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才伐 王海洲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國石油大學創設的石油石化行業特色型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結合新工科專業特點和石油石化行業對地質資源勘查專門人才新要求,探索理念先進的基礎課程教學思想,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石油大學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以及中國石油集團(CNPC)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地質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優勢,提升古生物地層學課程教學質量,探索符合油氣資源勘查工程新工科背景下行業特色型大學專業基礎課程新的教學模式,為油氣行業特色型高校本科生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工科? 行業特色型大學? 專業基礎課程
【基金項目】2017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古生物學課程建設”(PX10201799)。
【中圖分類號】G712;TE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117-03
根植于自20世紀50年代起由國家中央部委主管行業高等學校的特色型高等教育體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壯大,中國高等教育界擁有一批具有優勢專業鮮明、行業相關密切、培養目標明確等特點的行業特色型大學。這些行業特色型大學涉及農業、水利、電力、地質、礦產、化工等關乎國家經濟、建設各個領域,為國家重要國民經濟基礎建設行業提供堅強而優質的專業人才培養支撐 [1-5]。
教育部2017年2月提出“新工科”行動計劃以后,新工科建設帶來我國高等工程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入變革,新工科建設對高校人才的培養、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石油大學作為具有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探和油氣資源開發特色的石油石化行業特色型大學,為適應中國油氣地質勘探和資源開發行業新發展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油氣資源勘探和資源開發行業的新形勢以及油氣勘探與開發未來發展的方向對油氣資源勘探和開發人才培養提出的新的要求,創設了具有石油石化行業特色的應用型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班人才培養新體制、新模式,開啟了地質資源新工科背景下新型的石油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學體系建設,構建石油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與創新教育緊密結合的“知識、能力及綜合素質三位一體”創新課程體系,探索石油地質資源勘查工程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地質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本文根據石油地質資源勘查工程教育新工科的內涵,結合中國石油大學對本科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教學理念及石油石化行業對石油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門人才的新需求,開展古生物地層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符合油氣資源行業國際化新形勢以及油氣勘探與開發未來發展方向對油氣資源勘探人才培養新要求地質新工科背景下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新模式。
一、結合專業特點探索理念先進的教學思想,精選優化教學內容
針對中國石油大學創設的石油石化行業特色型石油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結合石油地質資源勘查工程新工科專業特點和石油石化行業對資源勘查專門人才新要求,探索理念先進的地質學專業基礎教學思想,以“夯實地質基礎、強化應用技能實踐、培養綜合能力、注重創新發展”為古生物學地層學課程教學理念,依據中國石油大學創新設置的石油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全新的培養方案,精選優化古生物學地層學課程教學內容。在保持古生物學地層學學科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國際、國內資源建立高質量科學合理的古生物學地層學課程新體系,強化學生地質思維與資源勘查實踐技能綜合訓練環節教學內容,強化古生物學地層學學科知識實踐應用方面的內容。
二、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石油大學油氣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以及中國石油集團(CNPC)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地質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優勢,提升古生物學、地層學課程教學質量
中國石油大學在本校實施“211”工程建設、“985”油氣資源優勢學科平臺建設、“地質工程專業”品牌專業建設和“石油工程專業”品牌專業建設、“地質工程專業”和“石油工程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根據“厚學科理論基礎,寬專業知識范圍,強實踐應用技能,高綜合素養”的應用型石油石化行業特色人才培養目標,為了滿足國家資源能源戰略重大需求,更好地發揮石油天然氣行業國家重點學科優勢,體現石油石化行業國家級特色專業特點,整合中國石油大學油氣地質資源勘探與資源開發工程教學實驗和科研實驗資源,實現地球科學、石油地質勘探、石油工程開發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實踐與科學研究以及國內現實石油石化企業生產實際應用結合,堅持以人文教育為本,以應用型學生培養為中心,滿足石油石化行業特色型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個性化培養的需求,加強具有地質創新思維與地質資源勘查實踐技能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復合型卓越工程師人才的培養,在原北京市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室——基礎地質教學實驗室和石油工程教學實驗室基礎上,著力打造油氣地質勘探與開發教育領域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和中國石油集團(CNPC)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地質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依托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和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強大支撐,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構建了由全面涵蓋石油地質、石油工程專業的12個基礎地質、石油工程實驗室,5個石油地質、石油工程專業實驗實習教學平臺構成的先進的油氣資源勘探與資源開發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已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油氣地質勘探與資源開發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由地球科學學院地質學系普通地質教學實驗室、構造地質教學實驗室、巖石學實驗室、造巖礦物學實驗室、古生物學教學實驗室、地史學教學實驗室等組成的專業基礎實驗實習平臺,肩負著特色型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學生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探與資源開發工程綜合素質培養,野外地質勘察實驗實踐技能訓練和地質創新思維強化的使命。在多年地球系統科學教學實驗實踐基礎上形成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古生物學地質學實驗實踐教學基地。
依托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中國石油集團大港油田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與中國石油集團新疆油田公司等國內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建立校企聯合實踐基地的平臺優勢,有效拓展技術應用領域,回歸和回饋石油地質勘探和油氣資源開發生產實踐。
三、轉變傳統教學模式,變“靜態教學”為“動態化教學”
古生物地層學學科是地球系統科學體系中兼具歷史性與綜合性,以及廣泛的實踐性特點的一門特殊性自然科學學科。古生物地層學學科具有的獨特性學科特點既要求古生物學地層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古生物地層學學科基礎理論進行系統闡述、同時結合古生物實物化石標本的進行古生物地層學實驗教學,也要求融入大量野外古生物地史學地質實踐實習教學環節。古生物學地層學又是地球科學體系中一門傳統而經典的學科,教學過程中要使實現學生既系統掌握古生物學地層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知識,又切實提升學生油氣地質資源勘查工程技能,需要改革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方法。
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石油大學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以及中國石油集團(CNPC)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地質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優勢的強大支撐,古生物地層學課程教學努力加大古生物學基礎實驗、地層學應用實踐教學的比例,構建“課堂教學+課程設計”的課程體系,以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從古生物學理論學習到古生物學、地層學應用實踐技能到野外油氣資源勘探實戰演練的遞進式課程體系,強化培養特色型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開展啟發式教學,變“靜態教學”為“動態化教學”,推進油氣地質資源勘探和生產實踐案例分析式、研究性專題研討模式,強化“啟發、互動、探究式”教學實踐,提煉啟發式教學內容,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課程教學質量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生物地層學實驗課程教學實習教學環節,利用中國石油大學新建智慧教室、融合中國石油大學原有古生物地層學綜合教學實驗室和古生物數字顯微互動教學實驗室,結合網絡教育平臺,采用線上線下多元融合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改變古生物地層學課程教學過去單一傳統封閉空間局限和時空限制的校園課堂面授教學方式,實現古生物地層學課程線上教學效果與線下教學實質等效。
古生物地層學是一門經典的實驗性科學,野外實踐是古生物地層學學科天然的實驗室。古生物地層學教學遵循從野外實際—書本理論—實驗—再回到野外實踐的模式,必須堅持室內教學與野外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模式。圍繞中國石油大學創設的石油石化行業特色型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學生古生物學地層學課程教學,我們充分依托校內校外實踐基地,校企聯合實踐基地,有效拓展技術應用領域。充分利用北京西山世界地質公園等豐富的野外地質現象開展野外現場教學活動,同時依托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中國石油集團大港油田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與中國石油集團新疆油田公司等國內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建立校企聯合實踐基地的平臺優勢,有效拓展技術應用領域,回歸和回饋石油地質勘探和油氣資源開發生產實踐,促進古生物學地層學理論教學和野外企業現場實驗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滲透,提升學生的古生物學地層學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
四、結論
古生物地層學作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本科卓越工程師教育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立足于中國石油大學創設的石油石化行業特色型地質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結合地質資源新工科專業特點和石油石化行業對地質資源勘查專門人才新要求,探索理念先進的地質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思想,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石油大學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以及中國石油集團(CNPC)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地質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平臺優勢,同時依托中國石油大學與中國石油集團大港油田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與中國石油集團新疆油田公司等國內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建立校企聯合實踐基地的平臺優勢,有效拓展技術應用領域,回歸和回饋石油地質勘探和油氣資源開發生產實踐,促進古生物學地層學理論教學和野外企業現場實驗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滲透,提升古生物地層學課程教學質量,探索符合油氣資源勘查工程新工科背景下行業特色型大學專業基礎課程新的教學模式,為油氣行業特色型高校本科生培養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任玉琢,徐利梅,謝曉梅等.面向新工科的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及創新課程設計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29-32.
[3]吳巖.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來——對高等教育未來的戰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
[4]林健.新工科建設,強勢打造“卓越計劃”升級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4.
[5]劉吉臻,翟亞軍,荀振芳.新工科和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解析——兼論行業特色型大學的新工科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21-28.
作者簡介:
朱才伐(1963年-),男,江西贛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地層學與古生物學。
王海洲(1988年-),男,廣西桂林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古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