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
【摘要】在我國社會整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國家的經濟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應用到各個行業,為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教育事業也不例外。信息技術的融入為教育行業找到了多種教學工作開展模式,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所以本文也以中學美術課堂為核心,重點了解到信息技術環境下,美術與科技深度融合的策略,希望能夠利用高科技推動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從而為學生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學? 美術教學? 深度融合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永安市級2021年立項課題研究成果:《信息技術與中學美術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編號:YAKT2021109。
【中圖分類號】G633.955;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6-0070-02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的融合,能夠最大程度地推動教學的改革工作實施,也能夠使改革的理念有效地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進而實現課堂教學工作向著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所發展。所以本文基于信息技術的大背景,重點分析中學美術課堂具體構建的策略,主要目的就是在了解教學存在困境的基礎上,找到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工作實施方法,希望能夠保證學生在最佳的教育引導下,融入到課堂內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信息技術與中學美術教學深度融合的作用
(一)師生之間的互動。中學美術課堂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受到學生歡迎的一門學科,但是如果教師長期采用枯燥的教學方法,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還是要抓住學生興趣點,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環節,突破傳統教學所存在的限制,靈活地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構建起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環境,這樣就能夠激發起學生創造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拓展教學的資源。在傳統模式下,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能夠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知識點的傳授,這樣的方法很難讓學生能夠獲得直觀的視覺感受,只能夠通過學生的想象理解思考美術知識內容,這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但是信息技術融入其中,能夠為美術課堂提供各種豐富的資源,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美術知識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因此,也能夠看出,信息技術在中學階段美術高效課堂構建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位置,還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關注。
二、信息技術與中學美術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通過信息技術搜集網絡素材,拓展教學資源
在教學活動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之中,有效教育資源融入到課堂中是整個教學良好實施的有效載體,豐富的使用教學資源能夠為有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好基石。所以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之中,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課堂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師就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搜集和整理不同形式的課堂教學素材,這樣才能夠為教學工作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也能夠輔助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所以信息技術還需要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融入到課堂之中。
在具體的美術學科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想要真正的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就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資料的收集,這也能夠拓寬課堂和適當的資源,使學生在多樣化環境下,吸收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師就可以根據所講解的重點知識以及核心的資源,利用互聯網查找相應的素材,通過這樣的素材使用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使整個課堂教學更加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教師講解《中國山水畫》這一部分知識,就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收集一些與中國山水有關的素材,可以是一些名畫家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景色,這些都能夠為學生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其中包括《獨釣寒江雪》等,這些作品都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把一些精美的大師級的作品帶到課堂上。然后教師再搭配著音樂的伴奏,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時欣賞作品。同時,也可以把一些隨手拍攝的山水的景物展現給學生,這些都能夠讓學生真正的與生活化相互結合,在互聯網支持下感受到美術知識學習的樂趣,也能夠拓寬課堂教學的資源,從而實現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學工作的有效融合。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一直以來,教育學者都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所以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對很多教學內容不感興趣,那么也不會完全地投入到課堂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更無法形成有效的知識記憶。這樣的課堂教學環境難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實效性相對比較低。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中學階段的教師更是需要善于使用信息技術,活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完善課堂教學的質量,以此激發起學生良好的知識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在講解《柜架陳設的藝術》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能夠清楚地講解陳設的意義、特點以及具體的構成要素,還有表現形式等各種各樣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結合使用信息技術,找到一些室內柜架陳設、商場柜架陳設等,這樣就能夠以學生生活化為視角,構建起良好的具有生活特色的課堂情景,再配上有效的知識講解,就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聯想,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激發學生創作欲望
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模式與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深度的融合,就能夠在不斷利用和發展高科技時,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對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為美術知識本來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中學校園的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夠深入地對作品的內容進行剖析,那么在學習上也會存在著吃力困難的現象。因此,教師就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把美術作品更加直觀地展現和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視覺的觀看以及知識的了解,真正地感受到藝術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展示的形式,在課堂的內部讓學生清楚地觀看到自己所需要欣賞的美術作品,并且把這些作品的特點利用文字的形式進行編排,這樣能夠在PPT作品展示的過程中,實現課堂教學最佳的效果,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把原有的枯燥的平面圖形,向著更加生動和具體的方向所轉化。通過教師的指點和引導,學生就能夠激發起自己的潛能,天馬行空的進行想象,這也有利于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改革和完善。例如在對《美化生活的裝飾布》這一部分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之中,很多學生實際上對裝飾布的作品了解并不深刻,再加上這類藝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實際上并不多,所以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就需要借助計算機的設備,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把各種各樣裝飾布的設計形式展現給學生。利用多媒體視頻的方法展現出來,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一塊看似平平無奇的布,甚至在我們眼中一文不值的物品,在不同的搭配下,變成了能夠美化生活的藝術的神奇過程。通過這樣的方法,整個課堂學習階段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有效地被吸引,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藝術源自于生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和奧秘的環節中,吸收更多的知識,從而走進藝術的殿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誘發情緒,喚起學生創作情感
興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興趣能夠讓學生更加集中心智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之中,所以興趣是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的根本所在。在中學美術課堂上也是如此,教師如果想讓學生真正的對所學習的內容有所興趣,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感受到美術知識學習的樂趣所在,了解藝術的魅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學會使用信息技術等設備,激發起學生的情緒,使其能夠在創作的過程中擁有更好的情感,因為良好的情緒在課堂上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教師還需要保證學生能夠身心參與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例如,結合使用信息技術,教師就需要通過美術課堂知識的滲透,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接受藝術的熏陶,從把藝術內涵進行傳承,讓學生肩負重任,學習知識的同時成為社會中文化和藝術傳承的接班人。如在講解《中國畫的形式美》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首先談一談自己初次看到中國畫作品時的感受,然后再配合著不同的音樂,以及不同PPT的背景,重新觀看中國畫作品,使學生擁有著更加豐富的情感。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自己看到中國畫時,認為這幅圖作者的創作時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之處,這樣都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上小小點評員,從而改善以往課堂枯燥乏味的特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更好的美術知識學習做好堅實的鋪墊。
三、結論
綜上所述,結合中學校園內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在長久的發展階段,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中學校園的教師都忽略了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其所能夠關注的僅僅是學生對于主科課程知識的學習現狀,但是在最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藝術類教育工作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可忽視的位置。所以本文也基于以上的內容,分析信息技術與中學美術課堂深度融合的策略,目的就是利用最佳的教育效果,優化中學美術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使學生在高效的環境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張丹.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中學美術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J].中國新通信,2019,21(18):203.
[2]杜軍.中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5):101.
[3]高俊.淺談信息技術背景下中學美術教學如何訓練學生自主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8(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