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李立 昝程 李玉紅


【摘要】《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注重應用,旨在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本次教學創新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將多媒體行業和技術的最新發展引入教學過程,精簡理論知識,強化實踐訓練,引導式拓寬設計思路、建立共享資源平臺,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四方面進行教學創新改革,并以項目為載體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復合應用型人才[1]。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改革? 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以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計算機綜合課程設計與研究,項目編號:2020GJJG241。
【中圖分類號】G712;TP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109-02
一、課程教學創新改革背景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是生物信息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音頻編輯、圖像處理、動畫制作和視頻錄制及剪輯等技術,希望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的圖像和視頻處理能力,并能進行簡單的動畫制作,從而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創業意識強調較少,教學內容中缺少行業最新發展知識,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單一等,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因此,授課教師團隊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為目標,針對課程進行教學創新改革,希望通過改革,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實踐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為學生今后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專業領域的設計和研究工作以及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擬解決問題
(一)重知識教學,輕實踐培養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經常出現學生理論知識很強,但是實踐動手能力偏弱的情況,這對于學生今后參加就業創業是非常不利的。本次改革中通過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試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推進素質教育建設。
(二)課程教學內容老舊,跟不上時代最新發展
由于多媒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相關軟件更新頻率較高,而教材中所包含知識大多是基礎知識,所使用軟件大多不是最新版本。因此,在教學中需考慮多媒體行業和技術的最新發展,并將行業對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列入教學內容。
(三)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高校大部分課堂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課堂中沒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學生在課上參與度不強,存在感不強。本次改革中引入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四)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水平
在高校的期末考核中,通常都是采用試卷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更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養成,紙質試卷不能很好的反應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本次改革中引入全新的考核方式,讓期末考核更全面更科學的反映學生學習效果。
三、創新方法及途徑
(一)采用2+6+1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注重應用,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采用2+6+1教學模式,在90分鐘的課堂內,教師講授理論課的時間為20分鐘,實踐時間為60分鐘,還有10分鐘用于知識答疑和效果測評。
(二)更新教學內容
精簡課程理論知識,強化實踐訓練,增加創意設計類課程和綜合實訓項目,調研統計多媒體行業和技術的最新發展知識,了解行業對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并將這些知識以專題或案例形式列入教學內容并以合理地引入教學過程。
(三)使用新型教學方法
新型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載體,綜合使用微課、翻轉課堂、案例驅動等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獨立思考+ 教師互動+團隊合作+網絡學習等多種情境下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四)制定全新考核方式
學生課程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加權而成。平時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考勤、作業及課堂表現。期末成績則取消紙質試卷,要求學生按照授課教師要求,設計相應項目作品,完成項目報告,并通過演示和答辯展示項目成果,評委根據評分細則判定項目成績。
四、具體執行計劃
(一)前期調研階段
3月1日至5月30日,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及行業對人才的要求。
(二)教學準備階段
6月1日至8月20日,將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引入教學過程,完善教學大綱和考核方案。
(三)項目實施階段
通過規定時間的培養,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具體安排如表1所示:
(四)評價考核階段
布置課程期末項目,在項目中融合課程思政,要求團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并分組展示,具體安排如表2所示:
(五)后續發展階段
成立團隊,建設網絡共享資源,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其他學生活動。
五、結束語
截止到2020年,《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已在5屆學生中實施改革,每個學生都有對應的課程設計作品留存到教研室。五屆學生累積作品容量達21.8G。通過每年的學生座談會結果顯示,學生對課程的改革較為滿意。學生通過所學知識,目前已成立多媒體技術團隊,創辦系刊,并參與系部一流課程線上資源視頻錄制與剪輯工作。此外還承擔了系部學生活動海報設計及宣傳片視頻制作等任務。2020年, 團隊策劃了“在一起”圖片征集大賽,還參與了學校話劇錄制與視頻處理工作。通過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課程中提出的考核方式也推廣到專業內其他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受到任課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趙佳,韓華,昝程,等.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信息與電腦,2016.
[2]陳俊杰,李海芳.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3]鄒紅.“多媒體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9).
[4]錢慶平,賀學劍.多媒體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0(11):183-184.
[5]李國輝.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施路徑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
作者簡介:
趙佳(1988年6月-),女,河北邢臺人,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