學生會適應并喜歡某些教學方法,而其他學生則不然。直覺型個體能夠快速地將詞匯轉化成意義,因此,在任何限定時間的語言能力測驗或者涉及語言的智力測驗中,他們都更有優勢。如果按照人格類型來分析這些測驗的分數,我們就會看到直覺型個體的成績顯著地高于其他人格類型。人們很容易認為,既然這些測驗成績的差異達到了統計學上的顯著性標準,那么就證明了不同人格類型的智力水平確實是不同的,實際上是錯誤的,大多數感覺型學生的測驗成績之所以不理想,其實是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測驗技巧。在進行測驗時,很多感覺型的人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了反復閱讀題目上。事實上,如果他們只讀一遍題目就選出答案,成績就會大大提高,只不過他們不愿意冒險而已。感覺型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直覺,也不認為自己憑直覺一眼就能準確地理解題目的意思。與直覺型的速戰速決相比,感覺型的人傾向于先搜集充足的可靠事實再進行決策,這也是他們的一項核心優勢,我們應該對此表示尊重和理解。
在教學中,另外一個與人格類型息息相關的問題就是學生的興趣。直覺型和感覺型學生對不同科目的興趣是不同的,即便他們對同一個科目感興趣,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興趣點。直覺型學生喜歡基本原理和抽象理論,喜歡問“為什么”;而感覺型學生則喜歡實際應用,喜歡問“是什么”和“怎么做”。
人格類型的相關研究已經證明,不同人格類型的個體在興趣、價值觀和需求上都是不同的。他們的學習方式不同、理想抱負不同,對于不同獎勵的反應也不同。我們目前的教育體制對于某些類型的學生來說是有利的,但也有很多學生并沒有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獲得充分的成長。
3.利用MBTI幫助教師優化班級團隊。教師通過性格測試結果,充分考慮每個成員的特點,分析每個成員在以往工作中表現出的優勢和劣勢,在班級團隊中安排不同類型的成員相互取長補短,就可以組建理想的班級團隊。對團隊成員不同特質的充分尊重,不僅能夠有效地促進團隊的和諧共處和高校合作,而且能夠幫助個體正確地認識并提升自身的弱勢心理。
因為結合學生性格特點而組建,所有的團隊成員都會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某個成員也許對某項工作毫無興趣或者感到費解,完成的效果也總是拆強人意,而另外一個與他類型不同的成員也許就對此興趣盎然,做起來也得心應手。此時,團隊成員之間的人格差異就是寶貴的財富,不同特質的團隊成員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各自負責不同性質的工作并且樂在其中。一個人在不適合的工作崗位上可能表現的一塌糊涂,但在適合的崗位上肯定會出類拔萃。
(三)教師利用生涯活動豐富班級管理措施
1.成就故事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學生希望做某件事、希望自己在某方面有杰出的表現,卻又常常浮現一些不適應的想法:“我做不到”“我沒辦法”……甚至表現出極度的不自信。
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寫成就故事的活動,提升學生自信。故事內容要符合STAR原則。STAR是成就故事的要素縮寫,S—Situation當時的形勢,T—Task/Target面臨的任務/目標,A—Action/Attitude采取的行動/態度,R—Results取得的結果。隨后,可進行同桌交流成就故事,并幫助對方找到知識、技能、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技能。學生通過書寫成就故事梳理自己以往的成功經驗,找出自己的優勢技能或替代經驗,以往成功時的情緒狀態等都可以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
2.多元智能挖掘學生優勢潛能。除了寫成就故事,教師也可以靈活運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發展學生的潛力發展區,挖掘每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幫其生建立自信。讓學生意識到,對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來說,不存在誰更聰明的問題,只存在誰在哪個方面更具有優勢;如果能把自己獨特的天賦充分發揮出來,那么,每個人都可以是出色的。
(四)教師利用生涯目標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學生在明確了自己的興趣、能力、特長后,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生涯幻游課,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生涯價值,體會到生存的核心目的,更清晰具體地勾勒出理想的生涯目標和愿景。并引導學生明白,為了達成自己的生涯目標,實現心底對自我的最深的期待,必須幫自己鋪設一條通往生涯目標的道路或階梯。發展自己的行動計劃,進而擬定出自己的短期、近期、中期、長期生涯目標。設定的生涯目標越明確具體,可測量、可達成,越有利于行動計劃的完成。
當學生有了自己明確的生涯目標和具體的行動計劃后,教師就可以在“孩童”“導師”“智者”“戰士”之間切換角色,以便讓學生在實施生涯目標時,及時得到幫助。“孩童”角色可以使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關注,與學生拉近關系,產生共鳴,但也容易讓學生懷疑教師的專業性;“導師”角色可以隨時為缺乏自信的學生賦能,給學生“安全感”,但容易讓他們產生依賴性;“智者”角色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理性的看問題,給學生方法、策略,啟發學生,但容易讓教師產生挫折感;“戰士”角色可以隨時激勵學生,時刻引導學生明確目標,促進其向著目標行動,但容易讓教師產生急躁心理,往往“恨鐵不成鋼”。在合適的時機,運用合適的角色,逐步引導學生達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目的,進而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三、生涯教育管理模式助力班級管理
(一)建立學生生涯檔案
為每位學生建立生涯檔案,不僅可以讓班主任迅速了解學生,也可以讓其他任課教師作為參考,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因材施教;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彼此的興趣、性格、價值觀、生涯目標等話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讓學生理解并欣賞同學之間的差異,實時地選擇適合對方的方式進行溝通,從而化解了許多矛盾沖突,使班級紀律得到質的提升。
(二)生涯目標展示總結
實驗班開辟專欄,讓每個學生在班級內張貼自己的生涯目標,每月利用班會時間讓學生對自己的短期目標(月、周、天)進行總結,小組成員內互相交流自己的目標達成情況,到學期末對目標完成較好的學生進行表彰并邀請其進行經驗介紹。通過這些舉措,班內形成“比、趕、超”的教育氛圍。
生涯教育通過教師引領學生角色自我認定,引導學生走出迷茫;生涯工具助力,幫助緩解沖突、減少矛盾,改善師生、生生關系;生涯活動補充,幫助學生提升自信;生涯目標引領,激發學習動機等模式助力班級管理,最終達到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促進學生向著自己夢想努力。
參考文獻:
[1]黃天中,吳先紅.生涯規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趙? ?鷺.生涯教育對初中生自我決定動機影響的實驗研究[D].2018.
[3]吳芝儀.我的生涯手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
[4][加]布萊恩.費瑟斯通豪.遠見[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
[5]金樹人.生涯咨詢與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美]伊莎貝爾.邁爾斯. 彼得.邁爾斯著.天生不同[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7]姚計海.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8]舒伯(Donald E.Super)職業發展理論[J].美國心理學家,1953.
[9]周羽全.我國臺灣地區中小學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10]孟四清.美英生涯教育特點及其啟示[J].教育論壇,2010,(05).
[1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