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飛宇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對于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至為關鍵,同時亦對于創新思維的開發意義重大。中職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實際,找準中職語文教學的切入點,不斷提升中職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能力,進而克服語文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困境,幫助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為其成長成才奠基。本文首先論述中職語文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困境,接著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教學困境? 中職語文教學? 教學策略? 中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2-0115-02
中職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在于培育應用型人才,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實現學生職業素養的有序提升。中職語文對于中職學生理解和提升文化素養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是中職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然而,中職語文教學并非一帆風順,亦遇到若干教學困境,需要廣大學生去克服。鑒于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不斷克服語文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困境,提出切合學生實際、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提升的教學策略,不斷優化語文教學,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1.中職語文教學遇到的主要困境
1.1課程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缺乏新意
在現今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延續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略。為數不少的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往往熱衷于沿用自己熟悉的那套教學模式,這部分教師對那套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可謂是“輕車熟路”,因而只知按部就班地給學生授課,過度凸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廣大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如此流水化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思維一定程度上被完全禁錮,難以迸發思想的火花,對于教師所提出的種種問題缺乏有效思考,使課程教學的質量低下。另有一批中職教師在教學中未能及時更新教學理論,使教學方法固化直至僵化,教師的授課方法與中職學生的現實需求嚴重脫節,師生之間缺乏對話和溝通的機會。若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不注重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低落,缺乏學習語文的動機,課堂氛圍的異常沉悶使語文教學難以如期實現預期目標。
1.2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
中職階段不少學生都是因“中考不理想”而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中職學生本來對于語文等文化科目的學習興趣不高,再加上自身基礎不好,在義務教育階段淪為“后進生”的經歷,更挫敗了其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另外,相當部分的學生缺乏科學的學習觀念,未能掌握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使其學科基礎相對薄弱,造成學生難以理解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深邃思想,未能從學科教學中汲取精神養分,僅僅為了完成學業、順利畢業,而滿足于語文考試及格就好。總之,大部分學生主觀認為語文課程索然無味,對課程學習打不起精神。在新時代中職學校擴招的大背景下,學生生源參差不齊,亦有少數學生在踏入社會后,再重新回到學校學習,這類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更是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總要依賴教師的指導方能緩慢進步。然而,語文教師往往難以因材施教,對全部的學生均運用同一類教學模式,甚至學生均能準確地猜測教師將要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和套路講授新課,一定程度上妨礙中職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
1.3未能意識到語文教學的價值
在中職學校中,教師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上,無論是課程的設計,還是學生的學習計劃,均以專業課程為主。中職學校育人高度職業化和技能化的目的性,使中職語文教學在中職學校中并未引起過多的關注,語文學科并未獲得應有的地位,甚至在少數中職教師和學生的觀念中,均認為語文教學可有可無、無關緊要。而相當一部分的中職學生自以為經過長達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擁有相當多的語文基礎知識,這些知識似乎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已足夠。受此影響,中職語文課程的課時被進一步減少,譬如大部分中職學校一周才安排1~2節語文課,且學時較短,中職學生僅會經歷一學年或者一學期語文課程的學習,這一現象造成語文課程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亦難以持續獲取有用的語文知識。
實際上,從語文學科價值而言,語文課程的人文色彩濃厚,且是一門通用的工具性學科,對于學生道德情操的陶冶和人文情懷的養成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同時亦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素材的挖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然而,正因存在上述教學困境,這些語文課程的功能均無法正常發揮。
2.中職語文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2.1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互動式課堂
鑒于中職語文教學中的種種困境,語文教師要破除陳舊的教學模式,堅持不懈地加強改革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累積方法和經驗,選取學生高度認可且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廣大學生現有的語文水平,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引入方式。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同學生展開互動,鼓勵學生勇于獨立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善于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和新建議。教師要及時改變以往“一言堂”式的授課方式,代之以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新型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為教學提意見。教師必要時可采用問題啟發式教學模式,在講解課文前,為學生設置一個疑問,鼓勵學生分組討論,依靠群策群力找到問題的答案,并鼓勵各小組及時發言。教師同時要告誡、提醒學生,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語文學習,并沒有固定的、統一的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夠符合學科邏輯規律、能夠自圓其說的答案,都應被采納,以此打消學生擔心自己思考錯誤的顧慮。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使各小組在思考時考慮全面,力求讓自己的答案更加規范、嚴謹、準確。當然,在創新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還需要多媒體設備為教學創新服務,教師可借助圖片、視頻等媒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廣大學生都能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強大樂趣,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這對于培養和提升中職學生獨立分析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針對不少中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較差的困境,教師要以困境背后的根源作為出發點,困境背后實際上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教師要以問題為導向,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現狀,不斷用問題搭建與學生互動的良好平臺,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語文基礎知識,夯實學科基礎。中職學生往往活潑愛動,再加上所處的年齡段,對游戲更具有濃厚的興趣,而對于看似枯燥的語文學科理論知識,則興趣不大。為此,語文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身心特質,組織學生進行若干語文基礎知識的微型游戲。例如,可以結合中職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成語和古詩詞,開展“成語接龍”和“詩歌對答”的游戲競賽,在充滿趣味的知識競賽中,鍛煉學生的知識調動能力和臨場反應能力,同時亦有助于加深對所學語文知識的鞏固,并加強知識的遷移與運用。通過知識競賽,使不服輸、個性鮮明的中職學生養成了追趕先進、勇爭一流、再創佳績的信念。不難發現,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實際,巧妙設計教學活動,使課堂變得互動化和趣味化,進而使學生充分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2.2強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力度
中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越牢固,其語文學習能力就越高。教師要通過簡單的測試,使學生均能達到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語文基礎水平,在此基礎上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開展分層化教學,依照不同學生的語文層次,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假若完成及時,則可提升到下一個層級。這樣一來,學生會從中得到鞭策,努力爭取進步,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大增,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盡量編排同語文基礎知識有關的課程教學內容,使學生不放過每一分鐘的課堂時間,加強語文課程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要將心比心,自覺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語文課堂,方能使語文教學活動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整體進步,幫助更多學生夯實語文基本功,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2.3注重語文的學科教學價值
中職學校要進一步為語文教學創設有序和諧的教學環境,在校內定期舉行語文學習成果展覽,使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寫作、書法等語文學科特長,依托展覽會的方式創設全校學習語文的濃厚氛圍,提高中職師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度。其次,中職學校要不失時機地調整語文課程的學時、課時,在不影響各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增設與語文課程相關的學科。除此以外,中職學校要將語文課程同學生現有的專業聯系起來,使廣大學生強化對所學語文知識的遷移與運用,使其從主觀認識上增強對語文課程的重視度,進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自我激勵學好語文。
3.結束語
中職語文教學困境主要有課程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缺乏新意,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且未能意識到語文教學的價值。針對上述困境,中職語文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互動式課堂,強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力度,注重語文的學科教學價值,以便穩步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王丹丹.中職語文教學困境及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4):56-57.
[2]李玉娟.中職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及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21(25):56-57.
[3]王永婧.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及應對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18):62-63.
[4]康九星.中職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困境和策略[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1,20(3):78-82.
[5]黎慧婷.中職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及應對方法探究[J].課外語文,2021(3):24-25.
[6]陳軍霞.淺論中職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文學教育(上),202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