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娟
內容摘要:林真理子是日本當代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家。短篇小說《只要趕上末班飛機》是林真理子獲得直木獎的代表作品之一,奠定了其小說家的地位。作者通過獨特的敘事人物、敘事時間、敘事空間的巧妙結合再現了當代日本女性對于愛情的思考。
關鍵詞:林真理子 《只要趕上末班飛機》 敘事結構
林真理子(1954~)是日本文壇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量級作家。1982年,林真理子憑借散文集《買個好心情回家》出道,該書一經出版備受矚目,也使林真理子摘得“暢銷書女王”的稱號。1986年以《只要趕上末班飛機》、《京都行》榮膺第94屆直木獎,奠定了其小說家的地位并開啟了旺盛的創作生涯。1995年,因《白蓮依依》摘得第八屆柴田練三郎獎,1998年憑《眾人的秘密》獲得第32回吉川英治文學獎。
目前國內學界關于林真理子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關注點在作品中呈現的婚戀觀和女性形象方面。劉春英(2012)認為: “林真理子將女主人公塑造成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但在愛情上卻遭受挫折的‘女強人形象,將與她交往的男人塑造成一群卑劣自私、缺乏責任感的形象。”沈悅(2010)認為:“林真理子所塑造的女性大多都是基于這樣的起點,以一位成功的新女性形象出現。她們不僅不依賴男性,還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個性,敢作敢為。”邢以丹指出“《只要趕上末班飛機》和《京都行》這兩篇短篇小說,再現了‘愛的主題,自一開始的‘愛的理想,到戀愛過程中‘愛的困惑,最終走出困境,找到‘愛的解答”。直木獎評委陳舜臣做出了如下的點評:“出場的男性毫無魅力,一邊看一邊一生氣為什么要和這種男性來往。轉念一想,讓讀者能夠有深入的代入感也是作家的技巧高明之處。”但是不管如何,作品充滿感性和細膩,對于人物的觀察也很細致。”小說中的人物、時間、地點都對該小說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擬從敘事人物、敘事時間、敘事空間三個方面來探討這一部小說的敘事結構。
一.敘事人物
熱奈特認為,小說中的敘事人稱主要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其中第一人稱主要是以敘事的主人公出現,第三人稱的敘述者只起次要作用,可以說始終扮演觀察者和見證人的角色。《只要趕上末班飛機》采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我”即主人公美登里的視角來觀察和體會所經歷的事情。
《只要趕上末班飛機》開篇的第一句是:“當我看到這個男人把手伸向色拉時,已經產生了疑竇。接下來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以“我”或者主人公美登里所看所感展開書寫,美登里是小說的主人公同時也是敘述者。通過美登里的敘說,讀者得知長原“是七年前分手的戀人,當時頗費了一番周折。現在這個男人又直率地挽留自己”,美登里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只是現在的美登里已經在事業上富有成就,成為知名的花卉藝術家,對于前男友的挽留“覺得自己卻有種貪婪的心理,其中也不乏為女人的自負”。美登里心里很清楚,兩人與其說是對往日時光的懷念,到不如說是面對稍縱即逝的機遇而產生的沖動。經過一番去留的搖擺之后,美登里還是趕上了末班飛機返回東京。“自己和長原都是多么貪婪的人啊。一瞬間,美登里心里涌起一陣沉沉的痛楚,但是轉眼她就露出若無其事的表情。她關上了粉盒。雪仍在紛紛揚揚地飛舞著。”小說至此嘎然結束,結局耐人尋味。
整部小說以主人公作為敘事者,串聯起整個故事讓讀者體會美登里的所看所感,體會重逢后被前男友挽留的自負、回憶七年前分手的失落、糾結于是否要繼續留下重溫舊情直至最后趕上末班飛機解開心中的郁結。這種敘事的內視角,讓讀者仿佛置身于小說中,能夠更好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敘事時間
熱奈特指出,在故事中,幾個事件可以同時發生,因此故事的時間可以是多維的。但是在敘事中,敘述者不得不打破這些時間的“自然”順序,把它們有先有后地排列起來,因此敘事的時間是線性的。故事與敘事在表現時間上的不同特點為改變時間順序達到某種美學目的開創了多種可能性。此外,熱奈特還提出了預敘和倒敘的概念,所謂預敘也稱“閃敘”指事先講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敘述活動。倒敘也稱“閃回”指對故事發展到現階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述。
《只要趕上末班飛機》巧妙地把敘事時間設定在一天內。小說一開始是定格在美登里和長原用餐的場景,讓讀者不禁對兩人的關系心生好奇。對此,作者通過敘事時間和故事時間共同推進,不斷以倒敘的方式將兩人關系和故事娓娓道來。“長原急不可耐的挽留。他的語氣很坦率,好像美登里理所當然地還是自己的女人。”讀到這里,讀者便明白兩人曾是昔日的戀人,進而對接下來情節產生疑問,男女主人公因何再次碰面?作者繼續通過閃敘的方式推進情節,女主人公美登里原來只是收入微薄的普通職員,她改良了源自墨西哥的人造花技術,使之在日本大為流行,從而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并一躍成為花卉藝術家和名人。美登里出差至札幌講課時,工作之余,不由想起之前的戀人長原撥通昔日戀人電話后,兩人在飯店重逢。“說得好聽些是來告別,實際上是想對自己沒有強烈占有欲的男人,顯示一下已經身價倍增的自我。”可見兩人碰面并非單純是重溫舊情,美登里更多的是想炫耀自己現在的成就,讓男友體會當初悔不該分手的懊惱。這不由讓讀者好奇兩人當年分手的原因。“七年前,美登子二十四歲……”,在之后的閃回把時間倒回七年前,敘述當年發生的故事。熱戀中的美登里把微薄的收入毫不吝嗇的花在男友身上,然而長原卻自私自利。一天晚上,美登里用僅剩不多的工資買了男友喜歡的高級壽司前去約會,飽餐一頓后的男友卻只想著工作不打算留女友過夜。美登里提出借3000日元叫出租車回家,長原卻無情地表示最多只能給1000日元。于是兩人大吵了一架,感情產生了裂痕,沒過多久長原有了新歡,兩人至此分手。小說的敘事時間和故事時間通過并行推進和閃回,讓讀者清楚的了解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故事。
除了倒敘,小說還靈活的運用了預敘的手段。久別重逢后的男友懇求美登里在札幌多住一晚,雖然對往日戀人已經沒有了愛情,但是能使得男人如此竭力挽留自己,美登里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作者設置了一個懸念,美登里究竟會不會在札幌多停留一晚再續前緣呢。正如書名《只要趕上末班飛機》所寫,書中也多處預示了故事的結局。“美登里心中不無一種勝利感,但更多的是厭惡。這種感覺幾乎令她作嘔。”“雖然明擺著,對他已沒有愛情。”“與其說是兩人對往昔的吝惜,倒不如說是面對稍縱即逝的機遇而產生的冒險沖動。” “看來能趕上,太好了”。“剛才的堵車恍如緩幻夢一般消失了。”面對昔日戀人的竭力挽留,美登里搖擺之后還是拒絕并趕上了末班飛機返回東京,這也暗示解開從前的心結,實現了精神上的自我成長和獨立。
總之,作者將敘事時間設定在一天之內,通過倒敘和預敘的敘事手段,打破了平鋪直敘的平淡,讓整個故事更加生動并充滿層次感。
三.敘事空間
趙毅衡指出,任何事件都必須在時間與空間中才能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敘述中的事件除了時間聯系外,必然有空間聯系。事件在空間中的延續關系組成了情節中的空間鏈。金健人認為,根據小說創作對空間的要求來理解,它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域的內容,它承擔著人物的活動,同時又限制著活動的范圍;二是社會的內容,它將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統統網羅于內;三是景物的內容,它是地域內容與社會內容在作品中的具體化與形象化。《只要趕上末班飛機》篇幅雖然不長,主要敘事空間為餐廳、出租車內和機場,卻與如上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聯。
《只要趕上末班飛機》開篇是女主人公因出差至札幌,與多年前分手的男友在餐廳重逢。此時的美登里已經是在東京事業頗有成就的花卉藝術家,而長原則因對生活的一切都感到厭煩。當父親去世后,便返回老家并奉父母之命娶妻生女,過上了平淡溫馨的生活。兩人在經濟和事業上都有了巨大的差異。再次見面的長原殷勤的招待美登里并主動買單,推動了倒敘回憶七年前兩人分手的情節。因此餐廳這個敘事空間可以說是將兩人從現在拉回過去回憶的工具。第二個主要的敘事空間是去機場的出租車中,相比餐廳這是一個更為狹小和私密的空間。“汽車的前車燈一打開,照射出紛落的雪花,使得車里頓時充滿了密室般的壓抑而又溫馨的氣氛。”在這個黑暗的私密空間,交織著現在與過去的回憶。長原在黑夜里傾訴著慕戀試圖用原始的沖動來達到挽留美登里的目的,正如七年前美登里一樣。美登里也一度搖擺不定,然而最終還是堅定要求趕去機場。最后的敘事空間是機場,“空港宛如山背后的秘密要塞,充滿了活力。與剛才途經的毫無生氣的積雪道路形成了對比。”機場象征離別在這里也可以理解成是揮別過去,實現自我的成長與獨立。
如上所述,《只要趕上末班飛機》通過第一人稱敘事以主人公的視角來親眼看親身體會,讓讀者更加的感同身受。通過倒敘和預敘打破平鋪直敘的時間線,使故事情節的展開更加引人入勝更加具有層次感。此外巧妙的把敘事空間設置為餐廳、出租車內和機場,與情節的推進環環相扣,生動的刻畫了現代日本職業女性對于愛情的思考和抉擇。如上種種都展現了林真理子高超的敘事技巧和獨特的敘事風格。
參考文獻
[1]劉春英.日本女性文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337)
[2]沈悅.走出傳統桎梏的現代女性 ——論林真理子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J】.理論觀察.2010(05)
[3]邢以丹.愛的理想、困惑與解答—論林真理子《只要趕上末班飛機》和《京都行》的文學主題【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4)
[4]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年(171-172)
[5]林真理子.只要趕上末班飛機.【M】.王建康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1-49)
[6]趙毅衡.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214)
[7]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 (55)
(作者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