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屬于學前教育,主要以培養生活習慣和基本認知所開展的,是孩子踏入小學階段前的一個引導性教育活動。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教育目標上截然不同,進而在教育模式上也具有差異。而要想保證孩子在幼兒階段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并能夠具有良好的適應性,那么就必須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這對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學前教育? 幼小銜接? 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9.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2-0131-02
幼小銜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幼兒園和小學教育是否能夠順利的過渡,對孩子身心發展以及未來的發展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由此可見,幼小銜接對孩子發展與成長的重要作用。而要想實現幼小良好的銜接,就需要從孩子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出發,了解不同階段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學習狀況,以及厭學的原因,以此來制定相對應的有效執行方案,提升幼小銜接質量,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一、幼小銜接現狀分析
(一)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目標缺乏統一性
對學生的教育是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來實現的,缺少哪一方都不可,因此,目前家校合作成為了近些年來比較受歡迎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效建立起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也充分發揮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教育作用,為學生全面發展創設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提供了學生健康發展的途徑。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由于幼兒年齡尚小,不具備一定的能力,特別是自理能力,認知也相對模糊,這樣使得教育開展具有一定的困難,這時運用家校合作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并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長之間形成密切的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但是在實際幼兒教育中,特別是在學前教育之幼小銜接教育中,幼兒園與家長之間并沒有達成教育上的統一,也缺乏一致性的目標,使得對幼兒的教育產生分歧,不利于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缺乏科學合理的幼小銜接方案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一家一孩的深入化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對祖國花朵的教育和培養,進而對幼小銜接工作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國家的高度重視,也使得幼兒園也開始對幼小銜接工作提起了重視,同時重視程度的提升也促使幼兒教師充分認識到了幼小銜接工作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幼兒教育工作者與小學階段所傳授的教育知識和工作培訓內容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內容之間根本沒有聯系,進而使得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小學教育具體工作內容、工作重點和特點等也不了解,所以幼兒教育工作者雖然想極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但在這種情況下卻無法制定出完善有效的幼小銜接方案,這對幼小銜接工作效果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幼兒園過早融入小學化
很多教學水平高的幼兒園,為了招到更多的學生便以園中以提前學習到小學一二年級知識為招牌,在幼兒園中設立了多學科的小學化教程。但是在設置教學內容時,很多幼兒園對小學教育并沒有進行過全面而深入的鉆研,而是在原有的幼兒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在難度方面以小學教育內容為標準進行修改和調整,而且開設了大量與幼兒階段不符的特色課程,甚至有些幼兒園開設了特長班等。幼兒園教育方式也不再是以游戲為主,而是采取了應試教育課堂授課方式,完全符合了當代家長不能夠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將孩子此階段的真正需求大部分拋置于腦后。并且在大多數家長的一致推崇下,這種幼兒教育形式也在以愈演愈烈的趨勢發展著。在此種背景下,幼兒還沒有充分享受到幼兒階段的快樂便早早地就背負起了學業上的壓力,大量的玩耍娛樂時間被占用。不僅如此,由于很多特色班的開設,也使得家長不得不承擔起昂貴的教育費,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增加了一定的經濟負擔。但是受到“望子成龍”和“贏在起跑線上”等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家長對此表示理解,也選擇支持幼兒園的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幼兒園提前小學化的發展,使幼兒在進入到小學時對已經學過的知識無法提起興趣,進而在小學初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養成,不利于日后的身心發展。
二、解決幼小銜接現狀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教育理念
要想更好地開展幼小銜接工作,就必須要注重樹立正確、科學的幼小銜接理念,這樣教師才能夠以科學合理的方法來開展幼小銜接工作,保證幼兒此階段的身心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理念,首先,要端正幼小銜接工作開展的態度,樹立科學教育發展觀;其次,要以尊重幼兒個體和充分了解幼兒此階段特點為前提條件,掌握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差異性和斷層,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開展一系列的工作,促進幼兒全身心的健康發展;最后,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自身幼小銜接教育理念,然后制定出相對完善、科學、系統的幼小銜接工作計劃方案,使幼小銜接工作契機融入到幼兒教育中的每個環節中,促使幼小銜接工作能夠得到順利、高效的開展。
(二)明確教育目標,優化銜接內容
在幼小銜接工作開展前,幼兒園需要明確此階段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將幼小銜接教育進行定性,使幼兒教育中也可以融入一些小學知識教育。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或多或少的小學低年級知識,而為了幼兒可以將這些簡單的知識理解到位,教師就可以適當地開展啟蒙教育,啟迪幼兒的知識思維,開拓他們的知識眼界。比如可以在教授漢語時進行漢字的啟蒙教育,使幼兒既可以認識漢字,又可以了解每個漢字的由來,這對他們開拓思維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當然教師也可以適當開展數學教育,讓學生認識數字,但并不要過度深入化講解,并涉及到過多的小學繁瑣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在進入小學階段時,在認知和興趣的趨勢下,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和學習。適當的啟蒙教育有助于幼兒輕松、快速地過渡到小學生活中,提升幼小銜接教育質量。
(三)開展銜接活動,有計劃落實銜接工作
幼小銜接教育的開展并非只能在幼兒園和教室中開展,因此,幼兒園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幼兒走進小學,真實地去參觀小學生活,并還可以邀請小學生給幼兒做講解和互動,鼓勵幼兒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這種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思想上都會使幼兒減少對小學環境的陌生感,并在思想上做好進入小學的準備。還需要注意對幼兒規則意識方面的養成,比如在他人講話時不要隨意打斷,在吃飯時不打鬧、不插隊,在回答問題時要舉手,上課學習姿勢要正確等,這些細微的規則培養都將會促進幼小銜接效果,使幼兒能夠盡快地過渡到小學階段中。責任感方面也需要在幼兒園養成,比如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幼兒完成整理玩具的任務,以此來培養責任感。同時也可以在進行體能訓練時,讓幼兒學會理解指令、聽從指令,最終可以按照指令執行。
(四)開展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發揮二者合力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長在其中的作用可謂是不容小覷的,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幼兒園在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時,就需要邀請家長的參與,并要善于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使之對幼兒教育展現出良好的效果。幼兒園首先可以和家長分享幼小銜接的教育內容和目標,讓家長可以明確教育方向,然后發揮出家校合力作用;其次,幼兒教師可以借助親子活動等強化幼小銜接教育的宣傳,促使家長與教師站在統一的教育戰線上,并達成教育觀念和目標的統一,從而通過二者合力促進幼小銜接教育的發展。
(五)提高小學重視程度,做好銜接補充
幼小銜接在其字面意思上來理解也能知道涉及的是幼兒園和小學兩方面,那么在幼兒園積極配合下,小學也應做出積極的配合措施。第一,在教學中,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之間的知識內容跨度不宜過大,要以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出發點,進行教育內容上的編排,盡量使教學內容有趣化,教學形式多樣化,以降低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效果;第二,在進行小學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定教育目標時,教育部門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來減少幼兒過渡階段的不適應程度,不要過于理想化,只是一味地增加知識量、拓寬知識面。在幼兒進入到小學階段時,小學要為他們營造出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學習環境,在教育過程中也需要持續不斷地給予多些關愛、少些批評多些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溫暖,營造出輕松快樂的健康成長環境,提高學生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是幼兒進入到學習生涯初期的重要教育工作,對幼兒未來良好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可以讓幼兒在升入小學后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學習與生活,提升自身的各種能力。因此,在幼兒園階段,幼兒教師可以嘗試在教學中融入一些簡單且容易理解的小學知識,但且不可操之過急,還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以幼兒教育為核心,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給予幼兒足夠發展的空間和適應階段,以避免在幼兒階段使幼兒產生學習抵觸心理,然后在開展各種幼小銜接活動中,使幼兒逐漸調整好心態,并為進入小學學習階段做好充足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周兆弟.幼小銜接中的問題與策略[J].學周刊,2020(34):175-176.
[2]陸春明.幼小銜接的困境和出路:一項教育敘事研究[J].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2020(11):33-34.
[3]武艷利.幼兒教育中幼小銜接的優化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0(23):93-94.
[4]鄭建梅.學校開展幼小銜接的途徑與方法研究[J].名師在線,2020(26):95-96.
作者簡介:
李會玲(1991年-),女,寧夏吳忠人,學士,二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