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對目前學者針對該課題的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學習,在掌握了理論的基礎上,以文化創新的視角來分析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的傳播途徑,根據高職院校的第二課堂作為載體,落實校園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工作,希望能夠引起教育界的重視。
【關鍵詞】文化創新? 第二課堂? 校園文化
【課題項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十四五”規劃課題,課題名稱:文化創新視角下舞蹈“第二課堂”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探索,編號:XJKX21B018。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015-03
隨著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增加,文化的碰撞以及文化的改革也逐漸加大腳步,21世紀是文化碰撞融合的時代,中國想要在世界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提高對于青年一代的教育,首先需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提高校園文化的建設,增加校園文化建設渠道,豐富校園文化類型,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為以后的工作奠定文化底蘊[1]。校園文化是校園建設和校園活動的重要思想指導因素,也是校園能夠更好地開展教育的前提條件,在高職院校中,校園文化的建設越來越重要,高職院校是文化的傳承與繼承的重要場所,通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認知與認同的過程,提高其文化素養,對于未來工作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2]。
一、文化創新視角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引領高職院校文化方向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于文化的追求也逐漸凸顯,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成為新時代人們的新追求,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校園文化的地位也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關注,校園文化需要跟隨者時代而不斷的進步,在文化的觀念上需要不斷的創新。在傳承傳統的文化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地接觸國外先進的文化,遵循全球化的發展理念,將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進行不斷調整和創新,構建一個比較宏觀的文化發展目標。只有堅持辦學理念,緊跟時代文化的發展方向,才能夠將校園文化的核心思想保持先進性[3]。
(二)為校園文化提供規律性保障
文化創新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創新過程中的一個規律性的保障,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存在一定的規律性的,校園文化的發展是跟隨高職院校的發展而不斷改變的,因此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在順應時代的教育需求的改進中進行了不斷的回應,并且對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和結構進行了規律性的調整,通過對其他社會文化進行不斷的分析、批判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并發展創新。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變化的階段,文化創新對于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來說,是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根本時代要求。高職類院校的使命是完成社會責任,堅守文化傳統的同時又要把握時代的脈搏,因此通過文化創新能夠不斷地改善高職類院校的校園文化,逐漸形成高職類院校的獨特的文化個性。
二、文化創新視角下以第二課堂為載體創新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在新時代中,學生的思想與認知以及心理動態,很多時候是來自于客觀社會現實對其的影響而產生的。改革開放時代的社會現實造成的新的環境給學生的思想帶來的新的影響,形成了新的特點,因此只有正確地了解學生的思想新變化、新特征,才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形成進步思想。而第二課堂正是符合了這一特點,由于第二課堂上的氛圍等不同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更加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上、行動上的交流,能夠為教學提供一個更融洽、更平等的教學狀態,因此,通過第二課堂作為載體來創新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是創新高職校園文化的新渠道。
(一)第二課堂能夠為高職院校建立了解學生思想的渠道
整體來說,在高職院校中的學生由于處于一個新的就學環境中,具有思維比較敏捷,知識面比較豐富以及敢于創新的優勢,但是也存在思想上消極的一面,例如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對于金錢觀念的認知中,有一部分的學生存在錯誤的消費觀、金錢觀,很多學生盲目追求賺錢,形成一股經商熱潮,將大把的時間用在了經商上,從而失去了很多寶貴的學習時間,荒廢了學業,在畢業后,真正能夠利用專業知識來就業的學生很少。另外還有的學生在思想上存在厭學心理,對于學業找不到興趣,也體會不到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的快感,因此針對教師的教育存在逆反心理,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第二課堂能夠為教師和學生開啟一個溝通的橋梁,在正規的課堂教學以外,建立起第二課堂,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將文化的傳承和引導置入第二課堂,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認知和心態,掌握學生消極的心態的來由,并且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們的心頭之患,引導其形成正確的、積極的文化素養。
(二)第二課堂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教職工的文化素養
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教書與育人同樣重要,因此教師的自身的文化素養十分重要,只有自己掌握了先進的文化,才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因此,面對著距離步入社會僅有一步之遙的高職院校的學生,高職院校的教師自身素養也有一定的差距,一些教師自身的素養不足,文化底蘊重視不夠,對于學生的責任心欠缺,表現在教學中則是不約束課堂紀律,對學習出現消極狀態的學生視而不見,對曠課的學生置之不理,這種文化素養對于教學活動來說有著很大的消極影響。很多教師執教多年,因此會存在一定的教育疲憊期,開展第二課堂,能夠為教師提供認識并了解學生的機會,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達成共情,這樣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情感拉近師生距離,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進其教學責任心,因此第二課堂無論是針對學生還是教師而言,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文化創新視角下以第二課堂為載體創新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保持先進的校園文化建設觀念
高職院校想要以第二課堂作為載體來創新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首先則需要高職類院校保持一個比較先進的觀念,并且觀念要與高職院校的自身特征相匹配。傳統文化需要傳承的基礎上也需要跟隨朝代的需求而做出相應的變化,因此建議高職院校以第二課堂作為載體為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的建設賦予符合高校情況的文化個性。首先需要立足于高校的基本情況,從高職院校的學生實際出發,探索實現能夠激發學生多樣性發展的文化理念,并且突出時代性和個性。
(二)校園文化內容有待豐富
通過第二課堂的渠道來建設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需要讓全體師生更加清楚的認識到第二課堂的教育意義,以及其存在的教育價值。并且以此為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例如在第二課堂針對學生進行職業定向的分析,并且在開學前與學生在第二課堂上進行交流溝通,引導其明確其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的態度,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學習目標和人生方向。教師在第二課堂上需要更加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學校環境改善學生的文化素養。在第二課堂中積極發揮學校的各項資源,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等。
(三)確立第二課堂教學制度
對于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來說,校園文化有著比較重要的向導性作用,因此,校園文化也肩負著比較重要的歷史使命,校園文化的建設成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的重要的依托。但是隨著國家的發展,對于文化體制也有著一定的影響。第二課堂的成立代表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教學地位,針對于第二課堂,需要高職院校明確地樹立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也就是高職院校的領導需要對第二課堂的落實進行相關的管理和約定,將第二課堂的時間、課堂的內容以及課堂的紀律進行詳細的規定,建立第二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針對于第二課堂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
(四)加強第二課堂教學中的網絡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的網絡文化的建設,需要建立在文化創新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及互聯網硬件軟件,來支撐第二課堂的教學,正確地認識信息和互聯網對于文化的傳授作用,積極地吸收有著積極影響的文化教育手段,通過新媒體等方式,創新文化建設應用,在第二課堂中,利用多媒體、線上互動等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更多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保持與社會文化接軌。通過向高職院校的學生宣傳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方法,幫助其認識到互聯網的潛在危險,適應網絡文化傳播的特點,健全校園網絡管理辦法,豐富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渠道。
四、總結
在文化創新的背景下,想要更好地加強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把握文化創新的熱點,首先在校園文化建設匯中處理好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第二課堂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采用理論聯合實際的情況,通過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真實案例,來豐富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諧的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需要鼓勵文化的創新,以文化活動的創新作為手段,以文化建設的新媒體等科技手段的利用作為有效的實現手段。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需要堅持與時俱進,通過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相互融合,利用第二課堂的有效手段,在繼承文化發展的基礎上來促進校園文化的和諧發展,體現出高職院校教書育人的本質功能,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明洲.文化自信視角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創新——以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為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31(2):52-54.
[2]商雅萍.新時代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14):21-24.
[3]李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創新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分析[J].遼寧經濟,2020(7):70-71.
作者簡介:
曹蓓(1982年6月-),女,湖南衡陽人,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