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娜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生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去迎合時代的需求、社會的考驗,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在任何階段的學習里,每一個學科的教師都應當努力肩負起自身的教育使命,全力挖掘出學科的教育本質,不遺余力地傳遞給學生。對于小學語文來說,教學過程是簡單的,同時也是復雜的。語文是人們生活中每天都會用到的一門學科,太復雜的地方在于,語文知識中不僅包含著我國豐富的文化底蘊,還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里體驗到一些德育培養。
【關鍵詞】問題意識? 創新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 問題意識培養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9-0092-02
一、引言
在小學整個教學體系中,語文是十分重要的學科,應當受到學校、教師以及家長、學生的重點關注。小學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時期。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所養成的學習習慣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會讓他們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成長。教師應當及時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將其付諸到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好奇心是任何學習最本質的驅動力。當學生學會對一件事物產生質疑提出問題,并且能夠主動探索,那么他們必然會取得相應的成就。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及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在自然程度上打造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同時要在課堂上設置相應的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優秀習慣,為學生長遠的學習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理念要始終本秉持著以學生為本的中心,開展多元化互動的課堂,確保學生的語文思維水平可以達到質的提升,讓他們能夠更多地體驗到語文這一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質疑、解決難題的綜合能力。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出疑問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曾經表示,千萬個優秀的發明始于一個疑問。新東西的出現是一種創新與創造的結合,是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與整合的有效活動。教師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的能力,學會學習,而不是將課本上的內容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死記硬背。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知識框架中,閱讀教學屬于比較重要的部分。在閱讀教學過程里,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快速的提升,一些語文知識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得到應用。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語文根基比較薄弱,并不能夠掌握高效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向他們傳授知識時,不能直接指出問題,還要引導他們進行學習。在一些正式課堂開始之前,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預習工作,讓他們先去自學,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解決。
比如在學習《奇妙的克隆》這一篇文章時,可以在預習環節向學生設置一些理解字詞意思的相關知識,讓他們先掌握基礎內容,攻克閱讀的第一難關,鼓勵他們在遇到不懂的生詞時,先自我解決,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式,或者根據上下文語境的意思去判斷詞義。同時,還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什么知識?”“如何劃分結構的?”“每一個段落內容又是用什么樣的形式去概括的?”“在這篇課文中第一段用西游記中故事,有什么意圖?”“在文章中哪些地方體現出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文章中對于克隆技術描寫十分美好,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心態去看待克隆技術?”通過這些一系列的問題設置,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自主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優良習慣,讓學生在遇到類似的文章閱讀時,能夠發出相應的質疑,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并且能夠學會解決問題。這一方面的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還是要讓學生能夠學會提出好的問題,在自我解放的基礎上,加強問題思考與解決的整體能力。
三、引導學生學會有效釋放問題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學會自我解決難題的能力。提出問題是很關鍵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所提出的質疑必須具備相應的價值,這樣他們才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當學生學會提出問題之后,要能夠依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不斷地思考與探索,將問題進行解決,整個過程才是問題意識的有效培養。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可以對他們提出問題,但是在解決問題時,一定不能夠采取傳統的手段,向他們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要讓他們學會對問題進行拆分,以及深入追究;要通過有效的課堂組織以及點播,讓學生能夠將問題有效解決。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整體交流互動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
比如在學習《泉城》這篇文章時,《泉城》這一篇文章的重點是要讓同學們能夠通過自我感悟,體會到泉城的動態美。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提問時,要有層次性,循序漸進地進行,可以先詢問他們在72群中最有名的泉是哪幾個?接著詢問珍珠泉的泉水流動特點是什么?作者采用怎樣的描寫手法去描述這種泉水?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文章朗誦,這樣學生才能夠全身心地融入到課堂上體驗泉水的動態美。同時,也能夠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整體過程中,獲取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反思學習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水平,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具備創新性的環節,去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遷移以及有效應用的能力。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去自己描寫泉水,可以是生活中的噴泉,也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景點,讓他們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鞏固、創新,這種將教材與生活相聯系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吸收語文知識,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四、在課堂上創設情景教學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是激發他們求知欲的關鍵,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他們產生正面的影響,為培養問題意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教師都比較害怕,師生關系十分疏遠,致使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真正的說出自己內心想法。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積極鼓勵,讓他們可以削減心中防備,在課堂上敢于提問,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當要允許其多樣性的產生,不能因為學生的問題千奇百怪,就對他們采取批評教育的形式,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大部分事物的了解,都是通過形象思維去認知的,他們對于一些抽象的思維,沒有辦法做到好的應用。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問題講解時,要盡量地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他們能夠在與自己相對而言較為熟悉的情境中進行學習,提升他們的情感認知。課堂上的情境教學能夠打破學生對于問題意識的陌生感。通過這樣的課堂,學生會認為,回答問題是與他人溝通交流,不是機械地完成課程任務,能夠從心底中激發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去為學生創設各種新鮮的情境,在課堂上融入圖片、動畫等多元素,構建豐富多彩的情境課堂。
比如在《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中,通過平凡的語言,深切地表達了總理不辭辛勞、為國為民的偉大行為。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去對這句話進行解讀,“這句話出自誰口?簡樸在哪些地方還可以體現出來?這句話對于文章的作用又是什么”教師要把握文章的重點語句,將其作為教學切入點,高效創設情境教學,讓學生可以主動提出問題,能夠有更加深切的認知,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適當的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可以養成良好的提問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獎勵機制,對表現好的學生實習物質獎勵,激勵、引導、啟發學生踴躍發言。同時,教師要調整自己問題的難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回答,學習到本質的語文科學素養。
五、結語
語文學科不僅具備工具性,同時還具備人文性,可以加強學生溝通表達的能力,大力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為了使學生可以最大程度上獲得知識,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能夠學會主動思考,在好奇心的趨勢下,尋求更多真實的答案,自覺地進入到語文的魅力世界中,從而提升教師的課堂效率。并且,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依據學生的真實狀況創新教學理念與思維,引導學生產生并培養問題意識,使他們可以養成正確的思維發展習慣,在綜合素養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有目的的去開展日常教學工作,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教材上的課文內容做到高效理解,還能讓他們善于發揮出其中的問題,養成優秀的思維習慣,對于生活中的難題能夠做到自我主動解決。教師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打造出具備創新性,并且輕松、活躍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無壓力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高效的課堂與高質量的語文教學成果是息息相關的。學生自身的問題意識,會讓他們提升自我學習能力以及知識應用的整體水平,進而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當學生掌握了自問自學的進步方式,他們一定會獲得更遠、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亞蘭.問題引領 學會學習——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4):214-215.
[2]王亞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0):59-60.
[3]危蓮娣.好問·多問·深問——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課外語文,2021(4):67-68.
[4]宋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3):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