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靜
內容摘要:《百年孤獨》不僅敘述了一個家族的孤獨,同時還暗含了拉丁美洲到整個人類的孤獨處境,作品以“個體”與“群體”的二維深刻闡釋了“孤獨”主題。這種孤獨的產生有其內、外部原因。就內部而言,主要是布恩迪亞家族乃至馬孔多小鎮上人的不會愛、不懂愛,以及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和理解;其外部原因,一是馬孔多小鎮封閉孤立的地理環境與殖民、內戰的時代背景,二是教育缺乏所導致的愚昧落后。
關鍵詞:《百年孤獨》 個體孤獨 群體孤獨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小說敘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秘和傳奇色彩的經歷,同時也反映了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風云變幻和社會現實,以及人類的生存現狀。本文圍繞《百年孤獨》的“孤獨”主題,詮釋其具體內涵及表現,探討造成馬孔多小鎮百年孤獨的原因。
一.《百年孤獨》的“孤獨”意蘊
小說當中的“孤獨”既體現在個體的“小”層面,又體現在群體“大”層面。
1.個體“小”孤獨
《百年孤獨》中的“小”孤獨體現在個體的孤獨。小說中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經歷,這個家族的七代人都表現出了一個共同性,那就是“孤獨”。
孤獨貫穿于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的身上。布恩迪亞家族的創始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對文明的渴望和周圍的愚昧的形成了極大對立,這種對立和反差使他陷入孤獨。布恩迪亞有著獨特而高遠眼光,但自己的思想又不被這個社會所接受,當他經過努力鉆研向大家宣布自己的重大發明時,全村的人卻認為他已經精神失常。布恩迪亞熾熱的理想不能沖破現實的牢籠,于是他從此陷入了孤獨,沉迷于一己世界,最終被綁在栗子樹下孤寂地死去。
第二代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同樣是一個孤獨的典型人物。他幼年孤僻沉默,不愛與人交流,著迷于父親的種種實驗。成年后的他發動了戰爭,變成了一個孤僻而冷酷的軍事領袖。當他擁有了無上的榮譽和權威的時候,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和虛無,甚至到最后竟不知為何而戰。他躲過多次兇險和暗殺,卻永久地被孤獨所折磨。最終他退出了戰爭,整日把自己關在工作間里,埋頭煉金制作小金魚,以此度過自己的余生。
家族當中的個體都有陷入孤獨時的一種表現方式。奧雷里亞諾周而復始地賣小金魚和熔鑄小金魚,而阿瑪蘭妲總是不停地織壽衣和拆壽衣。小金魚、壽衣這些物品實際上代表了他們各自的一種孤獨。
2.群體“大”孤獨
“大”孤獨體現在群體的孤獨,孤獨存在于布恩迪亞家族、馬孔多小鎮甚至整個拉丁美洲。
“孤獨”首先是布恩迪亞家族的一個圖騰和印記。布恩迪亞家族世代重復的姓名預示著書中人物的個性,如叫奧雷里亞諾、何塞·阿爾卡蒂奧、烏爾蘇拉、蕾梅黛絲等名字的人都有著各自相似的性格。然而這種性格的循環都擺脫不了孤獨的宿命。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因為創新舉動不被理解而后陷入孤獨,開始每天反復煉制小金魚;阿爾卡蒂奧第二也不被他人理解,最后開始沉迷于手稿的破譯。整個家族都的人們沒有抵抗住孤獨的命運,他們在孤獨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馬孔多小鎮和拉丁美洲也是“孤獨”的。小說一開頭就描寫了馬孔多小鎮與世隔絕的原始孤立狀態。拉丁美洲同樣也是孤獨的,其內部政權變動頻繁,外部則受殖民統治和壓迫。歐美的殖民與掠奪不但沒有改善拉丁美洲貧窮落后的現狀,反而讓拉丁美洲在現代文明中逐漸迷失自我,“孤獨”滲入到了民族精神之中。
二.《百年孤獨》的“孤獨”根源
造成布恩迪亞家族、馬孔多小鎮人們的孤獨有許多原因,這可從內、外兩個層面來看。
(一)內部原因
1.不會愛,不懂愛
馬爾克斯說:“布恩迪亞整個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1]不會愛,不懂愛是布恩迪亞家族甚至是馬孔多小鎮上的人的一個特性,而這一特性讓他們陷入孤獨,不斷受挫,逃脫不了重復的命運。
首先是“不會愛”。奧雷里亞諾上校是一個“不會愛”的典型形象。奧雷里亞諾上校并沒有真正愛過她的妻子和轉戰南北時認識的女人們,只是把她們當成自己孤獨的一種填補。同樣,他也并沒有真正愛過他的兒子們。當他的兒子被一個一個刺殺,他的心里也沒有悲痛,只有無處發泄的盲目憤怒以及徒耗精力的無奈。其他的人同樣“不會愛”。小鎮里充斥著各種情欲,這種泛濫的欲望更多體現為原始的本能,并不能滿足他們內心更高層次的情感需求,因而也無法產生心靈的充足感,這些人物最終只能在情欲構筑的孤獨中越陷越深。
其次是“不懂愛”。布恩迪亞家族第二代的阿媽蘭妲,她所表達的愛是一種扭曲和極端的愛。她為了得到鋼琴師克雷斯皮的愛不惜一切代價,想要置麗貝卡于死地。但最終卻誤毒死了蕾梅黛絲,她也因此背負了內心巨大的痛苦與自責。她的愛也是一種自虐的愛。她盡管深愛著克雷斯皮和馬爾克斯上校,卻接連拒絕了他們的結婚請求,對彼此都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害。這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是膽怯的,她“進入了自我懲罰和不斷傷害之間的怪圈”。[2]她想愛,卻無奈不知道愛的方式,她的愛不是毀滅他人就是毀滅自己。費爾南達對子女的關愛,也是一種畸形的愛。她把她的人生觀和理想強加于子女身上,最終導致了梅梅的愛情悲劇和人生悲劇。
2.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和理解
人與人之間理解和溝通的缺失,也是引發孤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布恩迪亞家族的夫妻、兄弟姐妹等都缺乏溝通,缺少信任和理解。當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激動顫抖著向人們透露自己的新發現的時候,他的妻子烏爾蘇拉卻怒斥他別教壞了孩子,全村人也都認為他已經失去了理智。最終,布恩迪亞沉迷于一己世界,陷入了深深的孤獨。
第三代的阿爾卡蒂奧在小時候就沒有與別人有過好的交流和溝通。奧雷里亞諾上校即使是在教他讀寫,也總是想著別的事,如同一個陌生人。因為缺乏情感的溝通和家人的關心,他愈發的孤獨和壓抑。當他掌權之后,這種積壓的情感變成了憤恨,他開始獨裁專制,肆意屠殺。
阿瑪蘭妲和費爾南達也存在溝通上的障礙,她們之間矛盾叢生,到最后兩人甚至決定互不理睬。奧雷里亞諾上校和費而南達也從未分享孤獨。在德拉·彼達離開后,他們“仍然各行其是,各自打掃房間,任憑蛛網落雪般籠在玫瑰枝頭。”[3]人與人之間缺少溝通和理解,使得每個人的心理處于一個封閉的狀態,這種狀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獨。
(二)外部原因
1.地理環境和時代背景
從地理環境來看,馬孔多小鎮所處的拉丁美洲外部四面臨海,環海的地理環境使得拉丁美洲在殖民之前與外界沒有太多的聯系和交流。內部地形地勢復雜,這導致了居住民的相對封閉和孤立的狀態。在拉丁美洲內部,山脈、平原和高原相間,復雜的地形地勢讓生活在不同區域的原住民生活習性、語言口音大不相同,彼此之間也缺乏溝通和聯系。孤獨封閉的地理環境會導致人們的不了解世事、落后的狀態。地理環境上的封閉與孤獨進而影響到了人們的精神和心理。
從時代背景來看,殖民入侵和戰亂頻發都使拉美地區陷入了深刻的孤獨。殖民者的進入不僅影響了當地的社會和經濟結構,而且沖擊了其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使當地形成了一種“既傳統又現代、既愚昧又文明的混合文化形式。”[4]拉美人民在這種現代文明的潮流下逐漸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文化上的孤獨。與此同時,19世紀的拉美大陸內戰頻發,統治者獨斷專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入侵后,又對當地的抗議運動進行了血腥鎮壓。人們在這種處境下飽受動亂之苦,因而又陷入了生存上的恐懼和孤獨。
2.缺乏教育,愚昧落后
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教育不僅能夠促進人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發展,還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利于個體價值的實現。“受過較好教育的人不易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5]
教育可以分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馬孔多小鎮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缺失的。首先是學校教育的缺失。書中對學校的教育著墨不多,書中所提及的一所學校先是毀于戰火,重建后沒多久又改為軍營,這可以看出在馬孔多小鎮中系統和正規的學校教育是缺失的。其次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如第一代的布恩迪亞沉醉在自己的實驗之中,而他的妻子烏爾蘇拉則做家務忙生意,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以至于缺少了對孩子的教育和對他們成長的關注。
教育缺乏,環境封閉導致了人們的愚昧落后。這種愚昧落后使人們對世界和自身都沒有一個清醒的認知,他們不能夠清楚地了解到這個世界的樣貌和這個世界每天在發生的事情,也不能深刻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從而循環往復地陷入了孤獨的怪圈。
三.總結
《百年孤獨》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孤獨”這一主題,書中展現了小的孤獨,書中的人物都有著孤獨;也有大的孤獨,整個家族到拉丁美洲都處在一種孤獨的狀態。這種孤獨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原因,挖掘孤獨背后的根源能夠探索到突破宿命和怪圈的有效對策。正如馬爾克斯所說——“孤獨的反面是團結”[6],只有團結起來,遠離孤獨,拉丁美洲人民才會有力量擺脫封閉落后的狀態,得到真正的進步與發展。對于人類整體而言,也需要相互理解、團結和博愛,重拾精神信仰,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孤獨的困境,共筑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加西亞·馬爾克斯,門多薩.番石榴飄香[M].林一安譯,北京:三聯書店,1987:109.
[2]安浩薇.《百年孤獨》的宿命意識及主題探析[J].漢字文化,2019(2).
[3]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M].范曄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7:4,311.
[4]趙星.《百年孤獨》“美洲式痛苦”的文化鏡像[J].文化學刊,2017(10).
[5]魏青主編.教育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30.
[6]加西亞·馬爾克斯.兩百年的孤獨[M].朱景冬等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51.
(作者單位:南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