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美
【摘要】素質教育的發展,讓家庭教育成為如今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家長是幼兒成長的首任教師,關乎著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積極尋求孩子成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隨著幼兒教育不斷發展,家長的角色定位也不斷在變化,而在信息雜多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引領著家長做好育兒工作的新模式。為此,本文以當下互聯網時代為背景,從溝通、共育、資源三方面分析了幼兒家長工作新模式的方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幼兒園? 家長? 工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8-0137-02
一、前言
信息技術日趨成熟的發展與進步,使得人們生活方式越來越便捷,與此同時人們工作的方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網絡無限定、無局限的溝通方式,不僅增進了人們的交流,也提升了人們的溝通效率,而這則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創新開辟了新方向,為此幼兒園教師需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移動時代與幼兒家長的聯合教育形式,以此構建家園共育教育模式,為幼兒提供更加良好舒適的成長環境。
二、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展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必要性
所謂的幼兒園家長工作是指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及其有關教育工作者,與幼兒家長進行互動溝通,并在此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以為幼兒創建舒適的成長環境。此工作內容主要涉及家園溝通、家園共育、家庭教育資源三方面,探索幼兒家長工作模式,一方面利于幼兒園的穩定發展,一方面也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首先,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素質教育成為當下的主旋律。而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個性化教育,人本化教育。簡言之就是讓教育回歸其本質,發展尊重生命主體教育。社會教育理念的發展,促使幼兒園教育工作理念發生改變,如若幼兒教育緊跟時代發展,以人本化素質教育理念實施教育,則可得到家長認同,而如此便可穩定幼兒園生源問題。眾所周知,幼兒園生存的關鍵,就是生源,如若教育理念得到幼兒家長的一致認同,并得到幼兒家長的支持,勢必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為幼兒園贏得一席之地。
其次,教育向來不是教育機構單方面的教育責任,而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也絕不是幼兒園可單獨勝任的工作,尤其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只有促進家庭與幼兒園聯合,才能夠得到實效性教育效果,進而才能夠為幼兒成長創建更加舒適的環境。究其根本,無外乎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著各自的優勢,又相互彌補了各自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如家長每時每刻可對幼兒進行教育,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活習慣,以及對待事物的態度等,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但家長不具有專業的幼兒教育知識,而幼兒園教育則有著專業性特點,針對幼兒心理年齡和心理需要,構建和開發一系列教育課程,可從專業角度糾正幼兒成長中的錯誤,并可對幼兒潛力和智力進行深層次開發,對幼兒成長來講無疑有著極大幫助。之所以開展幼兒園家長之間的溝通等工作,則是為了達到優勢結合,進而促進幼兒教育效果提升。
三、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家長工作策略
(一)改變園主家輔思想,建立平等個性化溝通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極為明顯的變化,也逐漸改變了幼兒園家長的角色。在各種智能端設備發展以及各種教育APP層出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家長可通過網絡渠道搜集幼兒教育資訊,由此教師不再是單一傳授知識的教育者。家長獲取知識渠道的增加,以及開放的網絡環境,讓幼兒家長從傳統的知識的接受方轉變為知識的創造利用者。基于這種角色改變,幼兒園也需改變以師為主以家長為輔的教育模式,應結合幼兒家長的教育職能,積極為幼兒創建溫馨、友愛、互助平等的生活環境。
例如與幼兒家長勤交流、多溝通。溝通交流的目的既是為了達成教育共識,也是為了增強教育效果。要達到此目的,幼兒教師既要改變以自己為主的教育方式,也要充分將幼兒家長至于教育的主位,針對不同的家長,應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如幼兒園可將幼兒在園的一日表現,錄制成短視頻,而后通過幼兒園教育平臺,將其分享給幼兒家長,讓家長對幼兒園動態有所了解,也讓家長對幼兒其他方面表現有綜合了解。基于幼兒在園的表現情況,幼兒教師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針對繁忙的幼兒家長,也就是日常爺爺奶奶照看較多的幼兒,幼兒教師要及時將幼兒在園的一日表現分享給幼兒家長,當然也要向直接看管人傳達教育理念,以糾正爺爺奶奶隔代親的教育思想;對于高冷型家長,幼兒教師更需要從專業教育角度,向幼兒家長傳達幼兒教育理念。此類型幼兒家長,多是高知識,對待幼兒教育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待此類型家長,幼兒教師需更加主動、熱情,可通過幼兒家園微信群或是公眾號,定期向幼兒家長推送教育資訊,并主動與家長進行討論,以從中總結出適合幼兒的教育方式;當然幼兒園家長中,也不乏一些刁鉆型家長。這種類型家長,積累了許多幼兒教育知識,但理論知識過于豐滿,而缺少實踐,但此部分家長確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成長,因此總是對幼兒園教育工作持有偏見和不認同。為了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幼兒園工作的順利進行,幼兒園教師需用百倍的耐心與熱情,用自己實踐教育經驗,與幼兒家長進行深入溝通,適當滿足家長需求,并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以從實踐層面,給幼兒家長實踐自己教育理念的機會,并通過溝通等方式,與幼兒家長達成統一的教育理念。
家長對待幼兒園教育理念的態度,直接關乎了幼兒的身心發展,也影響了幼兒在園的表現和學習情況,只有家長與幼兒園教師達成一致的教育觀、親子觀等,才能保障給幼兒創建寬松和諧的受教育和成長環境,進而幼兒才能夠朝著家長所期待的方向快樂成長。
(二)實施家園共育,為幼兒提供良好成長環境
處于網絡時代,信息的繁多,教育資源的頻推,提升了家長教育意識,也無形中增加了當下幼兒家長的焦慮,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為了保障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幼兒園與家長應具備一定的學習意識,應借助互聯網渠道的便利,構建實效性的家園共育教育模式。
例如,幼兒園可利用互聯網建立本園專屬網站,并區分成不同板塊:幼兒成長、營養餐點、教育資訊、家長互動、指導糾正等,針對不同板塊,上傳與之對應的內容,供家長瀏覽或是下載。在家長提出寶貴意見時,幼兒園應及時對自身工作進行整改,以讓家長感知到被認同和尊重,這對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有著極大幫助。此外,針對適合的幼兒教育信息,幼兒教師也可將其制作成微課,以公開課方式發布于園內網絡教育平臺中,與家長共同學習。或是通過網絡線上溝通等方式,對家長在教育中存在的困惑進行解答,解答方式要根據家長的個性采取不同的解答方式,不可無效,也不可形式,對于無法解答的難題,不能應付了之,應在參考其資料之后,再為之進行解答,以為家園共育的構建做好鋪墊。
(三)家庭教育資源共享,豐富幼兒園教育課程
所謂的家庭教育資源共享,也就是多開展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實踐活動。親子活動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在幼兒園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當下幼兒教育中常采用的一種教育方式。在開展親子活動時,幼兒教師可從幼兒家長中選取活動主體,如家長中有教師、有領導、有普通工作者,教師就可創建與之相關的親子活動,如角色扮演、實際參觀、情景演繹等,在幼兒家長認同并支持下,積極開展活動,以提高活動的實效性。這樣一來,不僅幼兒家長參與意愿增強,也可深入觸動幼兒的心靈感知,幼兒體驗情感的提升,自然能夠發揮親子教育活動的最大價值,必然也能夠豐富幼兒園教育內容,給幼兒帶去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
此外,幼兒園可結合實際教育情況,創建家長開放日活動。組織幼兒家長不定期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或是定期邀請部分家長到園參與教育觀察,這是增進家園溝通的有效方式,也是開展家長工作的有效方法。通過此活動,幼兒家長不僅可近距離觀察到幼兒在園的表現,也可實際感受到幼兒園的教育氛圍,不僅可對幼兒有全面的了解,也可實際對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態度做出評價。在創建家長開放日活動時,幼兒園可通過網絡渠道,告知幼兒家長參與活動的時間,以讓家長有充足時間做準備;同時,要通過微信等交流平臺,與家長講解觀察活動需注意事項,并在活動之后,積極與參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樣一來,增加了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保障幼兒家長的積極參與,使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高效。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社會發展以步入全新的信息社會,信息社會的發展,其實就是知識的快速融合和傳播,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獲得知識,更要學會利用知識,將其為所用,物盡其用,是發揮其最大價值的根本,也是推動家校聯合教育模式發展的保障,因此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在移動時代引領下,不斷推陳出新,在教育中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的家校聯合教育方式,以滿足現代幼兒家長的需求,得到其認同與支持,進而進一步推動幼兒園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冰潔,張萌,馮美玲.移動互聯網時代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9,8(22):72-73+92.
[2]丁海燕.探索移動互聯網時代幼兒園家長工作的新模式[J].當代家庭教育,2019(17):12.
[3]蘇芝.探索移動互聯網時代幼兒園家長工作的新模式[J].才智,2014(16):190.
[4]何玉華.基于互聯網+語境的幼兒園家長工作新思路分析[J].生活教育,2019(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