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旺 張玉海 胡海東 李彥明
【摘要】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的開展,是高職教育改革得以持續深化的內在需求,也是提升高職院校育人水平,為社會發展輸送更多優秀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理念的提出與落實,則為高職雙師型教師的有效培育帶來了機遇。本文在對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的價值以及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為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從利益協同價值與組織保障兩個層面,對雙師型教師有效培育路徑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 政校行企? 協同創新? 雙師型教師? 培育路徑
【基金項目】河北省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政校行企協同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的研究與實踐”(編號:1704152)。
【中圖分類號】G71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5-0010-02
一、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的價值
在傳統的高職教育工作當中,重視理論教育而忽略技能教育的問題客觀存在,這不僅導致了高職教育難以展現出職業教育所具有的優勢,而且也導致了高職教育人才輸出難以與社會單位用人需求實現良好對接。在此背景下,如何推進高職教育更好地彰顯職業教育特色,如何更為科學地調整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之間的關系,如何為實踐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撐等,都成為了高職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隨著高職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深化,高職院校逐漸構建起了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育人體系。與此同時,圍繞社會用人需求設置課程、革新育人模式、完善評價體系等,成為了當前高職教育所呈現出的重要特征。在此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高職教育所產生的轉變,高職教育對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所具有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既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也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實踐能力。[1]
當然,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處于不斷拓展的過程當中,當前,高職院校中的雙師型教師不僅包含具備較高專業實踐能力、可以滿足校內外專業理論教育與實踐實訓教學需求的專職教師,也包含外聘實踐實訓教師,即具有較高專業理論素養與相應教學能力的企業人才。
對于育人工作而言,雙師型教師是開展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工作的主體,在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能力的建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高職教育改革工作而言,雙師型教師既是開展教學科研工作、探索高職教育持續發展路徑主體,也是貫徹高職教育改革政策與措施的主體,對高職教育改革工作成效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由此可見,無論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如何變化,高職雙師型教師都是高職教育、高職院校發展中的重要支撐,而這也決定了,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既具有極高價值,也具有必要性與緊迫性。
二、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為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帶來的機遇
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師培養體系呈現出了較為封閉的特征,即參與教師培養計劃制定、資源供給的主體較為單一,在高職院校的自主實踐之外,教育主管部門的宏觀指導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隨著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發展,企業逐漸參與到了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當中。而相對于校企合作而言,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則促使雙師型教育培育主體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并且各個主體所具有的角色定位也更為清晰,即政府主導、學校主體、企業參與、行業指導。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與行業組織能夠在校企合作育人以及校企合作開展師資培養的過程中發揮出中介作用,無論是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還是行業組織的宣傳提倡與組織協調等,都有利于校企合作關系的有效達成,并促使校企合作育人和師資培養工作得以規范化地開展。由此可見,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基礎上的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能夠促使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呈現出更高的開放性,為其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其規范化水平,推動其實現持續發展,從而在提高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的基礎上,促使雙師型教師隊伍能夠為高職院校育人工作的改革與優化提供有力支撐。
三、新時期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路徑
(一)構建利益協同機制
在依托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推進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的實踐中,構建利益協同機制,是確保多元主體能夠積極參與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并為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提供充足資源支撐的關鍵,由此可見,利益協同機制是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工作得以有效運行、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成效得以有效提升的重要支撐。
從宏觀角度來看,利益協同機制的構建要求參與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的各方主體能夠明確各個主體所具有的利益訴求,并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確保各方主體利益訴求都得到滿足。從具體的利益訴求來看,政府部門在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中的參與,是為了能夠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支撐,確保高職院校輸出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從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進社會經濟發展;高職院校則希望能夠依托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平臺,在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中獲取更多資源,確保雙師型教師素養能夠緊隨行業發展與企業需求,從而有效提升育人水平,為育人品牌的打造、社會形象的優化奠定良好基礎;企業更關注通過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獲取優質的人力資源,從而突破生產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缺乏以及難以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等問題為自身持續發展帶來的瓶頸;與企業不同的是,行業需要從產業轉型升級等角度審視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而不能僅僅關注相關工作所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從而有效推進行業適應新常態的經濟發展環境以及高質量發展要求。
在明確各方利益訴求的基礎上,政校行企需要圍繞各方利益訴求構建多重目標,明確不同主體在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中的職責。[2]其中,政府部門需要強化政策引導,如通過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社會企業與高職院校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辦法指導性意見,明確學校、企業以及行業在開展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中的權責,依托行政資金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財政支持等;學校則需要重視抓住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帶來的機遇,依據企業人力資源需求、行業人力資源需求,調整雙師型教師建設目標,并通過整合教師培育資源,為教師隊伍結構的調整以及專業化發展提供助力;企業有必要充分發揮出自身在技術人才以及實踐平臺方面所具有的優勢,為教師培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給豐富的資源支撐。與此同時,企業需要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考核評價工作,確保教師素養能夠與時俱進并滿足新時期的人才培養要求;行業在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的基礎上,需要重視做好標準完善工作、行業培訓中心建設工作等,從而為校企合作成效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保障。
(二)完善組織領導保障體系
在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理念的導向下,政府、高職院校、企業以及行業組織不僅需要具備協力開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意識,而且需要共同明確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愿景、制定科學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工作方案、建設校內外教師培育基地、完善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體系,而這些工作的開展,都建立在完善的組織領導保障體系基礎之上,這是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能夠得以統籌規劃與統籌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雙師型教師培育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提升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成效的重要要求。[3]
政校行企協同創新不是口號上的協同創新,而要求政校行企能夠共建職業教育聯盟,圍繞包括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在內的各項實務,明確目標與原則、制定方案與機制、落實責任與義務。特別是在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方面,由于雙師型教師的培育對多方利益訴求的實現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成立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十分必要。在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政校行企需要協同參與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工作。即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領導小組中需要具備政校行企中較高層次的領導人才或者管理人才,從而確保領導小組能夠在政策制定、統籌規劃、各方協調當中發揮出應有作用;另一方面,在組織領導保障體系的完善中,需要重視明確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領導小組所具有的職能,如對雙師型教師培育路徑做出探索,對雙師型教師培育過程進行監督,對雙師型教師培育成效進行考核等。在實踐中,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需要根據實際需求以及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發展階段做出動態化的調整,從而促使領導小組工作更好地適應政校行企協同創新以及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理念引導下,政校行企需要重視構建利益協同機制,完善組織領導保障,從而為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方案的制定以及落實創造良好條件,進而在提升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育成效的基礎上,確保政校行企各方利益訴求得到滿足,有效推進高職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實現良好對接。
參考文獻:
[1]孫先艷.“雙創”背景下跨境電商“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機制探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4):175-177.
[2]賈旻,王迎春.“政校行企社”職教命運共同體的涵義、機理與構建策略[J].職教論壇,2020(4):6-12.
[3]孫云志,張瑞霞.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外”合作協議的規范性與制定問題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9(2):18-24.
作者簡介:
陳有旺(1979年-),男,河北唐山人,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
張玉海(1962年-),男,河北廊坊人,漢族,本科學歷,教授,研究方向:實習實訓。
胡海東(1978年-),男,河北廊坊人,漢族,本科學歷,副教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
李彥明(1962年-),河北廊坊人,漢族,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