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暉
內容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要鼓勵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然而低年級的寫話現狀是:學生缺乏語言積累,表達方式單一,寫話質量不高。因此,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為學生降低學習難度,并通過寫話評價激勵學生,助力學生真情表達。
關鍵詞:真情實感 寫話教學 學生本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針對低年級寫話指出:“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表達真情實感。”然而,現實的寫話教學卻存在種種困境:學生積極性不高,內容枯燥;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無法激起學生興趣等等。如何立足學生本位設計寫話教學,讓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真情表達值得深入探索。
一.學情出發明起點,舊知新用巧搭橋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較差,需要教師合理的引導和組織。因此,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兒童視角出發,整合教材的寫話資源,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學習寫話鋪好路。
1.研讀教材,明確方向。部編版教材在編寫上呈現梯度式上升,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寫話水平。因此,要聯系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以所習得的方法為起點開展教學。部編版一年級上冊主要是一兩句話的口語訓練,依托園地和課后習題引導學生模仿說句子,并開始認識標點。一年級下冊開始由口頭語向書面語過渡,引導學生關注長句子,并進行寫句子的初步訓練。二年級則開辟了確定主題的寫話專題,涉及寫實類的如“寫寫自己的玩具”、想象類的編寫“小老鼠和貓的故事”以及學寫“留言條”的應用文,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規范寫作格式的意識。
通過對教材的研讀,把握學生學習過的語用點,避免重復教學或者簡單復習。針對學生知識體系中較薄弱的環節或者盲點,進行有側重的教學。這樣,在方法的指導上會更加切實有效。
2.收集素材,舊知引路。在寫話教學中,學生動筆實操前是否引入范文常令教師陷入兩難。一方面,展示范文能夠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示范,讓他們知曉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寫,但一定程度上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令他們很難跳脫范文的模板。大到文章結構,小到用詞用語,學生們都會無意識地仿照范文,這就造成了學生寫話千篇一律,難以個性化地真情表達。
為了規避范文牽引思路的問題,同時串聯過去閱讀教學所積累的詞句、教授的寫法,教師需要精心安排內容,收集可供“搭橋”的語段。在《我的好朋友》這篇寫話中,教材明確提出要求:“他是誰?長什么樣子?你們經常一起做什么?”其中,對于好朋友樣子的介紹是關鍵之處。能否引導學生抓住好朋友的關鍵特征,用上合適的詞句來表達,是此次教學的重點。為此,筆者整理了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中涉及人物外貌描寫的語段以及相關的課后練寫,通過課前回顧舊知,幫助學生記憶復現,從而實現寫法的遷移。
課文選段:
“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明亮的眼睛閉上了,緊緊地閉著;彎彎的眉毛,也在睡覺,睡在媽媽紅潤的臉上。”——《媽媽睡了》
“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難忘的潑水節》
課堂練習:
(1)照樣子說詞語。
明亮的眼睛 水汪汪的眼睛 ( )的眼睛
烏黑的頭發 波浪似的頭發 ( )的頭發
(2)根據提示說句子。
身穿、,頭上(身上)。
吳忠豪教授曾指出:“語言教育重在應用,重在表達,故語言教育注重訓練。”學生通過以上內容的回顧與訓練,大致了解了描寫人物樣貌的技巧,積累了相關詞句,豐富了表達,這些都為接下來的寫話提供了扎實的語言支撐。
二.設計活動精策劃,梯度教學降難度
《課程標準》指出:“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既要立足學生本位,保護童真童趣,也要重視學生寫話的質量,讓學生的表達符合規范。這就需要教師在“收”和“放”之間尋找平衡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有梯度地開展教學。
1.趣味活動,暗藏伏筆。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天然地傾向于富有趣味性的活動。在寫話教學中融入能激發兒童好奇心、求知欲的活動,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的裨益。
在本課教學中,筆者設計了“躲貓貓”的游戲環節: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玩“躲貓貓”的游戲,躲在哪兒呢?就躲在這電腦的文字中。仔細聽,你能否猜出他(她)是我們班的哪位同學?(抓住學生特點,用兩三句話進行介紹。如:他個子不高,留著一個十分可愛的蘑菇頭。他還特別怕癢,別的同學一撓他癢癢,他便發出咯咯咯的笑聲。)
學生猜……
師:這兩位同學都被大家這么快速的找出來了!再來聽:她個子中等,每天都穿著一身校服。
生1:老師,大家都穿的校服,這也太不好猜了!
生2:是呀!您這就是在說無用的話呢……
生3:你得說些只有他有,別人沒有的東西才好猜。
師:是呀!在介紹人物樣子的時候,要抓住他最關鍵的特征才行呢!(板書:抓關鍵特征)
正是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合適的課堂活動,才能使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并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認識到了“要抓關鍵特征介紹人”,這也為后續的教學埋設了伏筆。
2.完善圖表,互動交流。寫話教學,雖然是指向“寫”的訓練,但是卻與讀、練、仿、說、思等密切相關,不可以割裂地教。想要立足學生本位,讓學生能抒發胸臆,就要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時間,讓學生靜下來“思”。在本課中,教材中的范例圖表正是“思”的落腳點。筆者讓學生在腦海中回顧與好朋友的相處過程,再將“好朋友”的樣子、兩人之間的故事補白進圖表中。借由圖表,鼓勵學生以:“我的好朋友是……他長著……”為開頭,在四人小組內介紹。正因有了前期的鋪墊,組內涌現出了不少真情交流。
低年級的寫話,還處在口語向書面語逐步過渡的階段,口語表達和寫話相輔相成。在寫話之前,鼓勵學生開口表達,不僅有助于學生捋順寫話邏輯,更能助益其語言的組織。這種先說后寫的模式,也降低了學生寫話的難度,做到了分梯度教學。
3.格式指導,下筆成文。低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有過一些寫話練習,但仍處于寫話的初始階段,基本的格式還未規范,需要不斷地指導、強調,才能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教學夯實基礎。因此,有必要在學生動筆前強調格式要求:第一行抬頭先空兩格,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每個標點符號單獨占格等等。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妥帖地使用詞語、句子進行表達。同時提醒學生在寫話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和握筆姿勢。這些看似細小瑣碎的要求,實則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基石。
三.優化評價重激勵,真情表達出美文
一堂完整的寫話課,決不是以學生完成寫話為結束,還要有后續的教師評價、生生評價作為補充。只重視“教”而忽略“評”的教學往往導致學生寫話的積極性降低。再者,缺乏寫話后的點評,學生便無法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查缺補漏。《課程標準》指出:“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因此,評價方式要盡可能地多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選擇點評的范例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不能只給予寫話能力強的學生展示的舞臺,這會造成其他學生心理失衡,失去信心。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好、中、差三個梯度的作品進行點評,盡量放大學生寫話的優點,通過帶有鼓勵性的評價提振學生的信心,調動積極性。
在本課教學中,筆者針對寫話評價做了如下設計:
1.出示表格,小組互評
評星表:開頭空兩格。(一星)標點單獨占格。(一星)介紹好朋友的樣子。(1星)抓住關鍵特征寫樣子。(一星)能夠寫出好朋友間一起做的事。(1星)事情寫的清楚,語句通順。(一星)
一方面,通過設置評星表,細化評價要點,組內互評便有據可依。另一方面,學生也能據此進行自我對照,找到自身不足并加以修改。
2.投影作品,師生共評
針對寫話評價,如果教師只是牢牢地將學生的文稿攥在手上,教師讀,學生聽,那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共評。筆者認為,通過現場投影,或者將作品打印分發,令學生能夠對照“實體”進行寫話評價,更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就有了如下的課堂對話:
(出示某位同學的范例)
師:對照評星表,你會給這位同學打幾顆星呢?
生1:我覺得可以得5顆星。因為他的格式和標點都正確,也能夠介紹好朋友的樣子和一起做的事。不過他有一些錯別字,所以給他扣了一顆星。
生2:我覺得他的句子不夠通順。
師總結:同學們能夠依據評星表,抓住這位同學寫的好的地方來點評,發現他的閃光點,也能夠指出這位同學的不足,很會評價!
師:這位同學的寫話,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相比于他之前的寫話,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說明只要肯下功夫,終會有所進步!
通過對范例的交流評價,使學生獲得啟發,也在此過程中對自己的寫話進一步地完善和加工。凝結著兒童純真情感的寫話,在注入評價體系的“調味品”后,愈發文質兼備。筆者在品讀學生的寫話作品時,也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兒童們對于好朋友的真情流露。
以下為學生的作品:
作品1:我的好朋友是紫桐,她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一頭長長的頭發,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紫色的眼鏡。她一笑起來,嘴邊就出現兩個小酒窩,顯得非常可愛。我們住在同一個小區,經常一起手拉手上下學。每到周末,我們一有空就約著到對方家玩。我們經常玩智力磁片積木、珠子過山車、木棍拼圖。當我有困難的時候,她都會幫我,這就是我的好朋友——紫桐。
……
綜上所述,低年級的寫話教學要立足學生本位,以學定教。教師只有精心設置課堂活動,搭建學習橋梁,靈活地采用仿寫、交流、練習等形式,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才能使學生不再對寫話感到頭疼,而是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真情表達,快樂寫話。
(作者單位:福建廈門市集美區康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