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成為教育教學圈子的熱門話題,借助智能數據分析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而有效施策,讓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本文以大數據為基礎通過預測、聚類、挖掘、評價等手段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搭建更加多元的教學活動空間,從而推進中職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 預測? 聚類? 挖掘?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8-0042-02
數據時代人們的生活與網絡息息相關,特別是近些年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已然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平臺推送商品、網頁推送熱門瀏覽信息……無一不是通過大數據的處理分析而獲得有效信息。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大數據也能夠清晰地預測,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具體學情改進一下教學方法,從而更進一步達到因材施教,讓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一、應用大數據改進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的方向和切入點
從中職計算機課程內容的安排來看,教學內容比較偏向于學生實用能力的培養,然而以往教學方式下,教學的重點往往放在了理論知識的學習方面,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以及技術素養的提升。究其根源,一方面當前中職教育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對于部分教師來說,信息化教學依然是一個盲點,在教學中實現信息化相對困難。另一方面,在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部分教育者對于信息技術2.0技術及資源不夠熟悉,教學思維也沒有轉變過來,因此課堂教學方式往往比較落后,影響中職計算機教學質量。這正是改進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的方向。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改進,切入點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將現代教育技術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多方位結合,比如智慧教室、遠程教學等;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并在不斷拓展中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能夠培養出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符合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二、借助大數據改進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方法的策略
(一)預測——基礎
大數據預測是大數據最核心的應用,也是基于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基礎。通過預測能力事先了解以往計算機不同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過的問題,通過調查數據、搜集問題、整理問題的過程,了解以往教學活動中存在哪些重點、難點問題,從而讓課堂教學有的放矢。中職計算機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于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基本掌握計算機使用技術,從而能夠應對步入社會之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需求,因此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就成為了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因素之一。計算機課程內容豐富包含了一些計算機常用基礎知識以及網絡安全等內容,涉及到的知識內容范圍非常廣泛。例如工作單元9《網絡安全與管理》,單元教學目標為:了解常用網絡安全技術、認識和設置防火墻、安裝和使用防病毒軟件、監視系統運行狀況與性能以及安裝測試SNMP服務等內容。通過查詢以往專業教學資料、教學課件以及學生在防火墻安裝、防病毒軟件安裝等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現共性問題就是學生在理論課堂上學習、背誦知識往往非常熟練,比如在常用網絡面臨的安全威脅方面、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段、常用的網絡安全措施等都比較熟練,但是在實訓環節中,學生往往不能結合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知識的應用,也就是說其理論聯系實際、知識遷移與應用能力相對較較弱。因此基于上述共性問題,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本單元教學可以改變傳統的課時教學法,而是借助現代交易技術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比如以從實訓任務入手,借助鴻合交互電子白板的互動反饋系統,實施線上互動教學;例如在Windows防火墻設置實訓任務以及理論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首先設計了預測任務,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學的與防火墻相關的知識,嘗試解決教師布置的啟動和設置防火墻等相關任務。教師借助互動教學反饋系統搜集學生任務成績并進行詳細的分析,從而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生自主探究環節的信息數據,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提供更加準確的方向。如此,借助大數據預測,教師能夠更加明確學生在計算機實操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后續的教學計劃,提高課堂教學的綜合質量。
(二)聚類——關鍵
聚類,顧名思義就是將相同學習興趣、學習層次的學生按照類別進行分組,然后在具體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以往教學活動組織與安排中,受教學條件的影響,在同一堂課中實施分層教學相對困難,一方面教師精力有限,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老師有心無力。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中職計算機課堂,能夠借助智慧教室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針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不同表現進行針對性的介入,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智慧教室能夠幫助教師創設更加開放的教學情境,借助教學互動工具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比如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方式、病毒的防御方式等內容學習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借助智慧教室豐富的資源體系,讓學生自主進行理論知識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結合不同學生問題的差異性進行有針對性的介入,從不同的介入點給學生相應的知識以及技能的支持,保證學生探究效果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學生具體學習能力。結合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在后續局域網防病毒方案的設計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分組探究,將基礎能力強、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然后布置難度較高的任務;將一些理論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分到另一個小組,在任務設計中降低難度,以基礎知識的學習為主,在學生掌握知識之后再進行后續升級任務的布置,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挖掘——深度
深度學習是針對傳統淺層學習而言,深度學習要求學生在深度理解知識內涵的基礎上建構知識體系,并能夠靈活地進行遷移與應用;而淺層學習狀態下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則呈現零散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積極建構的意識,對于理論知識也不能進行靈活的遷移。因此,在計算機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并在合作、探究過程中理解、遷移、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對一互動相對困難,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也不是非常明顯,一則傳統課堂模式課堂理論知識容量較大,學生互動機會較少;二則教師一人面對多名同學,很難與每一個學生形成互動,而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這些問題便能夠迎刃而解。比如智慧教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智慧教室具有非常強大的教學功能,首先借助智慧教室可以將探究過程可視化,既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將教師講解知識過程可視化,讓學生更加清晰知識的來龍去脈,比如防火墻的組網方式知識點講解過程中,包含了邊緣防火墻結構、三項外圍網絡結構、前段防火墻和后端防火墻結構等,借助可視化教學功能,將這些容易混淆的內容通過動漫講解的方式區別開來,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每個知識點。同時,可視化探究過程也可以邀請學生進行人機互動,在互動中找到學生問題,然后供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比如在防火墻設置過程中,學生首先進行自主探究,教師通過后臺數據的總結發現學生在防火墻設置中存在的個性和共性問題,然后將學生分為探究小組,進行上述問題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借助智慧教室的可視化功能回顧自己探究問題的過程;教師還可以在探究中設置計時功能,保證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夠保持精力集中,從而高效完成探究任務。
(四)評價——保障
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課堂評價,可以融入更多的評價主體與內容,比如借助評價量表的方式,將學生自主評價、學生互相評價、教師綜合評價等方式融入到評價體系,比如針對上述防火墻設置小組合作任務中,教師通過評價量表的方式將量表發送至學生端,學生結合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然后教師再次調整量表,進行小組互評,最后教師根據評價反饋的數據以及教師觀察內容等進行綜合評定并結合綜合評價反饋的信息制定后續教學計劃,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的改進并不是單純地改善課堂教學的方法,而是從教學理念開始逐漸引入信息化教學方式,依托預測、聚類、挖掘、評價等措施,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探究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基礎進行分層教學和深度教學,并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開展系統的課堂評價,一系列的現代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推動計算機學科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群菊,涂昌生.基于大數據時代下的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教學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25):108-109.
[2]季聰聰.淺議如何利用大數據教學平臺推進中職學校個性化英語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20(10):83-84.
[3]趙芳,張忠心.“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養方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5):196-197.
[4]劉慶杰,王金峰,馮燕茹.計算機網絡大數據中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究——評《實感交互:人工智能下的人機交互技術》[J].機械設計,2020,37(9):157.
[5]尚娟娟,劉明.將網絡信息安全教育融入到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策略探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11):109-110.