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主要是教師通過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作為主要依據,對一組已知的事實、經驗、結果進行理解,并以此為基礎,通過教學、輔導等方式,提高學校全員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活動。在這其中,主要是以心理健康相關教師作為主要核心,對學校全員進行心理健康服務,預防各類心理健康疾病。因此學校需要重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這對于我國校園危機預防有著很大作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學校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011-02
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本質上也就是教師以心理學相關理論及其對應的方法作為重要依據,并根據已有的事實、經驗、結果加以解釋,通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學等活動,提高全員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較為專業的活動[1]。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技能相對較強,理論、方法、技能的發展對于今后心理健康服務方向有著決定性作用。由此可見,學校對于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技能培訓也較為重視,開始對其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
一、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是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的核心部分,其中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作為引導,嚴格按照心理健康的基本特點及其基本規律,向學校全員提供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服務,并以此為中心,對其進行適當的資源投入,進而構成一個系統的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根據其對應目標以及任務的差異,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心理健康自評價體系和心理健康他評價系統
從本質上來看,評價作為進行心理健康服務的基礎而存在,收集對象服務主要是對其提供相對完整的信息,也是后續服務工作質量能夠得以提升的關鍵。在對個體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僅僅只是根據自我報告或者是進行自評進行數據收集,很容易導致所收集的信息出現偏差,但是可以通過他評的方式對其進行彌補[2]。由此可見,該系統主要是從我國現有的國情以及文化背景為基礎,并嚴格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建立一個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制度,進而獲得更加完整且全面的信息。
(二)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健康教學系統
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服務,這是一個主要渠道,而且主要是對全體學生進行服務。從之前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發展的情況來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應當更加全面,落實到校園全體師生,而且服務也應當更加綜合。該服務系統對于不同學校的服務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學校自身特點進行開發,并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加以優化;同時還需要分析不同年齡層面學生的特性,設置不同模塊。同時還需要重視學生情感層面的體驗,一切以提升學生心理品質為主,幫助學生塑造一個更加健康的人格。
(三)心理輔導系統和心理咨詢服務系統
在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之中,心理輔導與咨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而且該系統主要是對教師提供專門的服務,可以對心理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對其授予一定的方法,使其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對學生的心理行為進行有效疏導,對一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也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3]。同時,也需要盡可能努力地挖掘好其自身潛能,并以此為基礎,提高其專業能力,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四)心理疾病預防系統和心理危機干預系統
該系統主要是進行心理疾病的預防和干預,通過與政府等相關部門進行合作,積極運用一些社會機構的力量,關注、發現并解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盡可能早日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對于這一系統而言,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優勢更為明顯,學校可以主動進行篩查,及時找到學生,為其提供有用的服務,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降低學生出現心理危機的概率,這對于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助力。
二、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現狀及其發展
(一)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隨著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內容的不斷豐富,對專業化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需要對其相關從業人員資格進行嚴格要求等。除此之外,還可以為其提供一定的拓展性服務,例如:學校需要專門針對部分心理問題嚴重的青少年進行一定的干預計劃。而且面對不同類型的群體,可以讓不同的人員為其服務,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遇到不同的問題,一方面,部分學生心理問題很難得到及時解決;另一方面,部分學生還可能會出現重復鑒定的問題。而且這種情況下,心理健康從業人員還可能因為與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進而出現一些惡性競爭的問題,進而增加學校心理健康服務與外部不同心理咨詢機構的矛盾。
(二)信息整合需加強重視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精細化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需要不停地整合各類不同的信息,一方面是人員與部門的整合;另一方面是不同數據及其信息的有效整合。但是在對進行信息整合期間,保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部分學校較為忽視,導致學生很容易在不同機構進行治療,治療水平參差不齊,很難對學生提供有用幫助。而且對于心理健康服務效果評估,也在不斷探索。
(三)評價方式需要從靜態轉為動態
在當前學校心理健康的評價之中,大部分時候都是使用心理量表的方式加以評價,但是這種評價方式相對片面,所了解的信息也較為片面,存在明顯不足。而且心理測量從本質上來看,主要是對人的心理狀況進行判斷;但是發展性的評價主要是結合人的需求,對人的心理狀態加以解釋。這是目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評價所關注到的一個問題,也是目前發展和探索的一個方向。
三、推進我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
(一)編制本土化心理健康評價工具
在早期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之中,基本上都是借鑒了國外一些心理健康量表,然后進行修改,再投入使用。但是隨著目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需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以及學生需求,編制更為精確有用的評價工具,這是我國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部分。
(二)開發心理健康課程與教育資源
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主要是對全體學生進行有計劃性的開發,對其需要以學生自身需求為主,例如:在國外的心理健康相關內容之中,主要是以引導學生克服困難等為主,這也是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部分。因此,關于未來所需要做的工作,也需要更加系統化;同時,課程教學形式的側重點,也需要具有自身特色,可以通過心理訓練、辯論等方式,讓學生都能夠參與,進而使其教學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強心理輔導與心理輔導室建設
在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之中,心理輔導在其中有著重要作用。首先,需要加強對心理輔導室的認知,一方面,需要安排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教學,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浮于表面;另一方面,在進行心理疏導工作之中,一旦發現對方存在心理危機,就需要將其轉移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治療,避免學生的心理持續惡化。而且心理輔導室相對系統,想要真正發揮出對應的作用,需要為其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同時不斷提升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提高其心理健康意識,這也是目前的重要工作。
同時,還需要提高心理輔導室相關從業者的專業水平,這是目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關鍵所在,也是其發展面臨的一個阻礙。心理輔導者的專業能力與心理咨詢的效果有著密切聯系,主要是由于,在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來訪者的心理層面大多數都比較脆弱,如果為其提供服務的教師專業水平太低,而且相應資質及其技能也較為缺乏,很容易放大來訪者的心理創傷。因此,需要通過定期檢查和培訓,提高心理輔導者的專業能力。
(四)完善危機預防與干預服務系統
一方面,需要做好日常的危機預防工作,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中的重點;第一,初級預防,主要是以全體學生為主;第二,二級預防,主要是以潛在心理危機人群為主,這種一般需要對其進行觀察和定期咨詢;第三,主要是以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為主,這類學生一般都需要進行危機干預階段,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影響,這也需要學校建立更加專業的心理咨詢隊伍。
另一方面,還需提升應對危機發生的解決效率,通常情況下,學校會出現自殺、校園暴力、精神分裂等一些心理創傷,這些事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態,使其心理處于一種危機狀態。由此可見,做好危機干預的應對措施就十分重要,可以使學生提高應對并解決心理危機的能力,使其心理狀態能夠迅速恢復正常。而且在這其中,社會資源以及人際的支持也十分重要,單純只是借助校園力量比較局限,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系統的危機應對聯動機制,確保能夠與外界聯合,并在危機發生之時,及時進行救助。
四、結論
心理健康教育逐漸轉變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這是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學的一個非常必然的趨勢,同時也符合世界心理科學發展的趨勢。近些年來,積極心理學所服務的對象越來越多,開始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更加重視對校園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使得全體師生心理健康素質都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對其發展方向予以一定的引導。目前更加傾向于建立一個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這對于我國心理學教育模式發展以及心理學科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姚斌.新時代背景下“醫校結合”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J].思想理論教育,2019(5):5.
[2]盧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7):170-171.
[3]黃云清.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以廣西部分高校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 2019.
作者簡介:
吳燕飛(1993年6月-),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情緒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