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蘭 肖春華 李鴻 楊皖東


【摘要】目的:探討PBL教學在超聲醫學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來我科畢業實習的醫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31名醫學生納入PBL 教學組進行PBL 法教學,19名醫學生納入傳統教學組進行傳統法教學。課后統計兩組同學理論考核成績,并通過調查問卷進行不記名調查。結果:PBL教學組理論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組,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BL 教學組學生在臨床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對理論知識理解能力及自學能力方面較傳統教學組更具優勢,對教師教學方法滿意度更高,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將PBL教學法運用于超聲實習帶教中能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相對于傳統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
【關鍵詞】PBL教學法? 超聲醫學? 實習帶教
【基金項目】2019年昆明醫科大學教研教改立項課題(2019-JY-Y-113)。
【中圖分類號】R-4;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8-0173-02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填鴨式”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模式[1],主要是教師講授的方式向學生傳遞醫學知識要點,是一種單向傳遞的過程。PBL教學法強調以“案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2-3]。本研究在超聲醫學實習帶教中引入PBL教學法,以超聲知識為內容、運用PBL 教學法,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發揮教師引導和監控作用,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目的。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來我科畢業實習的醫學生50名,其中男25名、女25名。隨機選取31名醫學生納入PBL 教學組進行PBL 教學,19名醫學生納入傳統教學組進行傳統教學。兩組醫學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二)教學方法及評價
選取超聲醫學腹部常見病例資料做2~3個PBL案例。PBL 教學組組進行PBL法教學,傳統教學組進行傳統法教學。針對上述腹部常見病例進行課后理論小測,兩組課后測試題目相同,將兩組同學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課后評價采取匿名調查問卷形式,主要針對臨床思維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教學方法滿意度等方面進行不記名調查,將兩組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學分析。
(三)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理論考核成績
PBL教學組和傳統教學組理論考試成績分別為(89.29±6.50)分、(73.16±11.14)分,采用PBL教學方法的PBL教學組理論成績高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傳統教學組,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二)調查問卷評價
發放調查問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PBL 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相比教發現,PBL 教學組學生在臨床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對理論知識理解能力及自學能力方面更具優勢,對教師教學方法滿意度更高,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三、討論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填鴨式”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模式[1],主要是教師講授的方式向學生傳遞醫學知識要點,是一種單向傳遞的過程。在講授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過程,缺乏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發散,不利于臨床思維的鍛煉與提升,影響醫學人才的培養[4-5]。
PBL教學法譯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美國醫學教育改革先驅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次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6]。PBL教學法強調以“案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2-3]。在國際上,PBL教學法備受醫學院校推崇[7]。國外相關研究表明,PBL教學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汲取,而且還可促進學生臨床能力的提升[8],是培養醫學生的一個較好的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醫學高校理論課采用大班制教學,但是課時少、理論知識多,針對這種情況,只有采取以傳統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獲得盡量多的專業知識。隨著超聲醫學在臨床的不斷發展,已逐漸從單純的超聲診斷發展到介入超聲治療,并且隨著超聲診斷的日益發展,其與多個學科有了密切的聯系,在臨床診療、教學以及科研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9-10]。同時,隨著超聲醫學的不斷發展也提醒我們需要整合更多的多學科知識,提高自身的臨床知識及專業技能,發展創新性思維,以便更好地適應超聲醫學的迅速發展[11]。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超聲醫學的教學,并且我們在超聲教學中發現學生存在一些問題:(1)授課時間少,但教學內容較多,不能系統而全面地學習超聲知識;(2)超聲教學需要運用大量的病歷及圖片,雖然教學借用多媒體授課,但仍是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缺乏系統臨床思維能力及主動性等;(3)臨床專業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不夠及興趣不高。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提出將PBL教學法運用于超聲實習帶教中。在超聲實習帶教中學生分組進入科室,學生人數較少,能采取PBL教學法,教學大綱要求圍繞某一主題或某一疾病進行實習帶教。課前針對某一主題或某一疾病提出一個或多個問題,讓其課前復習相關理論知識、查閱資料、為課堂討論做準備。課堂上老師將準備好的教學案例的現病史、既往史、實驗室檢查等相關臨床知識,并演示相關的典型超聲圖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及,得出診斷及診斷依據并說出該診斷的病理生理改變,相關疾病的鑒別診斷及超聲聲像圖鑒別診斷,教師根據各個小組的診斷進行總結分析,并教授該疾病。PBL教學法要求學生自主思維、需要自行查閱相關文獻或教材,需要小組之間合作進行,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加深對相關疾病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整合,更加能系統從病理、臨床表現到診斷及鑒別診斷等方面全面認識整個疾病。但實行PBL 教學法進行教學對教師要求更高,要求授課教師課前需要充分準備該案例的相關超聲影像及臨床知識,明確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討論學習,并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充分教授,最后做出完整的總結分析;課后授課教師還需及時回顧并反思課堂上存在的問題,總結分析,不斷地完善整個PBL超聲實習帶教課程。
本研究表明,通過系統的PBL 案例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系統地認識并理解疾病。本研究通過學生理論成績和對教學方法滿意度的調查,可以明確PBL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劉敏娟,黃郁馨,陳高文,王穎,馬穎.基于課程整合的PBL教學法在婦產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9(7):57-59.
[2]Mansur D I.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J]. Kathmandu Univ Med J, 2012,10(40):78-82.
[3]Kimberly S. Scott.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2014, 8(2).
[4]曾誠,洪永強,吳秀琴.PBL教學法結合傳統教學法在超聲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21):3309-3311.
[5]童娟,王黎洲,焦俊,沈桂權,王波,吳曉萍,周石.不同專業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
(22):175-176.
[6]胡志,成革勝,張松林,宋強,屈天榮.PBL教學法在冠心病及結構性心臟病介入診療醫師培訓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5(5):799-802.
[7]Taylor D, MiflinB.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ere are we now[J]. Med Teach,2008,30(8):742.
[8]張瑜,平毅.國外PBL教學成果鑒賞及經驗總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18(55): 277-279.
[9]孫醫學,石彥,張艷,等.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在超聲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6):815-818.
[10]姜琳琳.超聲醫學教學體會[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7,15(5):534-535.
[11]王繼安.醫院超聲科之創新思維能力的教育培養[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