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摘要】新時代的思政課,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迎合時代發展需求,彰顯學科育人特色,優化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促進學科教育的“硬核力量”。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大思政”教育模式,如何將思政課堂與社會課堂有機融合,將思政課講出“靈魂”,實現文化育人,這已經成為廣大“思政人”的成長課題。
【關鍵詞】思政課? 實踐? 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2-0059-02
兩會剛剛落下帷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教育界委員討論時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作為新時代的園丁,不僅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要學會善用“大思政課”這一“活”教材,提升自己,全面育人,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一、同儕效應“燃”起來
育人先育心,渡人先渡己。思政課不是“拆盲盒”,不能照本宣科,教師若想能量“滿格運行”就要先提高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身體力行,鉆研成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會借力,讓課堂“燃”起來,讓自己“綻放”、成長。
同儕效應,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指的是與自己在年齡、地位、興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輩。研究表明,同儕在一起會有兩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同儕團隊更易于形成相互競爭的氛圍;另一方面,同儕團隊之間更易于相互的交流、支持和影響,所以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這就是英國的托平教授和美國的爾利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學習》一書中提到的“同伴互助式學習”:與同行學習,向名師學習。
工作中,我習慣用放大鏡去學習觀察身邊優秀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創新使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從而提升自己和學生的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具體歸納如下:
(一)在教研組內“盤查亮點”
學校成立之初,僅有我一位老師,沒有豐富的教研活動,從第二年起,陸續來了幾位“姐妹”,我們的教研活動真實有效,如火如荼。我也從幾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靈魂和精髓”,這些都是我提高個人素養的“源動力”。如賈老師成熟沉穩,行事低調,課堂教學注重講練結合;朱老師課堂生動有趣,一招一式見功底,張弛有度;張老師的“凡事必作于細”,課程設計精心化、精細化、精準化;滕老師聰明靈動有創新,穩扎穩打有經驗;姬老師教學嚴謹,思路清晰,做事干練,有大局意識……
尤其是組內一位張老師自進校以來,工作中兢兢業業,認真嚴謹,每天忙于批改作業、備課授課、精編學案、精講習題……每次看她都是在認真思考教學。上學期由于客觀原因,她一個人帶了全年級9個班的政治教學任務,只見他更加“拼命”地投入到每一天的教育教學中,每個班的課堂教學常規和教學質量都抓得很到位,最后都取得了滿意的成績;學校提倡各個教研組自制“校本教材”,她將平時的積累材料匯集成冊在全年級使用,既方便教學,又促進學生養成自學的好習慣,成績斐然。從她身上看到了“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守業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
他們就是我身邊的“資源庫”。
(二)在全校范圍內“尋找榜樣”
與同行學習,向名師學習,與智者為伍。因為兼職工作的原因,我和年級組長、班主任接觸比較多,很多老師在工作過程中亮點多,格局大,理念新。如鄭主任的“愛心五育、用情用智”;蔡倩老師的“要做就做最好”;張海青老師做事“精準、高效、嚴禁、務實”;閆小維老師“善于反思、書寫教育日記”;還有我們的校內“名師”劉歡老師,她總是能發現學生身上的“美”,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些都是我身邊榜樣的力量。
(三)在全市范圍內“求師拜藝”
這一年最大的收獲就是“走出去”“走上臺”“講出來”。我積極報名參加徐州市道德與法治教師共同體;與中心組成員、學科帶頭人加強聯系,虛心學習,真誠求教。在兩次開課的過程中,得到了“名師”們真誠的幫助和中肯的意見。第一次去沛縣開公開課,我竭盡全力精心備課、精心備“料”。以學思課堂為主線,問題設置上體現梯度、難度、深度,我大膽提出“若干年后祖國如若再經歷災難,你選擇怎么做?你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表達,促使他們高級思維全面發展。這節課得到了與會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
汲取別人的光芒來照耀自己的同時,我也愿意為別人“做嫁衣”,與別人分享。我推薦本組優秀老師加入“政治教師共同體”,得知賈老師要開公開課,積極參與備課、備學生、備學情,創設精彩環節,使課堂亮點突出,高潮迭起;把比較好的專業公眾號及時推進給組內幾位老師,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做好自己!在集體中成長,是成長型教師進步的孵化器,與別人分享是一種美德,內心明亮,共同成長。
二、教學實踐“用”起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這就要求施教者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并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實踐,提高教學藝術。
平時,我比較關注一些“名師公眾號”和“名師博客”,如賁友林老師、劉杰老師,所以他們也經常為我“傳經送寶”,從他們身上能學到許多實用、創新的方法,我會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應用。
每一個人的守業方式有所不同。作為黨員教師,我們更要立足于本職工作,勇于擔當職責和使命,不忘初心,立德樹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學思感悟、探究體驗,一方面提高必備的學科知識,學以致用,一方面,培養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提升學科核心素養。這也是為人師者最基本的“守業”。
三、思想價值“正”起來
師道如水,善潤萬物。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站“穩”課堂,以德育人,引領學生將個人的價值追求同社會、集體、國家、民族的價值追求凝結在一起,將個人的奮斗目標融入到民族的發展藍圖中,最終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的時代特征,提出“守正創新”的明確要求。這給每一個中國人提出了思想朝向,鼓勵廣大人民守正創新、奮發有為。“一心為公、一切唯實、一身正氣”是習總書記初到上海時工作的座右銘。時至今日,作為教育工作者更需銘記,勇于踐行。學期初,學校里一位師德正、口碑好的李老師接手一個新班級,擔任班主任。有人主動跟她說:“李老師,你們班里的……他爸爸是……局長,你給照顧一下……”話音未落就被李老師打斷了。她很客氣地說:“你看看,什么局長、科長的,在我們班里都一樣,就是普普通通的家長!”那位朋友聽罷悻悻而去。從這件小事上,我們看到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在剛結束的一輪教學中,我擔任8個班的思政課教學任務。雖然班級比較多,我仍然堅持公平。有愛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一個也不放棄!一些同學品性不端,學習不認真,甚至對家長也惡語相加。我就施行雙管制:管品德、管學習,指派幾位品學兼優的孩子作為他們的“導師”,每周堅持檢查“學員”的背誦,書面作業由我面批面改,甚至批改兩次……一學期下來,他們的進步真挺大;同時,借助政治學科成績的提高再鼓勵他們把別的學科也“撿”起來,別讓別人瞧不起!戰勝自己!開完家長會,個別家長特意跑到辦公室當面感謝我,感謝對孩子的不放棄!畢業之后,他們還會時常發來問候信息,或者回到母校看望我們這些“師傅”。我堅信: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堅守正道,光芒無限!
在疫情期間,我校黨員教師沖在一線,直到現在還在堅持站崗嚴防嚴控、抗擊疫情,有的女老師早上6點來站崗測溫然后回家給孩子做早飯,有的女教師孩子小不能按時到崗,就讓丈夫來臨時站崗值班,大家用最樸實的行動擦亮了“黨員示范崗”的光榮徽章。學生看在眼里,家長記在心里,學生念師恩,家長念親恩。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早晨來到學校,看到老師們站在風中,心里覺得暖暖的,他們教會了我們責任、擔當、奉獻等很多可貴的品質,他們就是榜樣!”有的學生還會主動為教師打掃辦公室衛生,放學后幫助門衛師傅關閉走廊路燈……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想說: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在今天,對我國青年一代更加具有教育意義,我們更要積極學習、傳承、實踐,守心。今天的思政課不只是先生說教,而是導游引領,開啟學生的健康成長模式。在教育的美好時節,經過愛的播種,用心地耕耘,去思考,去實踐,去積累,去沉淀,我們才會收獲豐碩的成果。激揚青春,用愛播撒。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從“教書匠”到“最美園丁”,從“‘四有’好老師”到“引路人”,甘將心血化時雨,潤出桃花一片紅。我相信教育者只要堅守初心,喚醒靈魂,堅定信念,立德樹人,定能等到最美的芬芳!《資治通鑒》有言:“經師易遇,人師難遭。”也就是說,單純傳授知識的老師不少,然而真正能夠教化人生的老師卻不多。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讓思政課堂燃起最炫火焰,在每個孩子心中點起激昂的煙花,綻放不一樣的景象。我們要善用“大思政課”,為學生系好人生第一顆紐扣,做學生成長之路的引路人,做最“燃”思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