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軍
【摘要】在新課改中,自主、合作、探索等學習方式日益受到重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中學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既能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合作學習尤其重要。責任意識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者以合作學習為視角,從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入手探討初中生物教學在合作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 初中?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7-0081-02
一、合作學習方式探索
生物作為實驗性學科,向來較為注重對學生實驗探索精神的培養,在進行相關實驗學習時忽略了學生合作互動。現階段,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之間的競爭越發明顯,但合作精神卻逐漸單薄。生物作為學生在初中階段才會接觸到的一門學科,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引入點,引入合作學習,加上生物學科本身具備的趣味性和實驗性,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則成為全新的突破點和突破口,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改進提供寶貴的意見。
課堂相關探究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指引正確方向,而針對分組活動組內成員選擇也需要適當,成員個數合理分配,分配時還需考慮到對學生的成績、興趣愛好等,求得公平性。針對已經分好的組,教師要根據各個組的特點,進行智能性教學,挖掘學生的長處,讓組內氣氛友好,從而得到長遠發展,老師在進行組內任務分配后,需對學生產生的問題進行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幫助,共同協調解決,從而優化合作學習方式,學生成就感提升。
二、落實合作學習規范
生物根據其課程內容的不同,針對需要學生加強學習合作互動的部分,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分配任務到組內,再由組內進行相關工作的分工,比如負責材料準備、實驗數據以及結果分析等,分別由誰來完成,培養學生自主分析的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作為學生初高中均會學習到的一門學科,也是接觸自然科學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科,首先需要做到落實相關學習規范,尤其是針對新型學習方式的引入,而初中階段主要是要求學生增加對生物這門學科的認識,并且逐漸理解生物科學是在進行哪方面的探討,學生自己心里需要建立清晰的認識,具有認知意識。而教師也同時需要做到結合實際進行相關歸因分析,減少相關套話的引用等,多設置開放性的討論合作模式。比如在完成細胞失水吸水的課程的學習時,教師可通過分為失水實驗組和吸水實驗組讓學生根據實驗材料進行實驗探究,在節約了課堂時間的同時,學生也會因為要注意另外一個小組的知識點分享而對實驗內容更加注意。同時,組內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各自有各自的任務,包括采集材料,實驗分析,實驗觀察等,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感,教師減少了不必要的理論輸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記憶也更牢固。
再比如,講到生物所生存的環境的時候,教師可以避免一開始就引入相關生物圈等概念,而是讓學生自己攜帶一些植物動物、水、泥土等,通過學生自己攜帶的一系列物品,構建一個生態環境,這樣的講解方式會讓學生不至于產生背大白話的心理,而且通過老師實際操作,看到自己手里的物品形成新的生態環境或其他,學生也會獲得成就感。
三、學習交流范圍拓展
生物學習是一門可以超前超范圍學習的學科,因此還可將合作學習方式運用到預習預計實驗探究環節中來。通過小組的組員互相合作提前進行預習工作,課堂就會節約更多的時間,老師也會有時間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另外就是試驗探究環節,合作學習模式可引導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組內,組與組之間迸發思維的碰撞,同時老師也多關注學生具體情況,通過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相關指導,避免學生因未得到明確分析產生心理落差。
針對超范圍學習,比如七年級左右的簡單實驗,教師在其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帶領學生進行大自然探索,如水生生物類型。根據自己攜帶回來的相關生物,再進行觀察;老師也可以根據教材所使用生物進行演示,提供相關實驗器材。學生相互合作,并以小組為單位產出實驗報告,包括所觀察植物的類型、特點等,再以組為單位在班級進行闡述說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同時,教師在進行光合作用課程學習也可以利用合作學習,對照試驗探索什么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要的條件(圖1),分組進行對照,組與組之間控制變量,可根據光合作用實際需要的條件分為有光照和沒有光照,是否提供水分以及二氧化碳等原料,注意控制單一變量,每個組只需要有一個變量即可,即控制變量法。再根據實際各組產出的產物數量,植物生長情況等進行探討。即可得出結論,就此也可以探討出植物光合作用實際需要的條件原料等。學生通過真實進行試驗體驗探究精神,而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分享精神,為從生物學科方向培養學生提供基礎支持。
另外,生物實驗中的探究性也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開展的有力因素,在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性試驗既可以讓學生分析實驗的最有利條件,學生也會學會舉一反三,針對已有的實驗可進行最有利途徑探索,甚至還可以探尋更合理、更方便的實驗方法。教師先帶領學生進行實驗用品的觀察,學生通過了解實驗物品的各部分、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從整體再到局部,從宏觀大局再到細微觀察,從觀察了解事物本質,從而各個學生也可以展開討論分析共同探討事物的區別和差異,從而抓住他們的特點,從第一步實驗出發,有利于后續試驗的開展。教師也可以減少在后續實驗中多次進行提醒強調,把課堂更多的留給學生。比如在進行對花的形態觀察以及解剖花或其他植物從而觀察結構方面,學生可以通過觀察不同種屬的花,然后在進行解剖實驗,而學生在進行了不同的花類型觀察以及解剖之后,通過合作學習,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情況,其他學生也可以節約時間,短短一節課就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花的形態極其本質區別。
四、科學培養合理對照
在進行合作學習中設立對照對比小組,讓學生在互相進行對比觀察的情況下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教師在這里也要開展適時引導,讓學生在同中找異,在尋常事物實驗材料中找到不尋常的東西,在相似事物中找到不同點,比如在觀察葉子形態時,教師需要先進行提問:單子葉和雙子葉有什么區別,而根莖的結構又有什么區別,并讓其進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總結,合作結束后,再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代表來回答問題,學生也能看到其他的想法的迸發,激發自己的靈感,發揮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探索新知,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其他學科學習也有幫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再對學習產生畏懼。同時,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效率也會相應提高。
科學進行合作學習既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妥善利用合作學習可以高效促進生物教學,教師也需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各個方面進行針對性分析,將合作學習運用最大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課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高中生物學習做好啟蒙,鋪墊知識。而生物本身也是一門科學的學科,在生物課堂進行科學探究是解決生物問題,研究生物現象的有效途徑和保障。教師也可采取翻轉課堂的模式,組織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從而培養科學探究精神。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索,共同實現教學目標。
五、結束語
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學習階段是符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可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運用多重實驗將課程以有趣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只有切實的進行學生合作學習培養,才能為學生未來進行相關學習打好基礎,因此合作學習不失為有效且值得推廣的學習新模式。保障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所有老師的共同職責,因此在初中生物合作學習教學下,教師更要積極引導,結合實際,從而開辟更科學的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徐暢涌,陳娜紅.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生物小組合作教學必要性研究[J].教育界:教師培訓, 2019(7):53-54.
[2]肖惠方.基于合作學習模式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研究[J].明日,2019(6):162-162.
[3]陳克定.淺談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J].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18(1):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