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盈瑩
【摘要】各院校通過課程教學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有效提升。學校著重培養擁有正確價值觀、覺悟性高的人才,可以確保國際貿易交流取得良好的成效。本文旨在探索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與思政課程的融合途徑,提出了在教學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學課程改革、建設高質量教學團隊、設立思政考核機制的建議,以期為學校向社會輸入大量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際貿易? 思政課程? 實務教學
【中圖分類號】F740-4;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048-02
思政課程不僅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方向,還是振興中國的著力點。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可使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同時還能為我國創造更多貿易機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分析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大勢,預判貿易經濟的市場走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立場觀念。實務教學各環節中均融入思政元素,并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蘊含的文化特色,確保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全過程。
一、在教學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一)植入中國發展格局
在講解課程時,需將我國針對貿易活動提出的發展戰略進行逐一梳理,讓學生明確該戰略實施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就“一帶一路”政策進行講解時,著重點應在于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該政策的頒布是為了帶動我國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其帶去更多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中東、東南亞等國家。此舉不僅可以使我國部分企業產業發生轉移,還能將其他國家產能過剩的資源置換到我國,這是互利共進的有效途徑。我國與其他國家進行出口貿易,不僅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還能為我國創造更高的對外貿易經濟,使得對外貿易經濟鏈更加穩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我國經濟轉型。“一帶一路”既可以改善進行貿易活動國家局部區域的投資環境,又能確保各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促使經濟要素加速流動,使得國際貿易市場得以融合發展,各區域經濟深層次的發展[1]。
(二)講解國際貿易局勢
對近代中美貿易戰做講解時,要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深入剖析導致貿易戰出現的經濟因素,站在經濟發展角度分析加征關稅的目的,對我國經濟走勢、選擇、解決對策等進行思考,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喚醒潛藏的紅色意志,確保我國貿易隊伍壯大,激發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執著,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在對全球價值產業鏈進行分析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朝命運共同體方向進行思考,只有各國清晰明確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位置及作用,才能促使各國之間的貿易交流更加頻繁,使得文化交流、彼此之間的依存度不斷深入。學生要全面貫徹我國愛好和平、互助互利、共進共存、不參與別國事宜的思想,其他國家出現危機時應給予一定幫助,目的是促進各國之間貿易鏈的正常走向,在全球化機制的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幫助別國就是降低“蝴蝶效應”出現的根本舉措,是維護國際社會使其和諧、健康、正向發展的有效策略。
(三)傳遞國際貿易精神
教師在講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時,應注重貿易術語與貿易精神的傳授,讓學生充分了解貿易規則,培養其確立良好的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以此會加速貿易雙方的交換頻率,使得彼此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雙方都誠信務實、遵守守則,可使兩國貿易流程更順利。誠實守信、互利共進促使國際貿易、內陸交易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與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國際共贏的基本保障。教師在開展實務貿易教學時,要對學生灌輸誠信精神,充分尊重商業行業的基本規定,按照相關規章制度辦理相關事宜,這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重要表現。學校可以組織實踐活動時,教師應要求學生遵守實訓規則,將學習到的相關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端正貿易活動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精神,嚴謹對待每一項貿易流程,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嚴格要求自身,可以使其在未來工作中按照規章制度約束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四)樹立正確立場觀念
教師團隊要就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建設過程進行思考,綜合融入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我國政治思想教育課程的中心思想,以此不僅能加強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使其擁有正確、健康的思想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改革原則的基礎上持續加強課程思政教育知識的普及,讓學生深層次地探析全球化格局的變化,只有以當前局勢為思考方向,才能從根本上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當學生站在全球發展格局的角度思考經濟發展方向時,可以準確把握國際貿易未來的發展趨勢,找準方向可使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產業鏈走上正軌。學校應充分發揮教學的學術優勢,緊抓科研反哺的能力,對學生的思想加以引導,使其置于正確的立場去思考,找出問題—分析—提出假設—對策實施,不僅能進一步強化其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還能使其擁有更清晰的邏輯思想,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擁有更堅固的建設性和批判性的個性,使“思政”氣息在實務課程中能從內向外擴散[2]。
二、教學課程改革
多數學校的教學時間是四十五分鐘,教師應合理規劃課堂時間,緊抓課堂上的每一秒,加大力度改革課程形式。在實務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陳述最新時事熱點與經濟貿易活動等,創新利用課堂時間既考驗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又讓學生對國際最新事態變化做進一步掌握。當學生對國際經貿、時政熱點、行業新聞、相關數據資料等內容進行研究探討時,此階段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引導學生探索該項內容的思政元素,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了解最新事態變化,利用大數據時代的便利性可以獲取到更多有用的信息,這些先進技術以多種形式現身于我們的生活中,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推薦,縮短學生的找尋范圍,從而使學生獲取更多有效信息。教師應鼓勵學生制定“雙語”學習計劃,并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考查本課程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教師考查、學生自查的一種表現形式。劃分教學時間可以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為其他學生提供實踐學習舞臺,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從旁協助學生一同分析相關案例,以此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抓住思政課程內容中心思想,也達到了同步思政教育到教學課程的目的。
三、建設高質量教學團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可以確保思政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融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領導力,因此,校方需要著手為建設高質量教師團隊做準備,務必以提升教師團隊思政素養為主要目標,通過系統化的、分批次的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培養出大量高質量、高職業素質的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睜眼”看世界。首先,學校黨委要加強領導,深入理解黨中央深化改革教育的方向與目標,充分發揮出黨委在校內的政治功效,培養教師團隊中具有高度思想覺悟的對象,使其成為黨員,擴大黨的隊伍,以促進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加速推動。對黨員教師加強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政治思想的作用。其次,校黨委要對掌握先進技術的優秀教師進行思想引導,發展此類教師為黨員,在新知識、新力量的帶領下教師團隊將會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教師通過深入思政學習,再有新技術的加持,可以確保高質量團隊建設完成,進一步擴充師資力量。
四、設立思政考核機制
(一)學生考核體制
若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在思政考核體制方面進行考慮,建立相應的考核體系,學校要鼓勵教師將更多目光聚焦在學生對思政課程的領悟程度方面,教師找到學生的關注點加以引導之后進行評價。合理利用教學時間,如上文提出的學生五分鐘自述環節,教師應對學生闡述的思想觀點與國際貿易認知一同進行打分,以促使學生擁有更高的政治素養。在考試試卷中,重點考查學生的作答情況,是否與我國政治思想相貼切,課程思政教學成果的校驗是學生政治素養提升,可以彰顯出學校設立的思政考核機制的實際良效。思政考核內容應涵蓋國際貿易實務思想、道德案例、政治文化,并記錄到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對思政思想融合較好的學生給予的分數高些。
(二)教師考評機制
在對思政元素與教學課程融合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不同章節課程的實際融合度與學生的可接受度,然后制定一套考評機制,讓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要保護學生的隱私,評價用戶需進行匿名,教師通過評分與評價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進行改正,創新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以此可以進一步把控思政教育元素,確立實務教學與思政課程的實際融入比例,同時還能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的總體思政得分。對融合效果最好、綜合評價最高的教師給予肯定、獎勵,對融合度不滿足教學要求的教師予以鼓勵、進行督促,充分挖掘考評機制的實質性作用,以起到激勵作用,便于促進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與思政課程做進一步融合。學校應定期組織學習黨建政策交流活動,對積極參與的教師進行表揚、記錄出勤率,定期抽查教師筆記,可將此作為評估教師思想政治素養的有效手段。
五、結語
我國與各國聯系越加緊密,貿易往來越加頻繁,相關人員若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與高素質,不僅會為我國國際形象加分,還會促使貿易過程由繁到簡,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是時代所需,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加以探索會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在實務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深度與國際貿易融合,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與抗打擊能力。
參考文獻:
[1]鞠萍,陳入畫.思政元素融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8):141-142.
[2]王曉樂.高職《國際貿易之合同商訂》教學實施的分析[J].山西青年,2021(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